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2-01-11 20:46:40 浏览次数: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生态河道建设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河道的生态治理能有效地改善河道水环境面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介绍生态河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闵行区水利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河道治理中应当遵循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评价方法

前言: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河道的治理除了要满足基本的泄洪排涝需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的空间。同时,河道治理还要从人文、社会、经济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以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我国河流的治理现状大多仍以防洪为主,忽视了河道的生态功能,往往造成治理效果不尽人意,水体污染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河道的生态治理受到关注,并进行了初步实践,但对于河流生态治理模式及河道的生态评价尚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1.生态河道的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起,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河流污染问题,欧洲各国开始重视河流的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各国进一步认识到河流治理工程还应该符合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建设“多自然型河川”、“近自然河道”等理念。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设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生态河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在生态河道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间通过复杂的食物链进行着信息传递及物质与能量交换,从而保持系统内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从生态河道与外部的关系来看,河道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通过如陆地雨水径流、水流对河岸的冲刷、污染径流等的相互作用,进行着复杂的信息、能量、物质交换,从而保证其与周围生态系统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

2.我国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防洪能力不足,河道淤积严重

部分河道两侧没有护岸,或是河堤单薄,防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一些有通航功能的河道,由于行船和风浪常年累月的冲刷,使河堤遭受程度不同的破坏,甚至出现坍塌。此外,河岸带植被的缺失,往往造成河岸边坡和堤坝顶面水土流失,流失的泥沙在河床内淤积,致使河床抬高;不恰当的城镇开发使许多河道变窄,河网被分割,加之城镇废物的倾倒使河床越来越高,甚至发生河道被填埋的现象。这些也都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泄洪功能。

2.2护岸结构单一

推荐访问: 上海闵行区河道治理 河道 治理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