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浅谈原始彩陶造型与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时间:2022-04-10 12:15:11 浏览次数:

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原始彩陶,分析它造型和装饰上的艺术特点及审美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原始彩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装饰纹样天人合一图腾静态美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貌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式、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富有诗意的圆形和曲线对称造型,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念和人文思想

常见的彩陶是和原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盆、碗、壶、罐等器皿,作为容器,各个时期的造型各有特色,例如,半坡类型的彩陶以卷唇圆腹或葫芦形圈底盆、钵等为主,朴实厚重;庙底沟陶器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造型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马家窑类型的彩陶,种类多样,造型更加优美,形象丰满浑厚,稳重大方。原始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为圆形器,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造型的轮廓线,就会感到都是一些富有韵味的自由曲线,以圆和曲线为轮廓线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造成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特殊关系,所接触到的各种物体的形态多是以圆形为主,如太阳、天空、树干、果实、鸟卵等。从审美的角度看,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狞厉冷酷之美相比,圆形彩陶的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再加上耳、口等及其它装饰,把含蓄隽永的自然韵味融汇其中,匀称优美,富有韵律,让我们看到的是和谐宁静之美。原始彩陶排斥造型的几何数理特征,实际上是原始先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表现一种人文情怀,重感情不重理性的观念在彩陶造型中的反映,这也造就了我国传统陶瓷几千年“求正不求奇”的造型特点,使得陶瓷造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流传至今。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产生总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意识土壤,原始人在进行最初的创造活动时,自然会借用头脑中印象较深的常见的造型,彩陶的造型多用拟人的方式对待,把器皿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赋予生命形态,如彩陶的口、颈、肩、腰、腹、足等部位,很多是对人体、动物器官的模拟,局部构件也往往称之为耳、鼻、舌等,使它们成为活体生命的组成部分,呈现的是充满人性的气韵之美。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主张天人协调,彩陶的造型蕴含了祖先丰富的情感,平易之中饱含深厚的韵味,传达了原始社会人与人平等共处,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不似之似的意向审美标准,暗含了民族的图腾崇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彩陶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相比色彩式样更加重要,彩陶的具象纹反映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人们的精神活动,是最早出现的中国绘画艺术与陶器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例如:鸟的彩陶纹饰,象征了太阳,鱼则象征着丰饶和多产。原始彩陶装饰题材包罗万象,主要的有植物、动物、人物、天地日月星辰等,这些最初代表某种意义传递的形象,慢慢产生了具有一系列象征意义的简明几何化纹样或符号,成为了区别不同类型文化的重要标志。比如,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大都描绘水波纹、旋转纹图案,匀称流畅,十分精彩,使人觉得轻松活泼,平和亲切,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原始氏族社会中没有剥削,没有奴役,一幅平等和谐的社会景象,稍晚于此的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彩陶的纹饰则发生了变化,原始社会将要解体,社会发生变革,动荡等不安的情绪也在图案中流露出来,纹样多是锯齿纹、四大圈纹以及蛙纹等显得大起大落,或隐或显地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

象征作为最早的艺术,也出现在了彩陶纹样中,图腾就是通过象征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在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还处于狩猎为生、洞穴而居的蒙昧的生活状况之中,个人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必须依靠氏族和集体力量才能维持生存,当时人们不了解自身和氏族的起源,也不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对大自然感到无比神秘与崇拜,心灵较脆弱,对大自然中发生的地震、洪水、雷电以及猛兽等,感到恐惧,于是怀着复杂的心理,祈求神灵庇佑,把常见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产生敬仰和崇拜的心理。图腾崇拜是抽象文化最早的符号,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象征了部落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共有祖先的标志,如果没有图腾观念的产生,也就不会有象征艺术的发展,这也是彩陶纹样体现出的重要艺术特征和时代特征。

彩陶纹饰大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发展而来的,遵循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简单走向复杂的规律,反映了先民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本质作高度概括的能力,能用最简单明确的艺术语言表现事物的特征,并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比如,出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鱼可用圆点和两条对称弧线组合而成,仅寥寥几笔,就把对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意写形的意象表现手法,形成了从自然转化为抽象生动而简练的艺术符号。在彩陶纹样中,抽象的几何纹样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点、线、面或者进行夸张、变形、组合,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回味无穷的美感,由此我们可以领会到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画面构成的美学观念,从具象转化成抽象,再到一种美的抽象符号,更能强烈的表达思想情感,在美学上,它比原来的境界更高、更含蓄。

在原始社会,文字还没有完善成熟,各部落逐渐形成了代表不同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和彩陶纹饰,反映了氏族部落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蕴含了氏族文化的盛衰变化,随着部落之间来往活动的频繁,人们的观念和审美相互影响,装饰纹样代表某种意义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对装饰造型语言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也表达了我国原始文化的发展渐变过程。

三、彩陶纹样与造型完美结合,对后来的美学标准和文学法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彩陶是最早将纹样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纹样总是装饰在视觉最易接触、最合理的部位,原始社会没有出现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器皿大多放置于地上或小土台上,是从侧上方进行观测的,因此主要纹饰放在了腹部以上,而口径相对较大,高度较低矮的盆钵等内表面装饰了纹样,以方便人们在不同的角度都看到完美的图案画面。装饰纹样的主次部位是由彩陶造型决定的,次要纹样装饰在不太显眼的位置,器身腹部以下通常没有装饰纹样,马家窑类型的盆,大口浅腹,因此多在内壁绘制纹样为主,简练的外彩为辅。

彩陶纹样多为对称形,自然界中植物、昆虫、动物以及人等都遵循对称的原则,原始人将日常生产活动中接触到的东西经过观察思考,运用到了艺术上,这应该是彩陶纹样左右对称的源泉,对称的图形和物体使人产生了美感,看起来更加平稳,让人感到更加完整,更富装饰性。彩陶在纹样的组织形式上注重讲究完整的求全意识,将单个图样扩展到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等多种形式,成组排列形成了无限延伸的动态感,大图案里套小图案,曲面之间,搭配活泼的点、线,三者搭配得当,结构严谨却又变化多端,空间疏朗明快,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强,手法奇特,给人以很强的视觉的冲击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此外,装饰纹样绘制技艺熟练,令人惊奇,从马家窑彩陶装饰画面中可以看出,人们在装饰技巧上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柔美、流畅的弧线构成繁丽、复杂的纹饰,交驰盘旋,反复勾线都能在曲面陶器上画得有条不紊,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高超的装饰技巧。

彩陶制作是远古先民们一种不自觉的艺术行为,它是以静态美为基调的,呈现的是一种和谐、活泼稚拙的童年气派,在造型、装饰纹样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彩陶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艺术基本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传承与表征了文化,展示了东方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与造型意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扬帆.论原始彩陶的造型与装饰[J].装饰.1998.6.

[3]赵勤国.装饰绘画[M]. 黄河出版社.1999.

(王松江: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艺术设计教学。)

推荐访问: 彩陶 纹样 浅谈 审美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