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推动眉山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推动眉山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09 09:44:37 浏览次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旅游和文化应融合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梳理了眉山文化,分析了眉山旅游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眉山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将文化繁荣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要实现“以东坡文化为特色塑造眉山文化品牌,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为此,眉山旅游发展应该打好“东坡文化”这张牌。

一、旅游与文化

先秦思想家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还是旅游经营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深挖旅游的文化内涵,才会有吸引旅游者的魅力。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满足各类旅游活动的文化旅游产品。除此之外,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一个优秀的旅游饭店,就不能只简单地提供些膳食就罢了,提供的餐饮、客房、娱乐应有文化品位,服务人员应有文化素质,个性文化服务应有情调。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在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成为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而文化也需要通过多种旅游载体,使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众化。“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从而发掘和凸显文化的特色。可以说,文化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旅游抓住了文化,就抓住和体现了核心价值。

二、眉山主要文化梳理

眉山市,古称眉州,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被世人称为“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长寿之邦”。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和仁义文化是主要代表。

(一)东坡文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东坡”,北宋杰出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东坡博学多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有令人称奇的成就。东坡文化是眉山最大、最独具优势的王牌。东坡先生的文学成就、人生经历、爱情婚姻、个性特征以及善待山水、寄情山水、超越山水,东善待自己、善待众生、心系众生……都是可供深度挖掘的旅游资源。

(二)长寿文化

长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彭祖不老”是眉山最令世人瞩目的长寿典范。眉山境内的彭祖山因有活了800岁的彭祖及其女儿在此生息,修炼成仙而得名。彭祖山稀有的原生态之美、自然朴素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绿色健康的身心环境、丰富多样的旅游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三)山水文化

眉山地处成都平原与川南山地的结合部,滚滚岷江东逝水,青衣江水侧畔过,两条母亲河哺育了眉山;瓦屋山、邛崃山系造就了眉山文化,同时也为眉山发展旅游提供了自然资源条件。

(四)民俗文化

眉山民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不胜枚举,从九大碗到眉山泡菜,从黑龙滩全鱼宴到仁寿龙眼酥,从丹棱唢呐到川江号子,从人文到自然,处处体现眉山民俗文化的与众不同、得天独厚、源远流长,是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再一重点。

(五)仁义文化

“仁义之说”古往今来,早在典籍散佚之中已有真知灼见。眉山仁寿县仁义志士辈出,“仁行如春,仁义无价,仁人无敌,仁者乐,仁者守,仁者寿”,彰显社会文明的闪烁华光。但因其内涵较为抽象,难以表现,与旅游结合点尚待深入挖掘。

三、眉山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响亮且融合性强的共同品牌

眉山文化资源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各区县均以本区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进行旅游打造。东坡区以“东坡文化”或“三苏文化”进行旅游打造,仁寿县以“仁里寿乡”打造,彭山县以“彭祖文化(长寿、养生)”和“忠孝文化”进行打造,青神县以“东坡初恋地”和“竹编文化”进行打造,丹棱县以“大雅文化”和“佛教文化”进行打造与推广,洪雅县以“山水文化”进行旅游打造和推广。虽然各区县文化品牌本身都具有一定垄断性和可塑性,但从眉山市域整体角度看,尚未形成以眉山市域为统领的共同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发展模式尚待确定

旅游发展模式是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正确的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都旅游凭借1635万人常住人口+庞大流动人口+省会城市+西南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这些桂冠,呈现“需求驱动”状态,发展空间大,“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眉山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少,实现不了“需求驱动”。而乐山凭借世界双遗产城市的称谓,靠着峨眉山、乐山大佛很高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再加上多年的精心打造,为乐山旅游腾飞筑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的眉山,尽管也有世界级的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但尚未被世人所认可,与乐山相比,眉山旅游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明确其旅游发展模式。

(三)具体做法上存在的问题

1.文化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少

无论是以三苏祠为代表的东坡文化,还是以彭祖山为代表的养生文化,均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为主。游客在景点讲解员的讲解中走马观花地穿梭于景点之间,只粗略对东坡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等有所了解,比起亲身临摹苏东坡的文字、画作获得的文化体验就差远了。

2.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文化的社会效益

发展旅游经济本是对的,但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让旅游和文化脱节,旅游就会失去灵魂和活力,文化就会失去载体和传播的途径。如眉山东坡湖畔的“远景楼”,本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媲美的,属“中国四大名楼”,但目前“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早已深入人心,当地市民无不以此为豪,外地游客无不趋之若鹜。而眉山的“远景楼”除了喝茶的有钱有闲阶层以外,一般的游客和老百姓既无法感受“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之意境,也无法感受东坡之豪情,更不能将东坡文化很好地加以传播传承。

