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论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安全系统的构建

浅论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安全系统的构建

时间:2022-03-23 11:02:01 浏览次数:

【摘要】目前,大多数景区都已编制了景区规划,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量的不断增长,最亟待解决的是旅游安全系统的完善。本文以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安全系统的构建为研究对象,构建应包括预防系统的建设、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障系统的建设一个完善高效的旅游安全系统。

【关键词】旅游安全系统;组成;构建

景区规划是现代景区开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景区开发建设的前提。近几年来,我国不同行业对景区规划的规范制定,对景区完善规划理论、规范规划内容与深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应游客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节假日高峰期,旅游安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从景区规划的初期完善旅游安全系统,加强对景区规划中的旅游安全系统的理论研究,减少和预防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尤为必要了。

1.旅游安全系统的定义

自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达目的地再返回常住地的全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伴随着旅游者。旅游安全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与旅游者发生关系的各个旅游部门以及社会环境。

钱学森教授曾把系统的概念描述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旅游安全系统应该表述为:由旅游者和各个旅游部门及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旅游安全上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系统。

2.旅游安全系统的组成

旅游安全系统是一个具有安全保障功能的系统,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预防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和管理保障系统。

2.1 预防系统

预防系统是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设置的系统。在旅游安全系统中,预防系统十分重要。一方面,预防系统可以使游客远离危险区域;另一方面,预防系统可以保护景区的重要资源不受外界的侵害。

预防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与预警系统、标识系统、交通保障系统、安全设施系统。

监控与预警系统包括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监控系统是为了全面掌握旅游区的安全情况而设置的系统。预警系统是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及游客超量而设置的系统。预警系统一是对可能发生事故及灾害的区域提前发出预测和预警信息,防止或避免其发生;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发布报警信息,减少事故损失,保卫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控制其发展[1]。

标识系统主要是指对旅游途中标识牌的规划设计、安装和维护保养。它的最主要目地是引导游客安全有序的进行旅游活动。此外,标识系统在加大对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游客的自我保护意识方面也有很大作用。

交通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公路、游步道、客运索道、桥梁、停车场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保养。

安全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对山洪、海潮、水坝泄洪、雷电、地热的安全防护安排,对地表输电线、旅游消防设施、避雷设施等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维护,以及对水上活动安全设施、攻击型野生动物防范设施、照明设施等的安排和维修保养[2]。

2.2 应急救援系统

应急救援系统是为了实施安全救援、迅速解决安全事故而设置的系统。当旅游事故发生时,迅速的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减少损失,挽救生命。

应急救援系统包括核心机构、救援机构和外围机构,是由旅游接待单位、旅游救援中心、保险、医疗、公安、武警、消防、通讯、交通等多部门、多人员参与的社会联动系统[1]。

2.3 管理保障系统

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保障系统是构建旅游安全系统的关键。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保障系统不仅能保障旅游区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管理保障系统包括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等。

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系统,从而更好的为旅游安全提供保障。

3.景区规划中旅游安全系统的构建

3.1 预防系统的建设

3.1.1 监控与预警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摄像头”便可以实现一天24小时对某一地区的实时监控。景区规划时应该考虑建立一套覆盖景区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景区和整个旅游安全系统的“无缝”连接[3],全面掌握景区治安情况。

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自然灾害预警、环境污染预警和环境容量预警。首先,在自然灾害预警方面,景区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将气象、环境、地质、交通、海上救助等部门联网,实时监测地质、潮差、天气、海水水质情况,并将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的各种严重危及旅游安全的灾难与事故。同时根据可能产生危害程度的不同,发出不同级别的警报。其次,在环境污染预警方面,为了控制和缓解污染,确保旅游者身体健康,必须实时监测景区空气质量、气象要素、海水水质、单位面积游客量情况等,对污染物超标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地区发出预警信息。最后,环境容量预警旨在提醒旅游者合理选择相应时期内的旅游目的地,避免旅游地客人的过分集中、人满为患,而造成的对旅游者、旅游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损害与破坏[1]。

