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国外经验的云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基于国外经验的云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时间:2022-05-10 10:10:05 浏览次数:

摘要 结合云南省当前农业发展形式和目标,以及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提出促进云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包括加强农民培训力度,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惠农和促进人才回流政策。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国外经验;培育;借鉴

中图分类号 S-01;G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4158-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from aboard, we put forward some new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new vocational farmers in Yunnan Provinc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farmers’ training, developing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farmerbenefiting policies.

Key words New vocational farmers; Experiences from aboard; Cultivation; Referenc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过去的10年中,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均围绕“三农”问题展开。2013年根据我国“三农”发展现状,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目标。其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促进“三农”发展的一种新措施,文件中关于鼓励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表述,正是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呼唤。因此,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针对云南省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云南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1 云南省发展现代农业及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

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2年6月又召开了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会议确定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六大内容,即努力夯实高原粮仓,大力发展特色经作,积极发展山地牧业,加快发展淡水渔业,全力推进高效林业。由此可见,云南省发展现代农业应体现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拓展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六大功能,生产更多的具有保障、保健、休闲功能的“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省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这一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加快培育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民的一个范畴,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个独立群体。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3点要求:第一是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即“有文化”;第二是具备较高的农业生产、加工及先进科学技术,即“懂技术”;第三是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即“会经营”。总体而言就是能够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务工经商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农民。事实上,目前在云南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一部分职业农民,甚至还有大量的女性职业农民,比如云南农业大学与云南省妇联每年进行的农村致富女能人培训班中,有很多“80后”女性农民代表,她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善于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把过去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发展成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具有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再通过各级组织的培训,包括农大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素质,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当前新“四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城镇化的推进给我国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近2.6亿人,这些人从乡村流向城市后,传统村落开始萎缩,出现了“空壳化”现象。有人戏称现在的农村人口是“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年人。这种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严重影响农村生产力。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因此,随着“四化”同步发展,农村不应该出现凋敝的景象。农村应该是一个拥有着一批年富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繁荣新社区,然而当前农业劳动者的问题却十分突出:一是数量萎缩。据统计,我国农民工数量以每年900万~1 000万的速度递增,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二是结构失衡。留守在农村的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三是素质堪忧。务农农民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四是后继乏人。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跳农门”、进城务工,务农农民成了国民素质的“低洼地带”,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瓶颈。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着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2]。

3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

目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进入了高度集约化和专业化的阶段,他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走过不少弯路,经历了由发展到衰退,再到恢复的过程。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国外将培育现代农业人才,尤其是职业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教育培训是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手段。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3.1 发挥政策和立法功能,重视培育农业后继人

美国可以说是当前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通过《莫雷尔法案》等农业法律,保证每个州都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农业技术合作推广站,实行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美国的农工业职业技术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荷兰则是将农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开展预备农业职业教育。在这一点上,我国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盲目涌入城市,直接引发了“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的问题。该问题解决不好,农业不可能发展。

3.2 建立和完善的农民培训管理机制和体系,满足农民教育培训需求

比如法国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并且开办了农业徒工培训、农村青年培训、农村妇女培训和农场主培训等多种培训班,实现了农民按需培训,逐步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日本、韩国等国家通过“农业协同组织”建立起庞大的农民组织网络,深入农村各地,在基层农民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美国农民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德国所有农民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也必须再经过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才可以具备职业农民资格。国外的这些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前我国农民培训的体系尚待完善,虽然政府部门、农业科技部门、学校等部门都积极参与农民培训,但是整体而言培训组织较为混乱,缺乏整体规划,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延续性。

3.3 重视农业经营资格准入,确保农业资源由高素质农民使用

英国有农业职业培训证书和技术教育证书两大系列的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加拿大推行“绿色证书”的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即不获得绿色证书就不能成为农民,不能继承或购买农场;德国有基础农业培训的“合格证书”和“农场师傅证书”两种;法国农民培训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农业职业教育证书、农业专业证书、农业技术员证书、高级技术员证书4种,充分确保了高效、集约型农业的发展。显然,国外的农民通过资格准入制度成为了真正以农业为职业的农民。我国目前土地开始实行流转、承包,农业资源开始逐步集中,还有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始形成初步产业化,从生产到加工再到流通都是有组织和规划的,加速了农业大户或农场主的发展,他们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吴宏耀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定要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因此,只有让从事农业的人真正把农业当做一种职业,从职业角度建立准入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甚至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才能培育出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

4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措施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需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而教育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做到“教育先行、培训常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应从三方面考虑。

4.1 明确农业后继人的培育主体,加大培训力度

农业后继人的培育主体一方面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才,如农村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头人或主力成员;一方面是农业科技及服务人才,如致力于服务农业生产的农业院校学生、城市居民和农民植保员、经纪人、农机大户、防疫员、信息员等各类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型人才。立足于这一主体,要从技能培训和知识培养两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具体要在政策和体制机制上增加培训补助资金规模,扩大政策覆盖面,创新培训形式,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不断提供免费的科学种养加工等知识的更新培训,使之达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素质要求;而对于农业科技服务型人才,就需要各级教育充分重视,从中高等职业教育到高等农业教育都必须开展切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育,以及服务农业的职业观教育。

4.2 正确把握培育方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目前云南省职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理念与方向错位问题。州市县职业学校理应将服务“三农”作为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方向,但由于城乡的巨大差距,几乎都存在着单一的城市化价值取向,靠近农村,又漠视和远离农村,为“三农”服务的职业学校和专业越来越弱化,很多职业学校一味地按照城市人才需求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造成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办学。为此,应把握好培育职业农民这一方向,把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全民总体教育规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把农村作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教育结构,对于已经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年进行分类教育,其中未能进入普通高一级学校读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各级财政应安排补助,开办包括科学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在内的职业技能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实际技能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3]。

4.3 完善相关惠农和鼓励政策,促进更多人才投入农业

首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推行和完善现有的职业农民补贴和保障制度,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扶持范围,对具备资格的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补贴,提供长期低息或免息贷款,使职业化农民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生产能力,提升竞争力;其次是建立高素质人才回流农业机制,对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经营的能人给予支持;再者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工商企业人士等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办、领办现代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吸引和培养有兴趣的城市青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子[N].云南日报,2012-03-09.

[2] 张桃林.让更多高素质农民成为职业农民[N].农民日报-2013-03-22.

[3] 刘福军.云南职业教育与城乡一体化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7-92.

推荐访问: 云南省 培育 国外 农民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