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江苏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实践及增进策略

江苏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实践及增进策略

时间:2022-05-10 09:50:05 浏览次数:

新时期宿迁市致贫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差等原因外,因病、残、灾、学等成为贫困的主要原因,同时存在贫困人口众多,集中连片贫困等显著问题。本文以定性的方法,分析了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扶贫专干”、“挂村包户”、“电商扶贫”以及“保险+公益”等,并就进一步推进宿迁市的精准扶贫工作从基础工作、考核制度和综合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一、 研究背景

贫困是当今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首,截止2016年年底,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总体脱贫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宿迁属于东部沿海欠发达地区,也是江苏省相对贫困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目前,宿迁市正积极进行改革试验区的扶贫工作建设,力争到2019年底,所有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集中连片贫困区面貌显著改善,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一背景下,了解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精准扶贫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宿迁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保证2020年前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及现状分析

2015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复函同意设立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注重前瞻性、突出创新点、坚持参与式为原则,在中央及省政府的支持性,宿迁市政府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和模式。

(一)江苏省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贫困概况

1.贫困人口众多。截至2016年年底,宿迁市仍有60.9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低收入人口。同期全省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农户为103.3万户、276.8万人,宿迁市占到22%。同时还有188个年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8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共有17个乡镇、55.1万人分属西南岗、成子湖周边和涟沭结合部等3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宿迁的贫困人口在全省来说是最多的,贫困面积也是最大的。即使从东部沿海地区来讲,也是贫困问题较为显著的地区级城市之一。

2.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江苏省“十三五”期间制定的扶贫开发总目标为减少相对贫困人口,保障全民都邁入小康生活。新一轮扶贫工作将6000元作为人均年收入标准,所帮扶的对象为全村总人口的6%,所涉及的人口大约为300万。相对贫困较之于绝对贫困,最大的特点是支出型贫困,家庭虽有收入,但支出更大,如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宿迁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贫困农民甚至是由社保“兜底”完成脱贫,具有严重的贫困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3.集中连片贫困显著。江苏省有六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其中三个在宿迁境内,分别是泗阳成子湖片区、泗洪西南岗、黄墩湖滞洪区。三大片区集中了19.7万低收入人口和116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占全市的20%和32%。2016年江苏省确定涟沭结合部片区为继续实施重点帮扶六大片区中新增片区,涉及宿迁、淮安2市3个县的8个乡镇。片区1.12万低收入人口,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分布占总任务的22%和21%。 涟沭结合部片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将成为宿迁市扶贫工作的主战场和突破点。

(二)江苏省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致贫原因分析

宿迁是较为典型的农区、灾区、老区、黄泛区,工业基础薄弱,属东部沿海欠发达地区。贫困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有部分人群思想观念过于落后,还有部分人是由于好逸恶劳造成的贫困问题,但造成贫困的原因大部分是一些无法抗拒或预测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差。宿迁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夏季多暴雨且排水不畅;河流泥沙淤积,易发旱涝灾害等,这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宿迁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农户常常因此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例如位于泗洪的西南岗地区,交通、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落后,地区严重缺水,农田旱涝现象极为严重,无法通过“靠天收”来改变生活,农业生产条件及水平都不如人意,再加上缺乏抗灾能力,所以每亩土地年纯收入与其它乡镇相比都要少于200元左右,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问题,成为是全省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2.基础设施差。尽管宿迁市的交通已日趋完善,但乡村的道路桥梁窄小,运力低下;并且直到现在宿迁还是江苏省交通网络最落后的地区。虽然2014年底宿淮铁路通车,结束了宿迁市没有铁路的时代,但作为东西方向的宿淮铁路,对于宿迁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出行方便程度的改观,作用有限。对于广大的农村,道路狭窄,硬化不足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变。同时水利设施落后、破损,没有得到及时修缮,部分农田灌溉困难仍没得到改善;并且一部分乡村饮水、电网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乡镇及偏远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仍需加强。

3.因病、残、灾、学致贫。宿迁市66.29万低收入农户中,因病、因残、因学,占比分别达44.7%、16.6%和6.55%。[1]以农业生产所得为家庭主要收入的农户来说,如果家庭成员残疾或患有重病,这将是一笔高昂的费用,以至于制约了家庭的经济发展,使得生活水平下降以致贫困。同时,宿迁地区的旱涝灾害比较严重,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无法应对此类频发灾害,以至贫困加剧。供养孩子上学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供养子女上大学的费用,使得其负担更重,以至家庭贫困。

