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时间:2022-05-07 19:40:08 浏览次数:

内容提要 在史学自身、教育文化、印刷制图技术以及史籍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促使下,宋代涌现出诸多简明直观类、易读便诵类、形象生动类以及综合实用类等普及、实用性史著,并且以上史著编传目的较为明确,叙事内容简明、易晓,甚至实用,它们不仅能够满足童蒙、科举士子以及专业人士等诸多社会阶层对史学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受到一些社会名流或者学术精英认可、推崇,它们极大地提升了宋代史书的普及化程度。这种史书编撰与传布所呈现出的新趋势,既是整个宋代史书编传活动的重要亮点,也是宋代史学繁荣与发展的突出体现。

关键词 宋代 史书编传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8)10-0100-11

随着宋代崇文国策的积极推行以及教育文化的蓬勃发展,民众渴望获取更多知识的需求日益高涨。宋代作为雕版印刷迅速发展的时代,这场技术革命在当时日渐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冲击力,它不仅给广大读者带来了福音,而且也极大地刺激了书籍编撰者、刊刻者以及传布者的热情。其间,宋代史家以及史书刊刻家与读写者在编撰与传布史书时,能够针对观览者的阅读习惯以及现实社会需求,推出便于参阅以及易于流传的史书,并且随着这类史书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多,它们不断满足着童蒙、科举士子以及专业人士等诸多社会阶层对史学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这些普及、实用类史书的不断涌现,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宋代史书的普及化程度,而且使得宋代史书编传呈现出了新趋势。那么这种新趋势的具体表现如何?又有什么突出特点?其主要成因有哪些?

一、史书编传新趋势的具体表现

随着宋代史书编修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史书传布范围逐渐扩大,广大读者偏爱阅读与传布叙事简明、观览便捷、形象生动以及方便实用类史书的特点,适时被敏感史家乃至刊刻者高度关注,于是在印刷业强力助推下,这些史书编撰者便有意识地编撰了以上诸类史书,而这些史书与原本就易于流传的史书被不少传阅者所接受,由此便涌现出诸多颇受传阅者喜爱的普及、实用类史书。

1.简明直观类史书编传得以快速发展。宋代史家众多,史书种类多样。其中既有以繁富著称的大型史著,也有卷帙适中的简明史著。由于受到有效阅读时间与阅读深浅度、文化教育水平与学术追求等因素制约,不少阅读者更喜好参阅叙事简明类史著。而在该类史著中,既包含特意改编之作,又不乏新撰史著。在改编形成简明类史书方面,一是考虑到读者参阅时间有限,一些史家对卷帙巨大的史书做了化繁为简式改编。如鉴于古代史书繁多而难以领略,司马光撰成《资治通鉴》294卷,以方便世人参阅。但该书编成后,能够连贯通读至终篇者极少。史载:“司马光尝语人曰:‘自吾为《资治通鉴》,人多欲求观读,未终一纸,已欠伸思睡。能阅之终篇者,惟王胜之耳!”脱脱:《宋史》卷286《王益柔傳》,中华书局,1985年,第9635~9636页。正缘于此,司马光又撰成《通鉴举要历》80卷,陈振孙对此指出:“《通鉴》既成,尚患本书浩大难领略,而《目录》无首尾,晚著是书,以绝二累。”在该做法直接影响下,撰有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980卷)的李焘,亦撰有《举要历》80卷。陈振孙评论道:“大略皆温公旧规也。”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3、119页。总之,以上二位史家自觉将自己的史著化繁为简,不仅满足了读者多层次阅读需求,更对原书流传提供了多样化保障。当然,对原著化繁为简者并非仅限于作者本人,如沈枢撰有《通鉴总类》20卷,清四库馆臣评论道:“《通鉴》浩博,猝难尽览。……(沈氏)则采摭精华,区分事类,使考古者易于检寻。其书虽陋,亦不妨过而存之也。”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部·史钞类》,中华书局,1981年,第578页。由此可知,四库馆臣虽不甚满意沈氏改编,但却承认其具有“易于检寻”的实用效果。如此等等。

二是一些史著卷帙虽不算大,但宋人为使读者从多方面把握其内容,于是以新体例、新方式加以改编,并且收效显著。如王当“幼好学,不治章句,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略。……著《春秋列国名臣传》五十卷,人竞传之。”王称:《东都事略》卷114《王当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50页。可见王氏将《左传》改编成传记体后,竟取得“人竞传之”的良好效果。又如徐得之编有《春秋左氏国纪》20卷,其“自周而下,各系以国,又因事而为之论断。”⑧赵希弁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读书附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096、1111页。陈傅良在该书《序》中指出:“学者诚得《国纪》,伏而读之,因其类居而稽之经,某国事若干,某事书,某事不书,较然明矣。”陈傅良撰,周梦江点校:《陈傅良先生文集》卷40,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10页。可见以分国纪年的该书,比《左传》叙事更为明晰。再如翟汝文鉴于范晔《后汉书》“语近词冗,事多注见”,“乃删取精要,总合传注,作《东汉通史》五十卷。”翟汝文:《忠惠集》附录《孙繁重刊翟氏公巽埋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3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4页。可见由《后汉书》精加工而成的《东汉通史》,更便于读者参阅。

三是一些宋人在参阅喜爱的史著时,还撰有撮要、节要以及节抄类史著。虽说该类史著并不新鲜,又因取材方便而易于编撰,史料价值不算高,但它们在促进史学传布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江贽撰有《少微通鉴节要》60卷等。与此同时,宋代史家专门撰有不少简明类史著。如李埴撰有《皇宋十朝纲要》25卷,该书在每朝首卷简明列举年号、帝后、宗室、宰辅、取士人数以及州府废置等内容,主体部分以编年叙述太祖至高宗十朝史事,该编排形式对读者直观简明地了解两宋十朝史颇为有益。又如蔡幼学撰有《国朝编年政要》40卷。据赵希弁言:该书“自太祖建隆之元,迄于钦宗靖康之末,祖《春秋》之法,而参以司马公《举要历》、吕氏《大事记》之例,宰辅拜罢表诸年首。”⑧可见该书亦系用新体例编就的简明北宋史。再如王炎撰有《东都纪年》30卷。在该书《序》中,他详细言道:“因念汉人荀悦、唐人柳芳、吴兢辈于当代正史外,皆别自著书,成一家言,……获与正史并传。炎今援是比,用国史《本纪》参校,为《纪年》一书。……丰约中度,炎固不能而私有志焉。又随所纪,附以《提要》,为三十卷。”王炎:《双溪类稿》卷2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25页。可见王氏在承袭前代简明类史著编修之风基础上,撰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本朝史。

推荐访问: 史书 宋代 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