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试论特色化学校教育的内涵

试论特色化学校教育的内涵

时间:2022-05-15 13:45:03 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特色”

什么是特色?《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认为,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英文的特色是“Characteristic”一词,其含义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典型的、独特的、特有的;作为名词,意思为特征、特点、品质。”[1]我国学者孙孔懿曾指出,“特色是特别出色之所在,含有独出于众之意”,并“体现着事物本身的价值,即内在价值”。[2]综合以上含义,笔者认为特色的本质是富有独特性和价值的先进性。事物要具有特色,就要在其生态环境中讲求多元化、差异化、丰富化。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因果联系,都有其独特的目标、条件和个性,特色化才能适应这种事物的独特性。

独特性的反面是统一性,即统一的价值、观点、目标、条件、方式、资源,忽视了个性以及由个性而发展的多样化,其结果是造成事物发展的呆板、僵化、单调,缺乏生气与活力。

就教育而言,它所面对的是众多的秉性各异、环境各异的复杂个体,统一化的教育只能造就千人一面的、无生气和缺乏创造力的一类人,只有特色化的、多元的教育才能形成富有生气、多元的生态发展环境,适应这种富有个性特点、复杂个体的发展需求,才能回归教育的真谛:“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各区域也有其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俗、自然地理、历史遗迹等的差异,拒绝统一,尊重差异,因地而异,才是合乎公平与实际的。

二、特色化学校教育内涵解析

学校特色是什么?刑真从概念上区分了“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认为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办学风格或学校风貌。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具有3个基本特征:优质性、独特性和稳定性。而所谓特色学校就是学校在保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另外增设了新的课程或是加大了某些课程教育内容的量;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上,提高了某些教育的标准;在某些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的购置上超过了学校的一般要求,使学校在某些教育方面形成了特有的优势。[3]侯正洪等认为,“学校特色就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反映学校自身特点、经由学校长期努力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学校实践行为。”[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学校特色具有独特性、广泛性、领先性和相对稳定性四个特征。也有学者认为,学校特色具有“本体性、独特性、文化性”三大特征,等等。[5]基于学者们已有的研究,依笔者的观点认为,特色化学校教育是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具有先进性、差异性、多元性、个性的教育,是不雷同的、不千篇一律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和谐的素质教育,是为培养个性化、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其特点还有可创性、自发性、适宜性。所谓可创性,即外生性,是指特色是可以被人为创造的、发展的,它体现了人自主能动的作用。所谓自发性是指特色也可以是事物长期历史积淀而成,是自然的成长结果。适宜性是指不管是人为创造还是自然成长的特色都应该适应时代背景、客观条件和资源、发展目标等,缺乏适宜性的特色是不先进的、非优质的、非教育性的,是应该被淘汰的。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特色化表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可以归纳出以下十点:

1.办学理念特色化

拥有并坚守独特的办学理念,才能引领独特的办学目标,实施独特的人才培育和教学组织,培育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卡耐基—梅隆大学前校长塞厄特非常关注学校发展战略和比较优势,他说:“学校战略就是要使学校处于一个与众不同的地位。”学校争取“与众不同”地位的基础要靠与众不同的办学思路和成果来实现。[6]香港科技大学被誉为“香港的奇迹”,这所校龄仅20岁的高校在诸多权威大学排名中已屡次名列亚洲前茅甚至第一。这所奇迹般崛起的研究型大学,从其创立到发展,每一步行走都严格按照遵循最初的使命与理念。其使命是:“通过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习,追求知识。特别注重:(1)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课程;(2)研究生的培养。并协助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理念为:“定位为一所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而又致力为本地服务的优秀学府。世界观:作为世界级学府,在每一个精选的教研领域里走在国际前沿。国家观: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地区观:作为本地区的主力分子之一,与政府及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以知识为本的社会。”[7]当前,我国政府和一些部属重点大学均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知名高校的目标,而如何去建设,需要关注的因素有很多,但引领高校办学行为的理念无疑是重要的。

2.办学目标特色化

办学目标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高指引和终极目的,是学校独特价值的体现,是在一定的教育及办学理念下形成的教育行动目的和计划。办学目标特色化是指每种类型、每种层次的学校,乃至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目标。宏观层次上讲,体现为教育体制的多样性,比如德国中等教育机构,有文理中学、完全中学、实科中学、职业学校、职业高等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每一种类型的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目标。微观层次上讲,同一种类的学校,他们在本校办学目标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致力于培养商科人才,有的致力于培养政府文官,有的致力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等等。办学目标的特色化其实就是找准自身适宜的社会角色定位,如何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学校管理特色化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高效的实现办学目标。管理是一门富有规律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学校管理特色化的途径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创建或调整学校的管理部门,赋予其合理、适当的任务与职责;可以创设或调整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激励制度、考核制度,使制度以人为本,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校持续发展服务;可以吸取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可以对教学与课程及其考核进行革新,使其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总之,学校管理无处不在,学校管理者应采取适时、适宜的权变式管理,发挥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的积极功能。

4.办学资源特色化

办学资源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每所学校都有其可用的独特的办学资源,比如校友、教师、与政府的关系、自身的价值贡献、合作企业、设备、建筑、资金来源、学校知名度等等。独特性表明,教育机构在资源获得与使用的方式以及质与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教育机构应该清楚了解自己的资源结构,积极完善、呵护资源的来源,高效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