三、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及成就

(一)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1.设立“扶贫专干”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扶贫专干,专干扶贫。为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专门人员“断层”现象,宿迁于2015年年底开始着手在乡镇(街道)建立扶贫办,并在每个乡镇公开选派一名扶贫专干,专职负责扶贫工作。《宿迁市扶贫专干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列出了扶贫专干6项工作职责,每名扶贫专干必须全天候、全过程、全范围的参与到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走访村户、深入调研、商议对策。“扶贫专干”的实施,帮助扶贫一线工作更加落实到位。

为了鼓励“扶贫专干”在基层务实苦干,在扶贫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宿迁根据奖罚分明的考核办法,对优秀的扶贫专干及时提拔使用,对不满足岗位要求,扶贫工作开展不力的人员随时召回、两年不得重用。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宿迁111名扶贫专干中提拔重用12人,召回2人。通过实践可得出,乡镇扶贫工作量大、无专职人员负责的矛盾可通过扶贫专干制度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该制度的制定也可为后期的扶贫政策贯彻奠定扎实基础,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出一份力。

2.建立“挂村包户”责任制,加强绩效考核。2016年4月初,宿迁开展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挂村包户”制度。此项制度要求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坚持“村居不达标、工作不脱钩,农户不脱贫、帮扶不松手”的原则,每年采用达标线、保底线两种考核方式进行其工作的考核。此外,还专门构建“述扶”工作制度,扶贫工作纳入干部工作实绩,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并严格问责,确保“挂村包户”工作的推进。有效解决了扶贫工作中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应付交差等不良现象。

当前,“挂村包户”工作开展顺利,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75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4万名参与其中,总投资金额为2.89亿元,结对帮扶贫困户达10.1万户,共实施1821个项目,开展466期技能培訓,培训3.82万人,帮助2.17万人实现就业转移,资助干部职工达4926.8万元。

3.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引领“电商扶贫”。早在2015年初,宿迁就创新提出“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即以村为单位,“一村”培育“一品”(特色农产品),以“一品”做响“一店”(网店),以“一店”致富“一片”。此举创造性地让农民、农业与农村电商广结机缘,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也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新机遇。为了让想创业者低门槛进入、初创业者低成本运营、创大业者低风险发展,宿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实施免费上线农副产品,免除开店保证金及平台使用费用,销售返点减半等优惠政策,让低收入农户“网创”无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宿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引领带动农民网络创业、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支部+电商”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支部+电商’,引领奔小康”“百姓要想富,一靠党支部,二靠网络搞销路”,在如今的宿迁农村,这些“励志”标语不仅刷在了墙上,更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间。宿迁村村都有1名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专职副书记,他们担任电商“义务推广员”,活跃在乡间地头,为有创业愿望的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市已有114个乡镇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一条街),1405个行政村实现村级网店建设全覆盖。2016年以来,全市有近4.1万低收入人口受益网络创业,实现增收达3.5亿元。

4.探索“保险+公益”模式,商业手段化解扶贫。泗洪县采取“互联网+保险+公益+扶贫”的新模式,针对低收入户推出“扶贫100”商业保险。“扶贫100”保险对低收入户在教育、大病、意外伤害以及家庭财产等风险方面进行的补助赔偿,保障范围包括健康、意外、教育、财产四个方面,有了这份保险,初次患相关重大疾病(按相关比例报销与补偿)、意外伤害(最高赔付2万元)、房屋受损(最高赔付1万元)都可获得理赔,孩子考上高中和大学还可分别获2000元和3000元的教育补助金。只要不脱贫,低收入户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即可获赠100元的的“扶贫100”保险,这无疑对低收入人群来说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保障力度。在教育方面,对考取高中、本科(包含大专)分别进行2000元、3000元的补助;在看病方面,对初次患恶性肿瘤等40种重大疾病之一的贫困户一次性支付1万元,另外,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在享受新农合报仍可继续享受补充医保报销;意外伤害方面按照等级赔付,一级伤残每人2000元,最高每人2万元;家庭财产遭遇自然灾害后按实际损失程度进行赔付,每户不超过1万元。

这种收费低、针对性强的新模式为泗洪的贫困户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扶贫100”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不足的部分由扶贫资金补足。此方式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是对原有扶贫开发方式的再创新、再升华,能让每一名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扶贫开发带来的实惠。

5.放大绿色优势,推进生态扶贫。“十三五”期间,宿迁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明确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是宿迁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脱贫攻坚不是一时应付,生态产业的发展对于最基层群众来说尤为重要。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合理的生态补偿成为扶贫的一项重要途径。

