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论我国传统雕塑的含蓄美

论我国传统雕塑的含蓄美

时间:2022-03-10 10:02:05 浏览次数:

摘要:雕塑是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各种艺术门类共同生存和发展。传统雕塑的“含蓄”美,是雕塑艺术在文化特定发展阶段的集中体现,能够更为本质地反映民族的时代追求。“含蓄”,就是艺术的展现并不是直接表述出来,而是要给观者保留一定的余地,让观者自己去体会揣摩。

关键词:传统雕塑;含蓄之美

论我国传统雕塑的含蓄之美,其发展吸取古今雕塑艺术精华,博众家之长 ,广集古今之蕴,既有现代风格,亦有古典文蕴。宋代画院的考试中,徽宗曾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试优胜者的画面中居然连个古寺的影子也看不到,仅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而观者无不为其构思的巧妙、新颖倾倒。既有和尚在担水,便会有寺院藏此山之中,画面虽没有古寺, 但其表现却是不言而喻的,正可谓“藏而不露”。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的传统雕塑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理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艺术理论大家都对“含蓄”有着详尽的论述。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就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这样关于“含蓄”美的详尽叙述。

一、象征与暗示

象征或暗示都可激起读者联想,使寓意深刻,凝练而含蓄。艺术创作中象征与暗示的表现手法,就是以小事物映射大事物,用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暗示而不是直接说出普遍性的意义。

“为冢象祁连山”,霍去病墓冢就是以主要战场祁连山为形象背景设计,该墓整体布局构想是运用了寓意广博的象征手法来体现的。陵墓设计者为了推崇和扩充这种象征意义,不仅于墓前放置了纪念碑性质的“马踏匈奴”,“跃马”等大型石刻,并且还在墓冢和周围的山坡上,按当时匈奴人为纪念本族死去的英勇战士而在其墓周围和上方放置大量巨石的形式,在霍去病墓冢边散置了许多巨石。为了让封土堆更逼真地反映祁连山的风俗、地貌,特意在这些巨石中雕刻出石人、卧马、卧象、蟾、蛙、卧牛及二件鱼等,现存共计14件石雕。其中有借助于天然石形,稍加雕琢而成的伏虎、野猪等深山猛兽石雕,又有人与兽相搏的“野人抱熊”,兽与兽相搏的“怪兽吃羊”等搏斗题材石雕。这样既增强了“祁连山”真实的荒野气息,又完全与整个墓冢浑然一体,把自然风貌和艺术寓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远看乱石满山,近观则虎熊猛兽逼人。加之随行走方位与石形角度的依次转变,给人一种山野深处猛兽隐现,惊险的奇诡意境。

二、语意婉曲

中国传统雕塑在语义婉曲的运用和处理上也非常尊重自 己民族的传统意识和审美习惯。语义婉曲即是不能或不愿意 直截了当地把话说出来,而是用迂回曲折的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

西安大明宫遗址出土的菩萨残躯充分体现了这种婉曲的艺术语言。对这尊菩萨,塑者主要把握“情、态、风、韵、秀、雅”等女性的普遍特征而着意展现。如对胸脯的处理,就不是去强调乳房的突起,而是表现丰满厚实,极富装饰意味。这样不仅突出了头部神情的刻画,又显得含蓄有度,襟怀坦贞。臀部的处理上也异曲同工,不强调臀部肌肉的形状,而是在体现出女性特征的条件下,予以合理适当的压缩。这样既展现了女性轮廓线条的和谐优美,又体现了菩萨的文雅有致的含蓄美。

正是这样的处理,使得这尊菩萨“残躯”,体态匀称婉转,胸廓弹性丰满,轻摇似柳,婉娜娴淑,飘洒动人,整體展现了文静大方的东方美韵。颈项间项饰的点缀,飘逸的披巾以及腰带,错落有致,与光洁的肌肤形成了衬托。加之衣纹的疏密、曲直,交织变化,形成了相应竞辉的韵律节奏, 使菩萨更为温婉迤逦,极尽“不食人间烟火”之妙。

结语:

当代雕塑艺术,以它特有的艺术语言特点并充分地结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法则,通过想象与夸张等一系列艺 术创造性活动,使之表现出来的形象既有生活情趣又兼备形式美感,并使雕塑艺术语言成为富含文化底蕴与主观创造的 审美载体。当代雕塑艺术,应该具有一种开放的品格和包纳 的气度,显示出融会古今的艺术胸襟、张扬的生命激情和沉甸甸的人文关怀,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装饰韵味,体现出当代艺术鲜明的民族文化审美特性。由此,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传统雕塑的“含蓄”美,仍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发展的巨大空间,继续保持其特有的文化地位。

参考文献:

[1]刘乐沁,赵兰涛.浅析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比较[J].山东陶瓷,2010(03).

[2]袁呈燕.浅论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关系[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06).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Arnheim)著.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樊晨阳.仰韶彩陶纹样在环境导识设计中应用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5]操维琦.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与陶瓷艺术创作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推荐访问: 含蓄 雕塑 传统 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