3.1.2 标识系统

首先,标识牌应有适宜的布局地点、安放高度和角度,数量要充足,不宜杂,不宜多,不宜滥。布局应合理有序、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在一些道路迂回曲折的景点,容易发生事故和造成污染的地方,一定要设置标识牌,提醒游客注意。

其次,标识牌的内容应简明、准确、科学、完整、醒目。例如,“小心路滑”、“注意防火”、“请保护文物”、“请文明游览”。

最后,标识牌的选材应具有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标识牌的制作材料应该尽量就地取材,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太多的破坏,尤其对于室外标识牌最好采用天然材料诸如石材和木材等,因为天然的标识牌在废弃不用后比较容易被生物降解。

3.1.3 交通保障系统

交通保障系统的规划应满足两条原则,首先,在设计时应避开危险区域及需要保护资源的区域,以减轻环境的压力;其次,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例如:紧邻陡崖的游道,要及时清除上方险石,必要时外加金属网防护。同时还要参考安全水位线,修筑逃生通道,将健身步道与逃生通道相结合。

在为索道选线时,要避开传统的步行登山道路,以保证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不受破坏;在建造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1.4 安全设施系统

在建设安全设施系统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以保护景区游客安全为主;二、不破坏生态系统;三、与景区的旅游容量相适应。例如:在景区中配置与防火要求相适应的消防栓。在重要建筑物内,特别是全木结构的旅游设施,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建在水库与河边、林中的旅游服务设施,要考虑在雷雨季节旅游避雨时的安全。对旅游船舶应按船舶检验标准配备救生设施,严禁超员超载,环保船上必须设立各项安全标志牌,配备齐全各种消防器材,必须按船位配备救生衣(圈),包括专项水上游乐项目都必须配备救生衣(圈),确保旅游者的安全。

3.2 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

3.2.1 核心机构

即旅游救援指挥中心,统管旅游救援工作。旅游救援指挥中心的建立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组织全国性的紧急救援中心主管全国旅游安全救援工作;在全国假日办、国家旅游局的基础上,联合公安、消防、武警部队等相关机构[4]。

3.2.2 救援机构

旅游救援机构划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旅游救援机构两大类。主要包括医疗部门、消防部门和公安部门。

3.2.3 外围机构

外围机构与旅游安全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对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与旅游安全系统的建设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包括: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通讯部门等。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影响着所在区域的景区旅游安全问题的数量、性质以及救援工作的质量[1]。

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规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3.3 管理保障系统的建设

能否建立健全的适合本景区的管理保障系统是构建旅游安全系统的关键。一个合理完善的管理保障系统不仅能保障景区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管理保障系统包括景区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等。

3.3.1 设立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

在景区规划中设立专门性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景区安全的防范、预警、救援、控制、管理和指挥等工作。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机构可设立安全保卫管理委员会,直属最高管理层,下设安全保卫委员会办公室,分设计划与发展组、教育组、监察执行组、旅游监察大队等机构[1]。

3.3.2 制定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是在国家相关法规条例指导下,为保证景区员工和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所制定的符合景区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的章程、程序办法和措施,是景区安全管理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安全岗位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重要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经济责任制等[1]。景区规划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本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3.3.3 构建景区旅游安全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从政策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角度来规范和控制从业人员的行业行为,约束旅游者行为,从而为景区创建安全的旅游环境提供保障。由于各个景区自然环境的不同,旅游安全事故很有可能不在国家级和地方级旅游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景区规划应根据景区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本景区的旅游法规,以应对特殊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景区规划应将国家级、地方级以及景区自己制定的政策法规三种形式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操作性强并能规范与指导旅游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的旅游安全政策法规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瑜,吴贵明.风景区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及管理体系构建[J].莆田学院学报,2008(4):

26-29.

[2]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18.

[3]伍正刚,赵琼.旅游区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永定区分校,1208.

[4]唐代剑.旅游规划原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64.

作者简介:鲍春裕(1977-),男,云南大理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区规划与区域经济。

推荐访问: 景区 构建 规划 旅游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