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论当代交通

论当代交通

时间:2022-03-22 09:32:02 浏览次数:

摘要:探讨了当代社会交通的本质,阐明了当代交通的社会意义及其发展路径,从哲学意蕴、交通过程、交通发生根源和生产力的视角对当代交通作了分析,提出了确立大交通整体观,以信息交通引领我国交通进一步发展的认知。

关键词:交通;社会生产力;社会交通;信息交通;交通整体观

中图分类号:B017;C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6.019

一、交通的哲学意蕴

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最为凸显的表征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受着时空的制约,被锁定在它所处系统的相关点上,只能在相关联的系统中存在和运动。若果真如此,那事物就只能始终保持原初的状态,不能发展变化,世界就是死寂的。然而真实的世界却是运动变化的。那么何谓事物运动,事物何以运动变化?概言之,运动是事物所在时空的变迁,运动的原因是系统与环境及其由此而引起的该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存在超出这种相互作用的原因。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社会及其人类行为、思想、观念、习俗等等,都是在交汇、交流、交换中相互通达而生存和发展的。

自然界中运动是自在的,而人类活动中却是自为的。人凭借着自身特有的智慧,通过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从而谋求新的运动状态以解除事物原有的约束,以协同环境的关系,构建新的系统——人的世界,并通过这些新特性显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种脱离旧的关联和确立新的关联,本质上都是人的活动和社会的时空的变迁。由此时到彼时,由此处到彼处,就是人类社会的交通往来,即社会交通。人所在的世界,正是通过交通往来,相互协同,构建理想社会,有序,和谐,稳定,发展和繁荣。正如《易·彖》所云:“‘泰,小往大来,吉亨’,则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1]我国交、通二字连用,就是源于此语,交则通之谓也。

人类根据社会交往的需要,不断推进交通方式以消除交往的阻隔,使社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存在和发展,交通是人类交往史赖以行进的首要物质条件。当代由于信息交通的兴起,物流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朝着物畅其流,万物兴隆,心心相印,政通人和的更高理想境界迈进。

二、交通是过程

交通是过程,交通行为从此时此地发生到彼时彼地终结,交通过程便为之完成。它只是社会交往生成过程的媒介,或者说社会交往是以交通为媒介的生成过程。交通只是将一方的实体和信号输送到另一方,实现自然的对流和社会的交往,促进世界的生成,它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对象所发生的运动变化及其性质的改变,只是充当其他系统发生变化及其生成过程的媒介。

社会交通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社会肌体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必须解决行的问题,即交通问题。交通是社会有机整体中固有的生成物,是社会某一时代某一地区和国家社会具有活力并不断谋求发展的重要标识。交通一旦终止,社会系统便会紊乱,并走向无序而解体。

人的生存和生活本质上就是与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交流、交换。人类劳动都是实施对物质、能源和信息形态进行变换,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交通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中介。人类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2]。人类活动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包括质料和空间关系的变换。质料变换是运动形式的转变,大体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上的变换等。空间变换,一种是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几何性质,这是生产过程中完成的;一种是改变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以满足消费,实现生产目的,延续生产过程,这是实体交通过程中完成的。人类社会物质生产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变换的过程,它内在地存在于空间的变换,即以维系生产过程进行的交通。因此,交通既是生产得以进行,同时又使消费得以实现的必经过程,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中介环节,是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精神生产有别于物质生产的过程,然而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分离性,或精神要以物质为载体,决定了精神生产也必须通过交通中介。当今时处信息时代,信息转换和扩散则是以上述物质变换为其载体的符号变换。信息的传输,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是以社会交往、交通为前提的精神生产过程。

由此,交通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的根源就得到了说明。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是交通发生的内在根据

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一是外在世界的存在,二是人类能认知对象世界并通过实践对既存的世界进行变换,使自在的世界转变为自为的世界。二者比较,最为重要的是外在世界的存在,如果面对的世界根本不存在,那人的活动就成了唐吉诃德与风车战斗一般。这个外在世界为人类活动提供的既存一切,就是我们名之为资源的东西。既存的自然物质,称为自然资源,既存的文化,成为文化资源。

首先,人类社会中自然物质资源的分布,从数量和品质上是不同的,物质、能源和信息在地域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存在有无、多寡和好坏的差别。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交通产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每个社会,每个人面临的生存条件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人的需要是在一定时空中发生,在另一种时空中满足,如果同一时空,就不可能有新的需要产生,也就不会有满足感。正是人的社会需要推动着交通发展,以便不断获得短缺的物质资源。

其次,由于全球各个地域历史发展程度之间的差异,文化资源的拥有和水平也是大相径庭的。文化资源是如同阳光、空气、水等物质资源一样,是须臾不可或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文化交往是物质和精神的全面沟通,是器物、制度、理念、心理、习俗等多层面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在社会文化的滋养中塑造自我,完善人生,因此,交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实现自我的必要条件。每个人,每个社会群落所处的时空不一,每个人,每个社会群落的需要都受到具体时空的限制。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必须突破这种制约和限制,即超越既成的时空,才能求得新的文化滋养,为生存、发展赢得空间和时间。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固有的和永恒的内在驱动,也是交通不断拓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社会物质和文化资源的差异或不均衡,是社会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动力。