在泗洪县沿国家级洪泽湖湿地乡镇实施退渔还湿工程近1万余亩,去年共发放补偿资金5168万元,受益渔民达到2977户。这个举措让贫困地区居民摆脱贫困,脱离束缚,同时获得了生态补偿,享受到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进一步脱贫致富打下基础。沭阳县开拓省道245、325、330沿线林果经济带,桃树种植面积达4万亩,其中还引进了40余种黄桃、蜜桃、油桃等类别,果实热销国内其他地区,大大增加百姓的收入。在交通便利的道路两侧,建设现代林果观光采摘园、示范园等。把农户的省扶贫奖补资金采用入股的形式,帮助其增加收益。

同时宿迁各地区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例如,泗阳县还将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加快推进成子湖旅游综合服务区、周岗嘴渔业休闲基地、桂嘴农耕文化区等扶贫项目建设;市湖滨新区依托骆马湖、戴场岛等资源,2015年以来新增农家乐、渔家乐52家,直接或间接带动2.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依托三台山森林公园吸纳1800多低收入人口参与就业。

(二)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的成就

截止2016年年底,宿迁市的低收入人口共计有14.6万,宿迁市有14.6万低收入人口、脱贫的经济薄弱村达56个。并计划在2019年年底,2020年前实现15万低收入人口、4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

1.脱贫目标逐步实现。截止2016年底,实现了农村99.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4000元脱贫目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5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全面实现“新八有”[2],实现脱贫;其他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提升,均超过15万元;整合扶贫等各类资金,实施整村提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医疗、教育、管理等服务水平随之提升,实现城乡的同步发展,建成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民生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72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70元/人/月;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及基本药物制度、行政村客运班车、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和村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全部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现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村庄环境实现常态化保持;拆除老旧水厂,提升和新建水厂,提升区域供水能力,解决65.8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区域供水乡镇覆盖率达到96%;全面摸底排查,消除农村D级危房校舍,保障农村住房安全问题;新改建提升农村公路379.5公里,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

3.农户思想开始转变。精准扶贫前部分贫困户“吃救济光荣”、“守地”思想严重,缺乏自身脱贫动力,即使脱贫也很快返贫。当前宿迁的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农业向高效化、机械化不断发展,农村整体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结对帮扶人帮助贫困户申请培训、办理补贴、联系技术,农户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家庭情况发生根本转变。现低收入农户开展从土地做文章,或是解除土地束缚,流转土地,外出务工,凭借双手实现脱贫。

4.重点片区稳定发展。加快资金、资源和政策等向西南岗、成子湖、黄墩湖等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共实施帮扶项目294个,总投资23.01亿元,建设关键工程项目8个,总投资16.16亿元,当前三大片区面貌有明显的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在做好重点片区发展的同时,抓好产业扶贫、推动家门口就业,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涌现出沭阳县耿圩镇多肉植物产业园、泗洪县峰山乡薄壳山核桃基地、泗阳县高渡镇“十位一体”项目、宿城区龙河镇明东电器、宿豫区新庄镇东燕农业科技等一批创新性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鼓励村居积极引进“三来一加”项目,吸纳周边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宿迁共有“三来一加”专业村420个、“家门口就业”项目693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4.9万人,年人均增收1.2万元。

四、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

由于扶贫措施得力,宿迁市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式成就,脱贫目标也逐步实现。但同时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存在部分问题,以下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分析。

(一) 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不完善

截止2016年年底,全国共设辽宁省阜新市、浙江省丽水市、广东省清远市、江苏省宿迁市、山东省淄博市、福建省三明市共六个扶贫改革试验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新的高度。改革试验区着力于努力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突破扶贫开发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但由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复杂性,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各地区在致贫原因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在客观条件以及人力、物力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异,以至于目前的国家改革试验区没有形成具有统领和指导性的扶贫模式,比较宏观和笼统,缺乏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宿迁地区的狀况与福建三明的贫困状况以及地理环境上差别很大,所以扶贫改革试验区在可借鉴性较差和引领带动作用上不足。

(二)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财政扶贫支持涉及到几大方面,比如对地方政府财政缺口的补贴,对地方贫困人口的生活补贴,以及包括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专项帮扶。宿迁是江苏省低收入人口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也是历年来受到国家、省支持力度最大的地区。按照《苏财农〔2016〕166号》文件,2017年江苏省政府支持宿迁市国家级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补助资金为2000万,在未来三年,省政府将继续支持8000万。2016年宿迁市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员为438146人,省财政精准扶贫帮扶资金为1.5亿。“十三五”期间,“三大片区”计划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76个,计划总投资171亿元,其中,省级以上帮扶资金48亿元。宿迁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在扶贫资金投入上压力很大,扶贫资金缺口大 ,并且目前的资金投入与我省“两聚一高”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宿迁市要保证到2020年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压力还是巨大的,需要在国家及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更大支持。

