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自然灾害与防治”探究课型研究

“自然灾害与防治”探究课型研究

时间:2022-05-11 11:20:12 浏览次数:

摘 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从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中选取“台风”的相关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设计了一节探究课,并对这节课的收获与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台风 探究学习 反思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认识灾害,如何防灾减灾,是高中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公民素养。该选修模块分为“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与环境”和“防灾与减灾”四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针对“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部分提出的“活动建议”有这么一条“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这条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有了选取一种本地学生所熟悉的灾害——台风,开展以专题形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思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涉及台风的教材内容分散在三个单元当中,开展一节专题的探究学习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进行地理专题研究,学生应具备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高二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过气旋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来学习台风的相关内容。学生大多知道台风会造成危害,但对台风成因等方面还不够了解,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讲解。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感受台风的危害——探究台风的成因和分布——科学认识,防御台风”。根据该设计思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选取相关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探究学习。

二、教学前的准备

教师事先设计好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分小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教师可提供多个题目,让学生在此范围内进行选择)。学生事先搜集资料,并最终将自己的成果做成简短的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2005年国庆期间本校遭受龙王台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请几位学生简要谈谈自己对台风的感受和体验,引入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感受台风的危害

展示:龙王台风的一段文字资料,然后提出设问:台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

学生活动:交流认识并归纳。

教师播放一段台风造成危害的视频,并进行点拨,小结——台风的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

学生展示课件“台风的利弊”。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应指出“台风有利也有弊,但是相对于它的利,台风的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更大”。

第二部分:探究台风的成因

问题导学:1.什么是台风?2.台风发生于什么时间? 3.台风的影响范围主要有哪些地区?

学生自学,根据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得出台风的定义和发生时间。

教师课件展示“全球热带气旋路径”示意图,指图引导学生归纳热带气旋的主要影响地区。教师再展示“中国台风灾害影响强度”图,指图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得出结论: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灾害的影响最大的省区——粤、台、琼、闽等沿海省区。

学生展示课件“台风与飓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播放视频“台风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台风的形成及结构。

小结“台风”的形成条件。

教师板画气旋的俯视和侧视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①气旋(低压)气流是如何流动?②在气旋控制下天气状况如何?

学生展示课件“侵袭我国的台风路径”,教师做出鼓励性评价。

教师课件展示台风云图,学生据图认识台风从中心往外围的构造及各部分所对应的天气,并进行小结。

设问:台风眼为什么无风;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材料导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夺命数万。自然过渡,进入本节第三部分的教学。

第三部分:科学认识,防御台风

学生活动:面对台风,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防御措施呢?(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小结:台风的防御措施。

课堂练习:略

作业布置: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灾害,写一篇小短文。

题目:XX灾害及其防治(也可以自拟)

内容:可包括该自然灾害的含义、时空分布、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等。(可查询各种资料)

四、教学反思——收获与问题

(一)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提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本节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台风的知识,并制作成课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的能力。课堂上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之后,及时布置了一篇探究灾害的小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二)引入实际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地理课堂的生活化和现实化是新时代地理教学的要求。福建省是台风多发区,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尤为重要。保护自然,关爱生命,应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当中。

(三)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教学设计先从现象入手,感受台风的危害;再通过播放视频、动画,探究台风的成因;最后从服务生活的角度入手,提出“科学认识,防御台风”。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动画、资料等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在讲述本课的教学难点台风的形成时,联系了“必修1”中学过的“气旋”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的掌握系统化。

(四)探究学习中的评价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在新课改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提高课堂效率,解决“考”与“教”的矛盾。多样的评价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地理学习任务、不同程度的学生,起到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和鼓励地理学习的良好作用。中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大多数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以个人自评和小组评价等方式来加以评价。传统的纸笔测验虽然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素质,但是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很有效的。因此,设计好评价的练习题和评价作业是很关键的。课堂上还是要有练习反馈的环节,课后要有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后记

这是真实的一节课。课堂导入设计采用本校校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组织方面,调整章节教学顺序,以专题形式呈现;学生搜集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应结合教学实际。每节课都开展探究式学习是不切实际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探究学习。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教师的讲授并结合板画仍然是必要的。探究学习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教师自身的观念和能力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任长松.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推荐访问: 自然灾害 探究 防治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