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理论力学微课的设计

理论力学微课的设计

时间:2022-03-06 08:51:59 浏览次数:

摘要:《理论力学》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公认的一门有难度的课程,本文通过理论力学微课,以移动客户端为工具,向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帮助,力求达到答疑解惑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理论力学;移动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48-02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1]。移动学习(M-learning)Alexzander Dye中对m-learning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进行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SLL)的研究表明:人在“移动”中,注意力是高度分散的,学习者在一定零碎时间中进行学习,其移动所带来的各种新的情境关联也与固定、大容量等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因此,移动学习这种“碎片”的学习经验要求学习材料的小规模。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习者投入到视听材料中,有利于学习者充分利用琐碎时间,学习内容应该成为资源开发的切入点[2]。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ose[3]提出的。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4]。相比Peose提出的微课程,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深化了微课程的概念:Peose的微课程概念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教学形式,但并没有考虑资源的“活性”,即微课程是否同传统的开放教育资源一样面临着低利用率的问题,而胡铁生认为只有那些满足教师与学生需求,并且具有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才具有活性,能够提高微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将微课程的受众从学生扩大到教师,就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微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并促进其专业发展;将微课程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于教与学,时间与规模都是微型的,而微课程则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可以整合常规课程教学,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发展所用式学习或兼而有之[5]。由于微课的短小精炼(通常10分钟以内)非常适合在移动终端上观看,因此可以认为是移动学习的一个应用。2013年中国境内的智能手机销售量预期将达到3.29亿部,相比2012年增长67%。“90后”的大学生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这为大学的微课教育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从力学与机械的英文单词不难理解机械和力学同源,《理论力学》是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振动等系列课程的重要基础,是研究力学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6]。《理论力学》是培养学生发现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关键课程。由于精英教育变为普及型教育导致课程的改革,《理论力学》课程的课时大幅度被压缩,只有原来课时的三分之二。《理论力学》是公认的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理论力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以高等数学为基础的物理学,一本书里有相当数量的知识点,覆盖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学生当堂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不掌握理解的话,很难想象可以学好理论力学,从而引起后续课程的学习也难以理想。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逐年下降。这就要求在现有的课时条件,另辟蹊径。顺应微课的发展趋势,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本课题组针对理论力学的课程进行了相应的针对移动客户端为主要对象的微课设计,将理论力学的学习融入到移动学习中去,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时长控制在8分钟。以便于学生在零碎时间进行补充学习,有助于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由于手机屏幕尺寸所能展现的空间受屏幕尺寸的限制,手机屏幕相对于大屏幕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在分辨率、色素、色差和对比度上无法相比,所以要求手机的视频背景构图颜色系统相对简单。“画面背景颜色不能复杂多变,构成手机视觉交互系统设计的要素分别是:色彩、布局、图标、文字、动态。”[7]基于以上要求,本微课的制作采取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PPT的模式,PPT的设计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

总之,理论力学微课的实践才刚刚开始,随着实践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高文,徐斌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胜泉.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中国远程教育,2003,(22):76-78.

[3]http:///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2001-10-0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常方圆.手机多媒体交互视听系统设计研究与应用[D].无锡:江南大学,2008.

推荐访问: 力学 理论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