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时间:2022-03-09 10:21:19 浏览次数: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化的基本特质,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高校校园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旨在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通过一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而学生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文章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研究分析,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主体意识

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拓展环境育人的途径之一,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高校的精神理念、校风校训和校园文明状况,其中蕴含的精神信念、道德风尚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一)高校精神迷失

高校精神作为其生命力的源泉,是高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是高校发展壮大的思想导向。高校精神由獨立、人文、科学、批判、自由和创新等几个相互联系的精神层面组成。纵观现今,这些精神在高校校园中难得一见,似乎在发展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很多高校把资金投入到研制新型技术,为社会创造实用性成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过于功利而忽视人文精神层面。比如说,某高校理工科学生连中国历史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古典诗词。并不是对于理工科学生要求苛刻,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仅仅需要为社会贡献实用性的价值,也需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体现在文明文化的精神建设上。

(二)师德考核不当

高校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已是常态,但偏向于对教师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考核,轻视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核,并且考核制度流于形式,不够严谨。比如,很多高校用业务成果来代替考核成绩,谁的业务成绩多就评定为师德考核优秀,侧重数量而不要求质量。还有学生在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考核时,会受到某科目教师隐性威胁,学生不得不评定优秀来保障该科成绩不挂科。这些不当的师德考核形式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阻碍了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文化特色不足

一种文化要想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必须要有自身突出的特色和优势,校园文化亦是如此。如果高校校园文化只是对一些优秀文化简单套用而形成,很难受到关注和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色。比如说校训,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方面出现雷同情况。高频率用词有“创新”、“团结”、“严谨”、“求是”等等,严重的雷同无法体现各大高校自身的风格和特色,也难以对师生形成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二、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一)增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可知,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校园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取向,体现着主体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校园的各个方面、各环节到处可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主动接受主流价值观教育,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同样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主流文化并积极进行实践,这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的及功能来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其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有效融合。

(二)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高校培养学生不仅仅限于专业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和思想,为其适应高校生活和社会锻炼提供保障。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能够保持高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高校在社会中发挥的实际教育意义。同时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学生在吸收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来丰富自身形象,并且借助高校的知名度稳定自身在社会就业市场中的地位。除此之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促进了学生和社会的和丨皆相处,树立学生的社会道德来营造高校良好的学习和就业风气,进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化类型上,也体现在文化设施和组织方面。利用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时能够自由发挥自身的长处。比如建设一些校园实践基地或组织就业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已有的基础能力上提升更强大的综合能力,保障学生综合发展,适应社会就业形势。

三、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一)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活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比如开展形式各异的知识讲座、举办文化节、进行知识竞赛和辩论赛等,从各方面知识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还有体育、文艺、卫生、科技、外联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营造校园生动、活泼、团结的氛围,改善学生审美和追求品质的态度。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增强素质,逐渐强化自我教育的意识,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二)树立自我服务观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生生不息地影响了几代人,自我服务是高校学生应当树立的重要观念。自我服务首先体现在服务自己,学生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能够认认真真的投入。然后是服务他人,高校学生组织众多,旨在服务广大师生,促进高校和师生的和i皆相处。同时还有很多志愿者和勤工俭学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树立学生自我服务以及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在为他人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并且获得大量宝贵的经验。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根据研究发现,现今高校学生在精神上追求更加独立,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心理上要求摆脱成年人和规章制度的束缚。这就要求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需要更新管理理念,构建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通常来说,班干部组织和学生会组织是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他们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是联系学校和师生的纽带,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组织者。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给予学生组织更多的权力,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中,使得学生在各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升华,促使其产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获得优秀的组织管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重塑高校精神

首先要精心制定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训,体现出学校明确的办学目标,促进教职工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鼓励广大学子刻苦钻研、积极向上治学态度的确立。高校可以利用校报、板报、广播、网络等渠道广泛的宣传校训,使之深入人心。再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可以将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参与意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體验高校精神理念,丰富自身全面发展。

(二)完善学风管理体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学风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主要措施使学风管理建设有章可循。比如对学生考核制度、教师师德评价标准进行合理完善,最大程度避免不良现象的出现。通过建设良好的学风管理机制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全方位开展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力量,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作用,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改革,建设特色鲜明、深入人心的校园文化。并且要符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走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校和教师积极推动,构建和谐高校,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共同创造的财富,方方面面体现了校园文化本质内容和校园风气以及校园精神。学生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需要积极参与,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开创新的局面。由此而来,不仅仅学生自身能够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同时也能为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推动高校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勇.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90-91+96.

[2]唐诗.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状[J].黄河之声,2017(04):119.

[3]汤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孔凡頔.以校园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7.

[5]宋涛.参与式发展理论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主体性[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33-136.

推荐访问: 校园文化 主体 意识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