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加快发展民航业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发展民航业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时间:2022-05-12 10:35:04 浏览次数:

摘要:洛阳机场不仅是洛阳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门户,而且还是完善洛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都专门就如何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通达能力,统筹研究洛阳等地机场建设等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洛阳机场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握机遇,积极作为。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洛阳机场的整体效能发挥不尽如人意,在投资建设、运营、空管、机场安保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很大。为切实提升洛阳机场的航运能力,充分发挥其在中原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应从强力推进新航线开辟、尽快做大洛阳机场航空运输规模。比照新郑国际机场做法、加大对洛阳机场航空运输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引进航空公司设立基地,大力培育开发客源市场、实施做大做强民航运输的激励性政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尝试实行航空运输与教学培训分离运行的新运作模式,扩大机场建设面积、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和通用航空产业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建设;洛阳机场;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3)02—0096—04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确定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提出要统筹研究洛阳等机场建设,支持发展通用航空,适时试点开放低空领域,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使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此,笔者就提升洛阳机场航运能力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洛阳机场提出的新要求

民航业是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其发达程度对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对外则是衡量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民航业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据预测,未来5年民航行业投资规模将在1.5万亿元以上,“十二五”期末,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将超过4500架。这意味着民航业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战略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航空运输越来越多地成为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民航业不仅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促进当地客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而且有利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发挥竞争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缩小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甚至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外向型经济比例越高的地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部分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已开始反映出这一特征。近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发展民航业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计算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医药、精密仪器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产品,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对航空运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机场的发展使得当地在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赢得主动,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看,机场不仅仅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不断聚集优势资源的平台。从世界民航强国的发展趋势看,机场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已突破单一运输功能,一方面,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的“临空经济区”;另一方面,通过聚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优势资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效应,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最终形成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大都市”。从区域协调发展、富民固边战略看,机场发展的意义,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效益、公共产品范围。

随着《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河南经济社会和区域经济的振兴创造了绝佳的历史机遇。《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都专门就如何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通达能力,统筹研究洛阳等地机场建设,支持发展通用航空。适时试点开放低空空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明确的要求。特别是提出“要强力支持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把郑州机场建设成为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并把洛阳,南阳、商丘、明港、鲁山、豫北等机场作为辅助,形成“以干带支、干支协调、客货并举的民用航空运输体系”;“构筑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统筹研究洛阳、南阳、商丘、明港以及豫东北、鲁山机场建设,支持发展通用航空,适时试点开放低空空域”;“提升洛阳等地区性交通枢纽”等。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的这些新的要求,对于洛阳这样一个既是九朝古都、又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言,不仅明确了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航空枢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世界范围内产业分工布局的需要,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是全新战略思维的具体实践。作为河南省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性副中心城市——洛阳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和辐射范围大,具备成为河南航空枢纽建设战略支点的基础条件,并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肩负重大使命。

随着形势和时代要求的变化,洛阳机场不仅是洛阳对外开放、展示形象的门户,还是完善洛阳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洛阳机场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功能,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在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加快自身发展步伐的同时,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洛阳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建设,带动拥有大量历史古迹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洛阳旅游业发展,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有力支撑,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加快洛阳机场的发展还能有效缓解周边大型机场如郑州、西安等机场的容量饱和状况,为城市超越地理空间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市场机会奠定基础,为洛阳更广泛地参与国内国际分工提供快捷通道,甚至将在应急救援、增进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独特的战略作用。

二、洛阳机场的基本情况

洛阳机场又名民航洛阳北郊机场,全称为中国民用航空洛阳站,位于十三朝古都河南省洛阳市北郊邙山,距市中心10公里,总占地面积2600余亩。机场始建于1985年1月,1987年9月26日正式通航。飞行区等级为4D级,机场跑道为2500m×45m,道面等级为PCN52/R/B/W/T,可供D类及其以下飞机起降。停机坪总面积为62580平方米,可停放9架大型客机。机场有较完善的通信导航和夜航灯光等助航设施,拥有双向一类盲降精密进近系统,可保障复杂气象条件和夜航班机的起降,具备连续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障能力,同时承担着高强度的飞行训练和航班运输保障任务。洛阳机场是全国净空条件最好的民用机场之一,全年可飞天气达350天以上。

洛阳机场自建成通航以来,为全国空中交通运输和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已成为我国空中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2008年,洛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启动。机场新候机楼已于2010年4月投入运行,新建候机楼面积为14800平方米,新建登机廊桥三个,可满足每年81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年客机起降7000架次、年货邮吞吐量5200吨的需求。目前机场现有在飞8条航线,直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呼和浩特8个城市,每周飞行80班次。2010年洛阳机场起降架次为212738架次,居全国第6位,其中运输飞行3772架次,全年旅客吞吐量近30万人,货邮吞吐量近1000吨。