四、交通是社会生产力的综合反映

交通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有机构成部分。交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人群参与交通过程的程度,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与此同时交通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之一。

交通是一个实施物质时空变换的过程,交通的品质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直接相关联,运用何种材料制造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运用何种能源作动力驱动交通工具,运用何种通信方式实施对交通过程的控制,都是特定生产力水平所规定的。任何时代的交通都整合了材料、能源和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综合反映了该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水准,并在整合中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水平的提高。

人类实现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变换是通过对物质、能源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转换而实现的。采集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主要是凭借自然力,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潮汐力等,运用自然力使人和物的位置移动,实现交通目的。其活动范围是极其有限的。从工业革命发生以来,社会开启了工业化的时代,人运用机械装置控制物质和能量的变换,创制各种交通设施和运载工具,实现交通工业化,同时也将工业文明牢固地建立在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当代少数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其交通也跨入信息交通时代,即运用计算机对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处理和变换,实施对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现代自动控制,是交通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人类交往皆通过载体去实现,交往的工具一般有语言符号、通信手段、运输工具和货币等等,以实现人际物质和精神两大层面的交流沟通,以实现交往者双向的满足,达成社会之协同。从广义而言之,语言、通信手段、运输工具和货币等,都是社会交往活动的中介物——交通工具。原则上一切能传导物质和精神的信息,并能为交往双方破译的东西,都可能成为交通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通交往的载体日益扩大,交通交往的方式将更为多样化,社会交往更为频繁,交通的社会功能更为放大,社会就会更加协同。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信息科学及其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交通的建构,社会生产力迅速而全面提高,带来社会财富增长和文明的急速提升,从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上刷新了当今世界整体面貌,使人类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世界之中,就是最为现实的直接证明。

信息交通时代是以信息交通引领社会交通发展的时代,当代交通是以信息交通为灵魂的综合交通。交通本质上是综合运输和传输,这不仅体现在每一种交通方式的内在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每一种具体交通方式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一经产生都不会消失,会在不同的空间和时段继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被采用。信息交通是指以信息技术整合交通的多种方式的网络,它不断重新组合多元的交通方式,以最为优化的路径综合多种交通方式的功能,以实现交通社会效应最大化,是当代综合交通的集中表现[3]16。

五、发展智能交通迈入生态交通时代

交通是历史的,动态的,交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和深化。

信息交通是当代最为新颖的交通方式,从根本上创新和更新了传统交通方式并改变了世界面貌,凸显了当下交通的时代特征和方向及其社会功能。未来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指出,作为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交通运输有多方的重要作用,他说:“如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么它不是文化,也不是制度和心理特征,而是交通运输和通讯系统。”[4]西蒙此语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个侧面的观察,实质上交通也是一种文化、制度和心理特征,信息交通在文化、制度和心理的中介意义更为凸显。

1948年前后,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系统科学相继创立,接着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自组织理论等又相继取得了重大进展,人类开辟了一个自觉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新纪元——人类由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拓展到对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计算机技术使人的脑力劳动找到了转嫁对象,人类的智能得以延伸,因而人类所受时空的限制、制约得到一次历史性的全新的重大突破。信息交通习称“通信”,指运用一定传递手段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传输,完全符合交通内涵的界定。与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河海船运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实体交通相比,所不同的:一是信息交通传递的内容形态不同,甚至完全无形;重量不同,甚至完全无重,如数据、文字图片、声音等。二是传递手段特殊。信息交通的传递手段主要是通信设施,包括通信线路和通信枢纽,发送和接收装置,相当于实体交通设施中的通路和站点,至于与实体交通中运动性的交通工具相对应的通信工具往往不太明显,它的功能实际上融合于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终端设备之中。但信息交通在内容和手段上的特性并不妨碍其作为交通系统一部分的性质,相反正是交通形式多样性的体现。信息交通与实体交通在本质是完全一致的[3]16。

