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高产养殖试验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高产养殖试验

时间:2022-05-19 12:05:04 浏览次数: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攀升,受环境恶化和滥渔酷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野生资源大幅衰减,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售价也水涨船高,在此情形下,各地人工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养殖单产普遍不高,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经济效益不佳。为探索克氏原螯虾养殖优质高产之路,2012年我们在本市凤凰镇夏市村实施了江苏省三项工程项目——池塘克氏原螯虾设施化养殖技术研究示范与应用。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当年养成的商品虾规格在36~50只/千克,平均亩产量达302.5千克,亩均效益5342元。现把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池塘准备

1. 设置防逃围栏

试验塘口共有16只,总面积120亩,净水面102亩,坡比1∶2.5。为防止虾在夜晚或雨天爬上池坡逃逸,应在池坡四周设置防逃围栏,围栏用玻璃钢瓦构建,高度为60厘米,其中20厘米埋入泥中,并用竹桩固定,桩距1.5米。

2. 清塘与种草

虾苗放养前20~25天,排干池水,暴晒消毒池底,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野杂鱼和病原微生物。对有较多野杂鱼的池塘改用茶籽粕清塘,用量为30千克/亩。茶籽粕的用法是先用水浸泡2天,并在每100千克茶籽粕里添加2千克食盐和0.1千克碳酸钠,取其浸出液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对野杂鱼杀灭效果良好。

清塘消毒7天后注水,水深10~20厘米时移栽轮叶黑藻、伊乐藻等,行距4米、株距2米,每簇3~5株,栽种面积占池底面积的50%。待水草在泥中扎根活棵后再注水,使水深为30~40厘米,上层水面另移植水浮莲、水葫芦等浮性水草,覆盖面积占池面的30%。移栽水草的目的是为虾提供隐蔽、栖息、蜕皮生长的场所,并净化水质,使池水环境清新。水草还可作为饲料供小龙虾采食。当池中原有水草消耗过多时,在池中另外移放水花生,水花生呈条带状沿池塘四周布设,离滩边1.5米处,每隔3~5米放1束,每亩放20~30束。

3. 施肥与螺蛳投放

在虾苗下塘前10天,水位提至50厘米,每亩施腐熟的畜禽粪肥250~300千克,以促进水草生长和增加底栖生物饵料量。在第一次施基肥后,根据水色、pH值、透明度的变化,适时追施1次肥料,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水色呈茶褐色或淡绿色,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清明后每亩投放螺蛳100千克左右,以净化池塘底质。

4. 安装过滤网与增氧设备

为防止野杂鱼苗随水流入池塘,注水时用60目筛绢制成的“袖袋”套在进水管上进行过滤。试验池塘每10亩安装微孔增氧机1台,共10台,每台功率2.2千瓦。

二、虾苗放养

虾苗投放时间在4月22日早晨,阴天。虾苗均为上年池塘自育苗,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命力强。虾苗规格为220~260只/千克,每亩放养2万只,一次性放足,共计放养8460千克。同时,适当放养较大规格的鲢、鳙鱼鱼种,放养密度为30尾/亩和15尾/亩,共计2700千克,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饵料,提高养殖效益。

虾苗先用0.5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和3%食盐溶液混合液浸浴消毒5~10分钟,再缓慢放入池塘中。放养后第二天全池泼洒维生素C 150~200克/亩,以提高抗应激能力。

三、饵料投喂

1. 饵料种类。饵料主要有绞碎的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屠宰场下脚料以及米糠、豆饼、麸皮、南瓜、甘薯、鲜嫩水草等,也可投喂虾用配合饲料,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刚投放的幼虾,投喂以细碎饵料(如鱼肉糜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体长5~8厘米的中虾逐渐转为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饵料;成虾阶段则兼食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在起捕上市前半个月多投喂一些冰鲜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或全价配合育肥料,饲料蛋白含量要提高到30%以上,进行快速育肥,以增加成虾肥满度和鲜美度。

2. 投饵量。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日投饵量以虾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按幼虾体重7%~8%、中虾体重5%、成虾体重2%~3%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状况以及虾活动、觅食情况适当增减。连续阴雨天气或水质过浓时少投喂,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喂;大批虾蜕壳时少投喂,蜕壳后多投喂;发病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时多投喂;摄食旺盛时多投喂,有剩饵时少投喂。生长旺季每天上午、傍晚时分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70%;其余季节每天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克氏原螯虾游泳能力较差,活动范围较小,且具有占地习性,宜沿池塘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上午投料应离滩远些,傍晚投料则应离滩近些,尽量使每只虾都能吃到料,促进均衡生长。在虾大批集中蜕壳时严禁干扰,蜕壳后立即增喂优质适口饲料,防止相互残杀,促进体力恢复。

四、水质管理

1. 水位调节。在虾苗放养前和放养初期,池水较浅,水质保持较为肥沃状态,有利于水草和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后每15~2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深,至水深达到1.5米为止,做到“春浅夏满”。克氏原螯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此,池塘水质要保持清新,确保池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

2. 水质调控。养殖后期每15~20天注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原水量的1/4~1/3;每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量为10千克,以改善池塘水质,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虾的蜕壳生长;每15天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降低池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池塘水不宜太深,通常保持在1.5米左右即可,且保持池水水位相对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平时在晴天中午开动微孔增氧机增氧2小时,夏季遇阴雨天或闷热天气则从23时开机直至第二天天亮。巡塘时若发现虾反应迟钝,集中到岸边侧倒,则说明池水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启微孔增氧机增氧。为促进池中水草的生长,每亩池塘可施用30~50千克生物有机肥,此时不宜再施用猪粪、牛粪或鸡粪等有机肥,以免引起水质恶化。

五、病害防治

克氏原螯虾抗病能力较强,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投喂动物性饵料较多时,可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或氟哌酸等内服药。养殖过程中若发生纤毛虫等寄生虫病,可用虾蟹甲壳净(主要成分为硫酸锌)防治,用量为150~250克/亩;防治细菌性疾病可泼洒二溴海因0.1~0.5毫克/升或二氧化氯100~200克/亩。使用生物制剂后半个月内不得使用上述消毒剂,以免造成有益菌失效。

六、起捕收获

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较快,经过两个多月的饲养,尾重30克以上即可轮捕上市。6月25日首次轮捕,以后每3天轮捕1次,7月20日至9月5日每天轮捕1次,最后于9月10日干池捕捉。捕捞方式是傍晚沿池边放置虾笼或地笼网进行诱捕,捕大留小。克氏原螯虾总产量达3.63万千克,平均亩产量为302.5千克,同时还收获鲢、鳙鱼1.058万千克。

七、效益分析

总产出111.4万元,其中克氏原螯虾为102.9万元、鲢鱼和鳙鱼为8.5万元;总成本47.3万元,其中虾苗折价18万元、鱼种费1.35万元、饲料费7.25万元、塘租7.2万元、人工费用7.8万元、渔药和生物制剂费用3.1万元、电费0.8万元、其他支出1.8万元;净效益64.1万元,亩均净效益为5342元。

(作者联系地址:钱会达 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215613;范 勇 杨正锋 江苏省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邮编:215600)

推荐访问: 池塘 高产 养殖 试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