1993年8月,为适应民航事业的发展,加快民航飞行员的培养,国家民航局发布《洛阳航站划归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管理的通知》(民航局发[1993]144号),将民航飞行学院一个分院由四川广汉整体搬迁至河南洛阳,与原民航洛阳航站建制合并组建成为现在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作为民航企事业改革以来唯一一家承担民航全部安全责任目标的单位,机场担负了飞行教学训练和航班运输生产保障双项任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作为训练实体,是民航飞行员培训的重要基地,全年承担训练飞行任务高达6万多小时。目前执管训练飞机63架,包括美国产奖状高级教练机2架,国产新舟600级高级教练机1架,美国产西门诺尔中级教练机7架,美国产塞斯纳172初级教练机6架,法国产TB-200初级教练机37架,国产小鹰500初级教练机10架等。

洛阳机场在航班和飞行训练同场实施飞行中探索了一整套组织指挥方式,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飞行指挥员和管制员队伍,保证了安全运行,空防安全形势平稳。可以说,洛阳分院的组建充分发挥了现有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效能。这种集航管、油料、公安、地面保障服务为一体的高度集中的航班飞行和训练飞行统一组织指挥的管理体制,经过10余年的运行,各方面达到了有机结合,是训练体制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为洛阳航空运输的发展和学院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家民航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领导和民航中南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分院利用洛阳机场有利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净空环境,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挖掘训练潜力,不断改革创新,扩大培训能力,率先在学院实行了“三·三”制大轮班的模式,形成了初、中、高一条龙的训练出口,使分院飞行训练量持续不断增加。分院拥有良好的安全记录,实现了第23个空防安全年,是中国民航的安全红旗标兵单位。分院自1993年组建以来,共完成飞行教学训练40多万小时,起落百余万架次,从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毕业和在洛阳机场有培训经历的飞行员有5000多名,占全国民航飞行员队伍的1/4以上,为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和飞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洛阳机场常年担负着郑州、西安、太原、南阳等机场的备降航班保障任务,多次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救灾抢险、重大军事飞行的专机、包机保障任务。此外,洛阳机场还积极开拓航空市场,努力发展航班。在基础设施不太完善的情况下,针对飞行训练和航班生产同场实施的特点,实行统一组织指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机场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既完成了大量的飞行员培训,又较好地保障了航空运输生产的正常运行,安全起降近百万架次。

三、洛阳机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当前,正值中原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民航事业和通用航空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机遇期。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区域竟合发展态势日益凸显,全国各个地方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民航业,明确提出了航空发展目标,重点支持机场建设项目,提升区域航空枢纽的地位作用,民用航空业“卖方市场”现象也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区域条件较好、航空基础比较好的二、三线城市,扩大机场建设、开辟新航线的动力和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航空业发展、补贴航空公司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航空运输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地处内陆的河南如何抓住机遇,打造航空业发展新优势,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加快洛阳机场建设步伐,提升洛阳机场在全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航空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紧迫。

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洛阳机场的整体效能发挥不尽如人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很大。一是投资建设方面。洛阳机场承担着教学训练和机场安全运行两项任务,飞行教学训练是事业投资,机场运行是企业投资,有的项目建设需经学院和西南局批准,有的项目建设需经中南局批准,项目申请比较困难,经费申请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运营方面(安全隐患、财务状况、保障能力、补贴政策)。洛阳机场作为民航局直属的运输机场,不能取得地方财政补贴和民航局专项资金,机场设施不够完善、功能不够齐全、运行不够顺畅、管理不够高效,不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备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是空管方面。洛阳分院按照总局的要求,每年要完成6万飞行小时乃至更多的(2010年为6.08万小时)飞行训练任务,为我国民航发展提供有力的飞行人才支撑。起降架次居全国前几位,但目前由于多种原因,转场训练飞行困难很大,飞行教学训练不符合法规要求。要解决上述问题,洛阳机场的空管部门需协调5个军区空军和5个民航地区空管局等空管部门。因分院航空管制室业务权限所限,业务工作操作起来困难很大,难以保证训练任务的有序进行。四是机场安保方面。主要是在设施设备建设和资金拨付方面渠道不畅。五是教学训练用的航空汽油得不到有效保障。洛阳机场所需油料品种四十余种,是全国民用机场所需油品最多的油料单位之一,存在航油供应渠道不畅、资金困难和飞行教学训练使用的航空汽油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