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时代信息交通的主要标志。信息高速公路即互联网络,也就是将贮藏着大量信息的无数电脑互相联接而形成的网络。现代电脑,尤其多媒体电脑能够将文、图、声、像、视等多媒体信息融为一体,进行统一处理,将不同的电脑进行联网,人们既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又可随时与全球各地的联网用户交谈、沟通[3]16。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智能交通(ITS)和物流技术,方兴未艾。智能运输系统是具有分布式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它与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智能运输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征:第一,通过信息技术对由个体分散进行的交通活动进行引导整合,帮助个体充分了解相关的宏观状态,从而促使其交通行为合理化,以提高系统整体协调功能和水平。第二,通过信息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送和分析,使得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快速作出科学的决策,达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第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交通运输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交通运输信息融入供应链的信息流之中,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供应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交通信息更加融入大众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3]17。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社会实践性,它体现了经济领域中跨行业的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领域中跨学科的大科学的特征。它极大地提高了交通的社会参与度,是交通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也是交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交通与传统交通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是交通生产的基础,以往传统交通是建立在以物质和能源的变换的基础上的,现代交通则是建立在以物质、能源和信息三足鼎立并以信息为灵魂的基础上的,当代交通实质上是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有目的性的组合过程。二是从交通生产的目的,已由传统的传输物质资料,主要以满足社会的物质需求为目的,转向以传输物质和精神资料,以满足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服务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而且精神文明建设的比重日益增大。三是交通的结构,由以物资配送为核心,转变为以信息的传输与管理为核心。现代生产已经扩大为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或精神生产),而且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了改变,知识生产的比重放大,信息是最大的财富,管理是生产力。信息时代,交通结构中核心的迁移是历史的必然。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改变了过去运输技术在交通领域中一直占有的压倒地位,共同构成当今社会交通运输的两大技术支柱。信息技术与运输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交通发展的大趋势。四是基础设施由传统的基础设施向以电子通道为物质条件的知识基础设施转变。人类已经建立了三种基础设施,即交通基础设施、动力和能量基础设施以及通信基础设施。这三种基础设施是与工业经济的生长和发展相关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对于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报告称之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是全社会求知和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它包含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广播和电视设施等等物理概念的基础设施,也涵盖了国家创新系统、教育培训体系、高技术风险投资体系、信息网络系统、社会咨询服务体系等等非物理概念的基础设施[3]18。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加快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的手段,发达地区和国家由于他们建立了较好的交通网络,都转向“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在这一新的领域进行激烈竞争。五是交通的主体,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信息时代,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智力资本不断升值,对知识的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时代生产的特点是高品位的不断创新,而劳动的主体则是掌握知识的,具有人力资本的人。就交通行业而言,对交通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管理人才,实施交通创新,是发展未来我国交通事业的保证。六是交通为社会服务,由物质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交通是为了满足人的交往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社会交通长期以来,都是以满足物质交往为主,精神需要为辅。而当今信息社会,主体转向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体的需要更多的是满足知识的需要,精神文化的需要。交往内容的深刻变动,交往技术的不断提升,扩大了交通的内涵。当代交通已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扩大到为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当今交通智能技术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由于社会交通活动的内在本质特性所决定的。第一,交通技术的高度综合性。物质层面上,交通中的运载工具力求采用当时最为轻便且最牢固的材料,以保证交通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源动力上,动力装置力求牵引力最大,速度最快,以提高交通运输的速度和效率。信息的传输上,力求采用当时最灵敏的信号系统,保证对动态中的交通系统实施控制和调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鉴于此,交通技术是整合物质、能源和信息为一体的技术领域,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技术。交通活动具有极强的对先进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和及时、全面采纳新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又综合地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第二,交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具有组织性和整体性的活动。这一动态过程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组织程度。信息处理是使系统有序化最优化和提高系统组织程度的过程,因而信息科学技术很快应用于交通实践,极大地提高了交通的组织性和社会组织程度。正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加快了以物质、能源为其基础的传统交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姻,从而很快产生智能交通技术,其发展势头磅礴,前景方兴未艾。以信息技术为其主导的智能交通技术体系的广泛运用,快速而全面地提升交通的品质,带来人类交通方式的空前变革,为生态文明提供了有效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从1978年到2011年,GDP年均增长达9.9%,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近3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人们从宏观和微观都普遍认同交通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先行官”。然而我们又面临着传统工业化带来的困境:资源的耗费和匮乏,环境的破坏,等等,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单向度交通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可幸的是,面对我国社会巨变,便会发现我国社会最为深刻的变革就是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只用了40来年的时间就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实现了工业化,并迈入工业现代化的征程。一个13亿人口的国度跨入了以信息化为其重要特征的社会,这是对传统工业化进程的超越,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的空前壮举。这也成为我国发展信息交通的必要和可能条件。当今我国社会已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它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更新的逻辑展开,是走出传统工业经济发展困境的明智选择。为谋求我国未来社会交通的发展,交通的观念必须更新,从传统的以工业化为基准的内涵和外延,扩展到以信息交通和生态文明为其基准的视野上来,确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有效地建设以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文生态等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推进我国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和繁荣向前。

[参考文献]

[1] 易经[M].苏通,点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3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01-202.

[3] 黎德扬.社会交通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朱利安·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M].江 南,喜 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86.

责任编辑 易 民)

On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s

LI De-y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WUT,Wuhan 430063,Hubei,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c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elaborates its social impor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analyzes the modern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communicative process,important roots as well as the productive forces,so as to propose the integral view of “big traffic”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unications led by information.

Key words:communications;social productive forces;social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integral view of communications

推荐访问: 当代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