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

时间:2022-04-14 09:54:17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 为降低该病发病率提供有效意见。方法 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本县诊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共690例, 将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 该病患者大部分为6个月以上, 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体性的发病儿童主要集中于6个月至2岁, 而群体发病主要为集中在3至5岁的儿童。该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即5月至7月, 临床表现多为轻微症状, 且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加大对于该病的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意识, 保护婴幼儿, 迅速隔离患者, 积极治疗患者, 减少该病发病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HFMD)是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感染患病对象主要以婴幼儿居多, 发病原因主要为感染了肠道病毒。发病症状绝大多数为四肢, 口腔粘膜等不同部位出现疱疹并可伴有发热。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各种生理机能的异常甚至损害, 可引发各种并发症, 并发症多为脑炎、心力衰竭、肺水肿、心肌炎等疾病,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特点, 患儿在治疗后恢复迅速良好。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经口入, 以及互相皮肤接触导致交叉感染。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因此, 本次调查对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诊治的69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方法与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在本县诊治的手足口病儿童共690例。其中最小的患儿6个月, 最大的患儿为9岁。患儿年龄大部分集中在6个月至5岁之间。其中男儿童共380例, 而女儿童有310例。HFMD患病儿童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下发的相应标准政策。

1. 2 方法 对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收入本县的690例HFMD患病儿童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包括临床资料, 监测资料, 病历资料等。使用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和Excel 2007进行录入分析。

2 结果

2. 1 流行病学调查

2. 1. 1 患儿发病时间分布在690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中,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7月份, 比例达到63.4%, 在夏季初即5月份感染HFMD的比例明显上升, 夏秋季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详见表1。

2. 1. 3 患儿地区分布 HFMD患儿在本县各级乡镇均有发生, 散发病例以县城区居多, 聚集性发病以农村中的幼儿园, 托儿所等幼托机构居多。

2. 2 临床特征

2. 2. 1 临床症状 HFMD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手、足口腔 臂部等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或疱疹或红丘疹;患儿还可出现发热症状, 其中有270例患儿出现低热现象, 有326例患儿出现中度发热, 高度发热患儿有94例。出现发热症状的患儿一般集中在38~39℃。绝大多数患儿在发病1至2 d前出现发热症状, 有极少数个例可出现持续高热的现象。

2. 2. 2 血液检查 HFMD患儿还可出现血液各项指标的异常。共有523例患儿出现白细胞数正常, 淋巴细胞数(L)相对偏高的现象;167例患儿出现NEUT%及WBC%增多的现象。

2. 2. 3 并发症 HFMD患儿还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状, 如肺炎、心力衰竭、脑膜炎、心肌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本次调查出现并发症状的患儿共有217例, 所占比例为6.7%。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传播主要为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如食入含有病毒的食物)、飞沫传播的方式, 同时,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的方式交叉感染该疾病。经研究调查显示, HFMD患者的年龄主要以婴幼儿居多, 年龄主要分布在6个月至5岁之间, 薛冬梅、黎友发等人也提到[2,5]。群体性的疾病爆发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5岁之间, 所占比例为96.4%, 而个体性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24个月之间, 所占比例为40%。由于6个月至5岁期间的患儿机体各项功能都未能发育完全, 免疫补体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的成熟, 缺乏抵抗力、免疫力, 而且防范意识都十分不足, 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调查显示, 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至7月份的夏秋季节, 这与文献报道基本吻合[6]。

经过本次调查显示, 男儿童较女儿童而言, 更容易感染该疾病, 可能是与男孩天性活泼好动, 喜好大范围的各种活动, 频繁接触各种物体, 且喜好相互触碰, 因此比较容易造成男孩之间的相互传染, 最终导致男童患HFMD的比例明显大于女童。HFMD经常流行暴发于各级幼托机构等婴幼儿大量聚集的地方以及散在的家居儿童。这是与由于幼托机构多为私人承办, 各种设施不齐全, 不符合标准, 落后, 空气流通不顺畅, 且在平时管理人员不注重儿童卫生状况, 缺乏防范措施及意识, 儿童之间又喜欢相互接触, 导致交叉感染有关。这点胡祥英等人在文献中也提及[6]。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目前还未研制出能够有效防范该病的试剂疫苗, 因此应以预防保健为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 在易感人群及人流密度大的区域, 应加强公众的预防意识, 可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教育, 教导家长尽量避免婴幼儿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注意婴幼儿的卫生状况。对待幼托机构, 更应加强宣传力度, 婴幼儿生活用品应及时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教导婴幼儿勤洗手, 避免触碰患者, 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其各种自我防范意识。对待患病儿童应尽快的采取隔离措施, 及早治疗, 避免交叉感染。保护婴幼儿, 迅速隔离手足口病患者,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避免婴幼儿去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场所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爆发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军, 巫素婷, 张和庆, 等.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临床医学, 2013, 33(2):26-27.

[2]王利花, 李军.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进展.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4(6):419-420.

[3]黄汗先, 温素琴. 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2):128-129.

[4]黎友发.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求医问药, 2012, 10(11):1016-1017.

[5]袁应兰. 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探讨.中外医疗, 2012, 10(5):115-116.

[6]胡祥英, 郑霞, 温壮飞. 2346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11):2333-2334.

推荐访问: 流行病学 手足 临床 儿童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