之所以造成困难重重的局面,是由于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一是洛阳机场处于郑州新郑机场和西安咸阳机场的辐射范围之内,利弊相抵,制约颇多。有利因素是可以作为郑州、西安两个航空枢纽的备降机场,形成互补优势;不利因素是距这两个航空枢纽空间太近,导致客源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据了解,目前每天从郑州新郑机场往返洛阳市的机场大巴就有30多个班次。二是机场航空运输业总量偏小,长期处于经营亏损状态。由于各种原因,洛阳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长期在20万人次以下徘徊,只相当于郑州机场的1/30~1/25。根据我国航空运输业的一般规律,支线机场年吞吐旅客至少超过50万人次才达到盈亏平衡点,因而长期以来洛阳机场每年都需要国家民航总局补贴500万元才能保持正常运营。三是机场的各项配套条件以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建设档次和水平比较低,综合服务能力不足。比如洛阳机场迄今没有配套的星级酒店和大型商务设施,机场到洛阳城区的交通条件也不够理想。四是机场占地面积较小,发展空间受限。洛阳机场和教学区总占地不到2平方公里,面积较小。五是周边地区产业支撑不足,相应的临空产业园区至今尚未起步。六是机场定位不够清晰,体制方面存在掣肘。由于各种原因,洛阳机场的战略定位不高,没有打造区域航空枢纽或战略支点的明确指向,与洛阳市的城市地位不相适应。体制方面,机场建设管理和民航学院培训教学是一个主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教企一体,做事环节少,办事效率较高,但由于忙于教学培训,做大做强航空运输的内在动力不够。此外,洛阳机场与地方政府的日常协调工作基本上由洛阳市政府口岸办的相关科室办理,协调力度和资源整合力度远不能与郑州机场相比。

四、提升洛阳机场航运能力的若干建议

国内外经验和案例证明,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加强机场和航空枢纽建设,做大做强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事业,不仅是通过发展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快速通道,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并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由之路。为切实提升洛阳机场的航运能力,充分发挥其在中原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力推进新航线开辟,尽快做大洛阳机场航空运输规模

一是加快推进新航线的开辟工作。积极谋划,多方寻求渠道,以解决新航线开辟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争取尽快开通“昆明-洛阳-威海”、“洛阳-首尔”、“洛阳-厦门”、“成都-洛阳-青岛”等航线。二是积极加强与航线开辟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完善航线合作协议,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手段,确保现有航班正常执飞。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已有航班航线密度,重点促使“洛阳-上海”、“洛阳-广州”航线尽快实现加密为每天1班,即每周增加4班;争取使“洛阳-首尔”航线从短期航班转为长期航班。四是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实施协调市旅游局及市内各大旅行社,赴航班目的地及其周边城市进行宣传促销,通过宣传推介洛阳,吸引各地客商及游客来洛,提高航班客座率。

(二)比照新郑国际机场的做法,加大对洛阳机场航空运输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吁请河南省政府参照支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线开拓的有关政策,给予洛阳机场航线相应的资金扶持。二是吁请省、市两级财政加大对洛阳机场的直接支持。初步测算,要实现洛阳机场航空运输年10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从现在起,每年的财政补贴不应少于8000万到1亿元,建议从河南省和洛阳市两级财政中每年给予各不少于5000万元的财政补贴,且至少保持5年。三是继续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加大对洛阳机场和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的有关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补贴力度。

(三)进一步加强沟通和联系,积极引进航空公司设立基地

充分依靠和利用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的人脉资源优势,与涉及民航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加强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空管、空军的沟通联系,以取得各方面对洛阳机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创造条件,寻求机会,通过提供土地等优惠资源和其他优惠政策,吸引航空公司在洛阳机场设立基地公司,引进航空公司在洛阳机场放置飞机,增强洛阳机场在全国和河南省航空体系的中转站作用。近期,可以通过参股的形式参与河南航空公司重组,并将河南航空部分飞机停放洛阳机场,从而拥有必备的运力资源。

(四)大力培育开发客源市场,实施做大做强民航运输的激励性政策

一是有针对性地到航班目的地城市进行宣传促销,拓展客源,使航班推广宣传常态化。二是形成民航和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之间的良性互动,拓宽渠道,创新方法,利用不同媒介,综合多种方式,强化航班推广的实效性。三是创造条件,开通洛阳机场到河南省周边城市及晋东南、黄河金三角等毗邻地区的专线客运汽车,为旅客来洛乘机提供便利。四是研究制定促进民航运输发展的激励性机制。如:对组团乘机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对乘机来洛的外地客人给予景点门票优惠等,从而把直接补贴航班的资金用于培育客源市场,努力促进航线良性发展。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尝试实行航空运输与教学培训分离运行的新运作模式

为切实增强洛阳机场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该机场现有教企不分的体制束缚。建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以洛阳机场为本体,吸纳民航总局、省市政府、民航企业及其他社会法人人股,组建新的洛阳机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把飞行教学和机场建设营运分离开来,实行独立运营、自负盈亏、专业营运、教企互动的新模式。为了保证新模式的有效运行,建议在洛阳机场有限公司组建之初实行“非盈利经营”,把航空运输盈利全部留给机场公司作为发展资金。

(六)扩大机场建设面积,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和通用航空产业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建设高等级支线机场的新要求,扩大洛阳机场现有建设面积,并重新高起点规划。建议在洛阳机场周边建立临空产业集聚区,享受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培育发展航空食品、航空器及零部件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和加工贸易类产业,为完善洛阳机场综合服务功能、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空间载体。积极发挥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在教学培训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发飞行商照、私照培训和航空运动、航空旅游、航空勘测、农林作业、防火防灾等通用航空作业新领域,把洛阳机场尽快打造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基地。

责任编辑 吕学文

推荐访问: 构筑 加快发展 体系 交通 民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