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黔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技术

黔江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技术

时间:2022-03-28 10:01:59 浏览次数:

摘要 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控制农化物质的投入、发展沼气等,为解决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控制技术;重庆黔江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350-02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湘鄂黔边区结合部,位于重庆市东南角,面积2 414km2,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黔江区属于山区县,境内多山,土多田少,农村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2007年全区实有耕地面积约3.00万公顷,其中田地1.2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0.5%,全年农作物种植总面积9.37万公顷,复种指数为312.5%;粮食作物面积6.40万公顷,产量3 870kg/hm2。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和生猪产业(年出栏200万头)的发展及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大与不合理施用,对农业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已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1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危害

农业面源起始于土壤生成和农事活动所引起的农田中土粒、氮磷、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借助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灌和地下水渗漏等途径而进入地下水体,或因畜禽养殖业的任意排污直接造成水体污染。从造成污染的本质上看,农业面源污染物来自于土壤中的农业化学物质,其生成、迁移与转化过程实质上是污染物从土壤圈向其他圈层特别是水圈扩散的过程。由于农业污染源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农业污染源已成为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1.1化肥的使用及污染

据2007年对黔江区化肥使用及污染情况的调查统计,当前主要使用的化肥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氮肥主要是碳酸氢铵、尿素;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复合肥有三元复合肥等。全区年化肥施用量(NPK实物总量)达6.9万吨以上,按播种面积计算,达736 kg/h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50%左右,化肥的大量施用,使氮素明显过剩,加剧富营养化。

1.2农药的使用及污染

据对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使用品种繁多,约有50余个品种,其中杀虫剂主要有敌敌畏、杀虫双、高效氯氰菊酯、锐劲特、叶蝉散、水胺硫磷等,杀菌剂主要有稻瘟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粉锈宁、代森锰锌等,除草剂有草甘膦等。每年农药使用量达660t以上,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1.3畜禽粪便的污染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区从2007年开始,为了达到年出栏200万头生猪的目标,建有31个二级扩繁场,人工配种站27个。目前50头以上养殖大户3 526户,饲养量已达到12万头,使生猪饲养量大增;加上农户饲养的畜禽,至2007年末全区大牲畜存栏(牛、马)5.7万只、生猪年末存栏50.18万头(年出栏60.44万头)、山羊2万只、家禽785万只,畜禽饲养量达937.2万余只(头),年产畜禽粪便70多万吨,形成庞大的污染源。在黔江区农村生活习惯中,畜禽粪便大多是露天存放或随地排泄,既不卫生又污染环境。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农业污染较为严重,据近年来的调查检测,由于农业污染,造成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农业面源污染的解决途径

2.1面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2.1.1加强农化物质最小投入量的技术开发。肥料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使用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性,但它们在目前现实情况下是不可代替的。因此,找准农作物生物产量和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结合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浙江对水稻田间试验的初步研究,水稻一季施氮总量不宜超过165kg/hm2、水田全年磷肥投入暂定为53kg/hm2能够实现目标产量。由于农业面源受时空分布、气候、耕作等因素的影响,农化物质最小化投入的技术研究应坚持定点与定位相结合的原则,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认可的最小化技术。

2.1.2用发展现代农业理念,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我国是一个具有巨大人口压力的国家,不能盲从那些具有充足土地的发达国家所追求的那种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目前看好的生态农业不失为中国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从宏观角度上讲,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取决于现代农业的规划及其相应可实现的生态环境效应目标,也即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综合应用节水、节肥、节药等可持续农业技术,配套实施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施药方法的革新、农业灌溉的新手段,而这些则是农业面源污染从宏观上得于控制的关键。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涉及的流域管理、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景观格局的维护均离不开生态农业的应用。因此,在现代农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强调农业自身的生态环境效应也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一条可利用途径。

2.1.3强化农业经营、管理措施。除了技术上推行农业区规划以减少水土流失之外,制定包括法律、经济手段及国际协定在内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制度和措施。例如,荷兰制定了农田磷素允许投入量、流失量和超标收费制度,法国对不同的作物提出了肥料禁用的时间规定,丹麦对农田肥料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美国对其农场法案进行两度修改进而对农业面源进行总量控制。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暂不能推行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但值得学习和应用,可在农业经营改革中加强引导和适当的行政干预。

2.2开发利用沼气对防治农业污染的作用

2.2.1建设沼气池可有效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我区从2000年开始在海拔800m以下的农村地区推广8~10m3小型沼气池,累计完成2万余口,仅2007年建造沼气池就达3 380口,并在生猪养殖大户中建造20~100m3大中型沼气池。其做法是将厕所和畜禽舍跟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中,经过厌氧发酵过程,杀灭病原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畜、禽病原菌的交叉传染过程,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发生;还净化了庭院环境,有效解决了畜禽粪便对地表水、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问题;同时产生的大量沼气可为农民提供做饭、照明的生活用能源。据测算一般一个10m3的沼气池平均每年可节约3t柴禾,既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也净化了空气污染,可以说建造使用沼气池就是间接的植树造林和净化空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是一项惠民的生态环境系统工程。

2.2.2沼液替代传统的农药浸种,减轻农药对农田的污染。沼液内含有激素类物质,能刺激作物生长,同时具有抑制细菌和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使用沼液浸种,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药对农田的污染。

2.2.3施用沼肥,减轻化肥对农田的污染。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根据有关部门试验测试,人畜粪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后,全氮保存率达114%(敞口堆沤肥全氮保存率仅为68%),其中氨态氮增加20%以上,磷钾没有明显的损失。以沼肥作为农作物的肥源,比直接施用人粪尿和化肥明显提高产量,其中粮食作物增产5%~8%,经济作物增产8%~16%,蔬菜增产幅度高达20%以上,且在品质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一个10m3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沼液15t、沼渣2.5t,相当于480kg碳铵的肥效。沼肥的施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轻了化肥和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2.4沼气生态农业建设带动了农村能源革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农民的生活用能源只限于农作物秸秆、薪柴、煤炭,但煤炭成本较高,薪柴普遍缺乏,老百姓为了解决燃料问题,只能以破坏树木为代价而乱砍滥伐。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以后,一种清洁、快捷、卫生、优质的沼气能源走进寻常百姓家,农民不再为薪柴不足而苦恼;而且改变了过去一到做饭时间,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状况,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总之,沼气生态农业是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上联养殖业快速发展,下促种植业优质高效,中改村容村貌,维持生态平衡。我区每年以3 000口以上的建设速度修建沼气池,至“十一•五”末全区40%农户使用上沼气,并随着沼气技术体系的完善,沼气在农业生产乃至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农业生产各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控制农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访问: 黔江区 现状及 污染 控制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