3.缺乏统一的宣传口径,文化彰显力度不够

“东坡老家,快乐眉山” 曾经是眉山市的旅游口号,各区县又按自身旅游资源,另辟蹊径打出了自己的宣传口号,使眉山旅游宣传缺乏统一性和稳定性,城市形象不鲜明,文化彰显力度不够,甚至眉山常被外地人误认为是“峨眉山”。

(四)旅游商品开发缺乏创新,文化融入度较差

眉山旅游商品量少、制作水平不高,营销力度不够、文化底蕴不厚,影响了旅游者的文化感受,而且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东坡文化为主的旅游商品,除了东坡酒、东坡肘子以及竹编外,就很难再找到新的商品供旅游者选择。

四、推动眉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确定文化主题,做好旅游分区规划

1.总体思路

以眉山规划区资源的独特性、垄断性和唯一性为基础和出发点,充分挖掘其景观内涵和价值,融入现代旅游的理念和表现手法,以充分体现其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吸引力,树立“大东坡旅游”形象,打造眉山文化旅游的黄金品牌。

2.总体布局

一体:东坡文化

两翼:山水文化、仁义文化

多支点:大雅堂文化、长寿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

纵观眉山地图,象一只飞起的蝙蝠,在华夏文化里,蝙蝠是“福”的象征,“眉山福到”,寓意吉祥而且深刻。

(二)明确旅游发展模式,助推眉山旅游腾飞

学习借鉴省内外旅游发展模式,明确眉山旅游发展模式为“产品大创新+城市大融合+营销大力度”旅游发展模式,助推眉山旅游腾飞。

1.产品大创新

在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旅游开发力度,特别是增加眉山城区的旅游开发力度,让眉山城区能留住游客达两天以上。

2.城市大融合

以大东坡旅游为切入点,眉山区域范围融合并创新各种本土文化旅游,增强其旅游丰度;外部多方交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建立友好城市与兄弟城市,并共同申报“大东坡文化 ”的国家乃至世界级遗产,实现与国内城市大融合。

3.营销大力度

营销不是自娱自乐,营销大力度主要是指对内和对外营销,是与各种媒体、地区、城市的全方位的合作。使各种媒体、地区、城市成为眉山的合作伙伴,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宣传眉山、眉山文化、眉山文化旅游。如我们近年可以制定“全国营销头条”活动:如新闻上头条、娱乐上头条、推荐上头条等。

(三)开发文化体验性旅游项目,增强游客参与度

眉山文化旅游应该在“一体两翼多支点”的布局下,针对不同区域的文化特点,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如在三苏祠,设计书画临摹、吟诗作赋等等。如在长寿养生彭祖山,观看养生光碟、做养生保健操、煲乌鸡养生汤、品养生美味佳肴等。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1. 充分利用各繁华街道设立的电子显示屏,播放诸如:东坡足迹万里行的专题片、康震教授的《评说苏东坡》以及反映眉山旅游景点、资源、民俗民风的相关影像资料。既让眉山市民耳濡目染感受东坡文化,又让旅游者充分地感受眉山文化气息,对眉山留下深刻印象,更好地推动眉山旅游发展。

2. 退商还旅。大打文化旗,在大东坡文化指引下,凡是涉及到大东坡文化的景区景点都摒弃纯商业的经营做法,将东坡文化解放出来,注入更多的内涵。

(五)统一旅游形象宣传和口号,制作统一旅游标识,突出大东坡文化特色

1. 保持宣传的统一性

将一区五县旅游统一到东坡文化之下,打大东坡文化名片,对外宣传,树立城市形象,扩大知名度。

2. 保持宣传的稳定性

保持精心设计出来的口号和旅游标识宣传的稳定性,尽可能避免出现换人就换口号或标识的现象,使宣传的效果在稳定和连续中彰显出来。

(六)创新旅游商品,让东坡文化随旅游越播越远

围绕眉山固有文化资源展开,着重推出以文化为主,结合休闲型、生态型旅游产品。

1.东坡美食。在现有商品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美的包装,强有力的宣传,更好地进行开发

2.东坡书画。将东坡书画制成更精美的拓片、竹编、折扇等物品,进一步加以推广宣传。

3.东坡美乐。进一步把东坡作品谱写成歌曲,广为传唱。把苏东坡不平凡的一生拍摄成影视作品,尤其突出东坡在眉山生活、学习的经历,或者拍摄《少年苏东坡》,更多地让世人了解东坡,喜爱东坡,更加了解眉山。

(作者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 眉山 融合 推动 研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