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III型)二代5例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III型)二代5例

时间:2022-05-02 18:20:05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38-01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原发性、具有病理学组织特性的疾病。2012年6月,我院组织患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两代8人来院筛查体检。筛查中发现家族成员中患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III型)者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 1.先证者崔XX,男,54岁。曾因“右眼病毒性角膜炎、前房积脓”反复发作于2006年在我院就诊,当时眼科检查见角膜中央树枝浸润、溃疡、内皮皱褶、前房积脓;治疗1月后痊愈,树枝状浸润消失。左眼角膜未见异常。2012年4月患者因左眼涩磨、流泪、视力下降,多方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就诊。 检查见:裸眼视力:右0.2,左0.02。眼压:右14mmHg,左15mmHg(非接触眼压计)。裂隙灯检查见左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中央上皮雾状水肿、糜烂,荧光素染色阳性;基质浅层有分枝条状混浊,呈交叉的格状, 网格间角膜透明,周边部角膜大约有1~2mm透明区。经局部高渗剂及角膜营养药物应用一周后刺激症状消失。(图1-2)

图1 示粗大网格状病变(右眼) 图2 显示角膜上皮糜烂(左眼)

因追问患者家族史发现家族中还有多人视力不佳,遂于2012年6月组织家族成员来院筛查体检,并逐一录像记录。

2 先证者的母亲杨XX,女,80岁,自诉“50岁左右”时视力开始下降,进展至70岁左右视物不见,时有酸磨等不适。无详细病历记录。专科体检:视力:右眼:指数/40cm,左眼:手动/30cm。眼压:右18mmHg,左16mmHg(非接触眼压计)。双眼角膜呈浅灰色浑浊,呈毛玻璃样改变,同时伴有白内障。因角膜透明度较差;增加裂隙灯光亮度可见基质内数条粗大分枝状浑浊条带,上皮面轻度糜烂,角膜缘未见新生血管及浸润。(图3--4)

图示:双眼角膜呈浅灰色浑浊,呈毛玻璃样改变,基质内数条粗大分枝状浑浊条带,上皮面轻度糜烂。

3 先证者弟弟:5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数月”于2010年6月来院就诊。行眼科常规检查:视力:右裸眼0.12,矫正0.15;左裸眼0.4,矫正无提高。眼压:右16mmHg,左14mmHg(非接触眼压计)。裂隙灯检查见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基质浅层有分枝条状混浊,呈交叉的格状, 网格间角膜透明,周边部角膜大约有1~2mm透明区;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随访至今无眼部其他不适。(图5-6)

4 先证者妹妹(甲),46岁。两年前发觉视物不清,未作诊治。查视力:右0.4,矫正:0.6;左0.5,矫正:0.6。眼压:右15mmHg,左16mmHg(非接触眼压计)。角膜上皮完整,基质浅层有数条分枝混浊,呈交叉的格状, 网格间角膜透明,周边部角膜大约有3~4mm透明区。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图7-8)

5 先证者妹妹(乙),44岁。平时无不适。查视力:右0.8,矫正:1.0;左1.0。眼压:右14mmHg,左13mmHg(非接触眼压计)。角膜情况同先证者妹妹(甲)。(图9-10)

上述5例患者除角膜病变外,排除脑神经及周围神经麻痹、皮肤干痒、眼睑皮肤松弛等病变。现证者一代有3人(先证者二兄一姐),在本次体检中未见明显异常。该家系成员已纳入随访计划。

讨论: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LCD),是基质部角膜营养不良中常见类型。患者往往双眼对称性出现网格状混浊、视力损害较重。该病最初由Biber(1890年)发现,此后国内外相继有所报道。目前已发现有Ⅰ、Ⅱ、Ⅲ、ⅢAⅣ 5个临床类型,其中Ⅰ型临床较常见,III型少有报道。LCDIII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有散发病例。因起病较晚,角膜网格状病变较粗大,视力损害较轻且无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而不易发现。 一般在患病家族中仅有少数几个人能查到本病。胡诞宁综合我国已报告的5个家系,发病率近53%,外显率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家族中现证者一代共7人其中有4人发病,明显高于国内报道。另外现证者反复出现上皮糜烂,与以往报道无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方面也有差异。

目前 ,角膜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是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 ,已有多个致病基因被发现 。由于基因治疗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仍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所以对晚期视力显著下降者只能行穿透或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由于我院设备条件、技术力量所限,仅从患者发病年龄、眼前节检查体征、及家族病史等方面判断病例诊断,而不能作最权威的基因诊断[1]。

参考文献:

[1] Klintworth GK.Corneal dystrophies[J].Orphanet J Rare Dis,2009,4:7.

推荐访问: 角膜 营养不良 格子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