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时间:2022-03-22 11:20:32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就业率低的原因,确立了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培养目标;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厦门理工学院轨道交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法,为高等学校的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轨道交通;课程体系;就业能力;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0-0065-03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首选方式——轨道交通不仅在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快速集散客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节约土地、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优点。但由于经济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15年底,我国共有14座城市新增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计新增运营线路24条,新增运营里程428.39千米;全国已有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获批[1]。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对轨道高素质人才的旺盛需求。但与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不相符的是,厦门理工学院轨道交通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的比率比较低。厦门理工学院2016年轨道交通专业的就业率为70.4%,远远低于学校工科专业89%的就业比率。轨道交通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因而造成了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较难找到相对口的工作。

缺乏就业能力是轨道交通工程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主要矛盾。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是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而,学校应把提升本科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且进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2,3],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比较高素养的毕业生。

一、基于就业素质提升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轨道交通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1)工作地点的选择。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对工作地点的选择有代表性,一般倾向于留在大学所在城市或者首先选择家乡的单位。而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由于其行业特点,经常是我国目前进行轨道建设的公司一般多设在大中型城市,往往毕业生的家乡或者大学所在地由于城市规模等原因还尚未进行轨道建设,工作地域的不理想是制约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4]。(2)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硕士研究生比例明显增高。由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位收入比较稳定,应届生招生人数比较多。因而,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首选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然而公务员、事业编制以及考取研究生名额非常有限,落榜后错过用人单位招聘黄金时期的比比皆是。(3)出国留学的学生增多。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各国高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厦门理工学院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54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而我校学生中家庭条件很好的大有人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程和更广阔的发展,乐向于将子女送到国外相关专业的大学继续深造,从而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毕业时都没有申请到学校,降低了本科生的就业率。

2.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福建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能力作为衡量目标的,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地、合理地设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轨道交通工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个人特征。为了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对轨道交通工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为己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工程专业素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与教育,使其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工程知识,培养其终身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路网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及应急处置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构建提高就业能力的轨道交通工程课程体系框架

1.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以发布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近四年毕业生进行跟综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课内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84.09%的学生认为课时设置和安排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过渡衔接存在问题,比如《概率论》安排在大二下学期,专业课《运筹学》同时开课;行车调度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而这时的专业课程基本上还未学习。(2)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授课方式占据主要位置,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78.6%的学生表示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过少,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應有的培养,应考虑在实践教学中增加行车调度实训时长、交通运输设备运用实习时间及与厦门轨道集团等企业的交流与合作。(3)58.19%的学生认为《专业导论与学涯规划》、《就业指导与职涯规划》两门课程与实际工作结合效果差。尤其《就业指导与职涯规划》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进行一对一辅导,因而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

2.轨交通工程课程体系。综合问卷调查集中反馈轨道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宗旨,进一步优化架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将课程归类为: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程五种,而且在课程安排设置上采取更合理的、循序渐进的模式;实践环节包括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与素质拓展环节,并且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由原来所占总课时的29.9%调整为34.7%。四年课程设置的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学年以强化理论基础为宗旨,以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第二学年以专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第三学年以强化专业知识结合运用为目的,通过实习实训、实验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为主;第四学年通过专业课程和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并开始培养学生求职能力、团体合作能力。(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指除遵循教育部的规定,各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化学、大学物理、体育等[5]。同时设置有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任选课程,并规定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学分至少要达到8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选修课的开设应该较大地体现专业前沿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加强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学校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个人思想素养,锻炼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感,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是指轨道交通本科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基础理论、工科知识和工程技能的课程,专业基础设置必须在工科大类中打通,充分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例如机械设计基础、电子工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工程师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细分为专业必修课和限选课。专业必修课是指该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理论课。专业课程能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由于不同的本科院校对本科专业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根据轨道交通的基本环节进行规划设置课程,再结合学科及实践前沿理论。如厦门理工学院设置了轨道交通概论、轨道交通工程与管理、轨道交通工程、轨道车辆技术与检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客运与业务管理等特色课程。专业限选课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后为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提供选择,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某个专业领域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比交完整的课程,从而在后续可获得该领域的提高。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可设置与铁路、公路、城市交通领域有关的课程,以拓展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开阔视野;比如开设交通工程、运输工程、运输学、运输经济、智能运输系统等课程,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思想。(4)独立设置实践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营管理的深刻认知而规划设置的。主要包括:行车及调度模拟实训、医疗急救模拟实训、机车电气与电子技术实训、轨道运营实务、轨道工程实务实训、通用管理能力证书培训等。行车及调度模拟实习和医疗急救模拟运作等实践课程,通过聘请企业和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生学习Operntraffic软件、模拟地铁医疗急救实训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团体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习实训案例教学、医疗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团结合作、完成案例归纳总结、实现工作目标。通过此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协调能力等。轨道运营实务、轨道工程实务实训、通用管理能力证书培训通过模拟突发状况,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并初步学习交通运营管理的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多轮模拟改进运营车辆调配,学习如何提高管理效率。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卓有成效。进一步深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本科院校可以加强与地铁公司及轨道集团等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若企业有需求,可开办定单式班级设置,这样既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又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完全融为一体。(5)学涯与职业发展课程。学涯与职业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为目的,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优势合理地规划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

学涯规划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在大一入校之初综合根据自身优点和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尊重个体学生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二年级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主要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求职模拟、创业指导课程,要紧跟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尽最大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能力需求[6]。

三、结束语

针对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了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学分分布结构。依据提高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兼顾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体系设置既应兼顾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个方面,更应该加强实习实训、创业指导、就业素养等课程的学分,以增强轨道交通公司所需要的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需求。

2.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演示、小组讨论、模拟仿真、专业专题报告等形式,将专业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3.渐进式、多层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规范地把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升职业能力的过程,全面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调研网.2015—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分析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EB/OL].2015.

[2]田紅旗.基于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18-23.

[3]乔晓雯.基于目标导向的公共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2:110-111.

[4]唐羽.高等工科院校交通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0):3-5.

[5]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04-106.

[6]陈均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3):75-78.

推荐访问: 轨道交通 课程体系 提升 优化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