5.教学模式特色化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套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研究是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相关教学模式简直是“多如牛毛”,如网络教学模式、参与式、分层教学、工学结合等等。尽管如此,我国的教学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如中职学校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睡成一片”。朱永新教授讲“教师是教育之本”,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学校,教师的个性风格或特点也是多样化的、有差异的。我们不可能寄予全体教师实施所谓“特色”的全校统一的某种模式,不管是已有的或是新开创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在掌握多种教学模式(包括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所包含的教学策略),并了解不同模式的适应条件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所选择的最适当的教学模式。”[8]那么,教学模式的特色是什么?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是开放的、自组织的、自由的。只有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模式的主人,有能力、有意愿设计、提炼、组合教学要素和方法,致力于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这便是最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6.课程构建特色化

课程承载着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媒介。特色化的教育目的,必然要求有特色化的课程。当前,宏观的课程管理已实现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共管体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校课程特色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地方和学校应根据本地的地情、校情,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风俗文化、历史与校史开设相应的课程,传承地方风俗文化、彰显地方与学校特色,培养“有根”的受教育者。在课程形态上要采取多样化的策略,既可以是讲授课,也可以是参观、讨论课,还可以是活动课、工艺劳动课。而授课教师,则可以是学校教师、本地名流、文化艺人、政府官员、能工巧匠等等。

7.教育评价特色化

学校教育评价具有激励和引领教育教学的作用,其目的是为实现学校特定教育目的而服务的,但是评价本身应遵循以人为本、促进个体成长的原则。否则,可能会产生对人发展的制约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对教师、课程和学生的评价;绝对、相对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等。不同的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彼此有质的差别,在进行评价时切忌千篇一律,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教育目的的特色化、教育活动的多样化、活动参与者的个性化都决定了教育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特色的。教育评价涉及到评价主体及权力、方式、时间、内容等元素,其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控制”部分,对于其他学校事务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教育评价特色化的本质就是根据“差异性原则”,来达到教师、学生、学校持续成长的目的。

8.校园文化特色化

文化概念包容甚广,校园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文化表现为学校的校训、校歌、校规、校园文化及娱乐活动等;隐性文化是校园中弥漫的价值气息、文化气息、心理气息,如教风、学风、考风、师生关系、对世界和社会的价值认识等。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最具个性与核心价值的地方。王敏勤认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不同首先是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不同。这是学校各种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根源和本质”。[9]校园文化还是形成成员文化品位、精神风貌的主要因素。校园文化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又突出表现当代文化的特色,是二者的集成;它既影响其成员,又受其成员的影响。其中,校长及学校管理者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影响者,对校园文化的品质起着主导作用。而广大教师则是校园文化品格的重要承载者、生发者,教师们的人格魅力、治学品格、特长、人文气息和待人接物的风度都会是校园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对受教育者会产生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朝气蓬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和活动方式,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而参与校园活动也是一个自我锤炼和创造的过程。校园文化特色化要求学校管理者秉持开放化的教育理念和胸怀,在彰显发扬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尊重和接纳新鲜事物。

9.校园建筑特色化

建筑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域,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的物质文化之一,其建筑的校园布局、建筑风格、颜色装扮、样式、卫生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建筑物内的格调、布局、教室设置、实验室设置以及桌椅、教学仪器等也有其深厚的意蕴。我们国家学校教室室内设计和使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显得过于呆板、不够丰富化、缺失自由表达性。校园建筑特色化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领域。我认为,它是一个物质的、艺术的、教育的、管理的、心理的、历史与哲学的综合性表达。学校管理者要提升本校建筑物文化管理的理念,切实反思和改进对建筑物的认识与管理,实现校园建筑的教育目标。

10.专业设置特色化

对于专业教育而言,专业设置特色化是学校特色化的重要体现。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和大学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发展专业教育,均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态势、人才培养和对社会的贡献。专业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兼顾学问生存”等。主要目的是学校的专业设置在质量上取胜,有差异化,有特色,如此,才能保证专业的发展。

总之,在学校教育特色化体系构建中,各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是一个特色系统。其中,教育理念、目标特色化是根本,文化特色是核心,课程和教学特色是关键。创建学校教育特色,应该是在特色目标的引领下对教育进行的积极的行动变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的育人功能,绝不应该是为特色化而特色化。特色化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身处校园之中,特色就在周围,特色应该使处于这个教育场景中的人们和谐和幸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A·SHornby等编,石孝殊等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04.

[2] 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质.教育导刊,1997(2、3).

[3] 刑真.学校特色不等于特色学校.中小学管理,1999(1).

[4] 侯正洪,袁开文.学校特色建设“四问”.中小学校长,2011(7).

[5] 刘文静,任顺元.我国学校特色研究的反思性回顾与前瞻.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6]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香港科技大学.[2011-11-20].http://www.ust.hk/gb/about/mission_vision.htm.

[8] 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教育类课程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4(4).

[9] 王敏勤.学校特色和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提炼核心价值理念.天津教育2011(2).

责任编辑 任洪钺)

推荐访问: 试论 内涵 特色 化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