(三) 社会参与度不高

在目前阶段,精准扶贫的主体是政府,这一点基本毫无疑问,这也是我国、江苏省和宿迁市的真实状况。但扶贫工作本身应该是一个多元主体,协调治理的过程。这个多元主体在结构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和社区,在维度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上以上四个主体需实现联动,横向上四个主体互为补充。在宿迁当地进行的扶贫工作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力量,但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其他四个主体的社会参与度均不高,互动不足。这与社会公众会认为扶贫开发是政府的事,企业或是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非自身等相关因素,对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由于社会参与不足,扶贫工作也缺乏多元化的监督。部分扶贫项目选择方面,经常存在着重短期效益,缺乏后期的跟踪,没有达到扶贫开发的长效目的。在行政主导的体制下,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复杂,运行链条长,环节多,致使大量扶贫资金没能及时拨付到位,发挥效应。

(四)优质扶贫方式推广力度不够

宿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探索出部分优质的扶贫方式,在地区扶贫中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如泗洪县针对低收入户推出的“扶贫100”商业保险、沭阳县林果经济带、宿豫区“健康扶贫”政策等,而这些好政策、好方式或是没有推广、或是推广进程缓慢。同时也存在生搬硬套情况发生,不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论证可行性,政策落实或项目落地后出现“水土不服”,低收入农户没能得到应有的实惠,极大地浪费了扶贫资源。

同时,宿迁在传统上以种植业为主,当下具有一定优势的一个是电商,一个是生态农业发展。而当地贫困人员主要采取接受政府救济或外出打工方式的方式提高收入。经济薄弱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大于求,扶贫产业与农产品的市场渠道结合不紧密,宿迁利用产业脱贫的方式带动低收入户能力有限,且缺乏一定可持续性。

五、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增进战略

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宿迁市扶贫工作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通过政府的主导,全社会的参与,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一) 做好精准识别工作

根据宿迁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措施及脱贫认定机制,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必扶”。完善低收入农户信息比对机制,通过与民政、劳保、住建、银行等部门登记信息比对,筛查出低收入农户购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信息,并及时对购买享受型汽车、非支出型城区有房产等低收入农户及时进行清退处理。同时细化量化纳入标准,综合考量住房、出行方式、工作、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基层扶贫工作者入户核实,鉴别是否符合低收入标准,对满足低收入户标准的按照流程及时纳入,对不满足条件的坚决的“拒之门外”。

(二) 创新结对帮扶形式

基于宿迁实际现状,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挂村包户”脱贫责任制,确保一对一精准挂村包户到位,严禁“多包一”或无人包保情况发生,责任落实到个人,不随意调整挂钩关系,确保不脱贫不脱钩。同时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再次认真分析每户低收入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比如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却劳力、缺发展资金等,并结合贫困程度,逐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细化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增收脱贫。结对帮扶人要深入落实“三找”策略,找岗位帮助解决就业、找项目帮助进行增收、找政策帮助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困难,确保低收入农户如期如实脱贫。

(三)强化精准扶贫考核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有利于推动扶贫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依据,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明确各项工作规范,对积极参与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及部门进行表扬奖励,对表现突出、完成脱贫任务好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相应的对态度消极、作风不实、工作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的责任人及部门进行问责,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精准扶贫脱贫、谋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要发挥社会多方力量进行监督,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满意度测评,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直接评判标准,保障扶贫工作的有效进展。

(四) 完善制度衔接机制

健全完善低保制度,进一步明确申请标准、调出标准,确保有进有出,保障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加强医疗卫生水平建设,提高相应医疗救助标准,出台针对低收入农户的医疗救助政策;强化养老保障,加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提供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扶贫政策,减少申请、审批流程,畅通资金拨付渠道。

(五)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精准扶贫中政府切忌一手包办和当“甩手掌柜”,政府和市场在各自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同发力,有效整合资源,解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问题。特色产业的选择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基础。政府根据市场导向、农民需求发展具备带动潜力和带动效应得产业,通过股权投资、生产经营合作是低收入户全方位、全环节的参与到扶贫产业链条中,实现生产有出路,致富有门路。

六、结论与展望

精准扶贫工作在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推进已然取得一定成就,目前也正在尝试一些创新方式,例如“电商扶贫“、”民营企业+商会+经济薄弱村”、“生态扶贫“、”保险+公益”等。但是就其中现存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要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调整措施,推进宿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作者单位分别为宿迁学院法政学院、宿豫区陆集镇政府、华东政法大学 研1720班)

注释:

网上宿迁,http:///cnsq/sqyw/201610/038a4f8528064824904b57e37a2df040.shtml.

1.有群眾拥护的“双强”班子;2.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3.有高产高效的农业设施;4.有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5.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6.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7.有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8.有村容整洁的居住环境.

推荐访问: 扶贫 宿迁 试验区 江苏 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