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西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概论

西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概论

时间:2022-03-20 09:41:14 浏览次数: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许多学者为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著作中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雏形,社会成员通过学校教育和迁徙过程获得的有用的能力包含在固定资本中,亚当斯密建议由国家和政府来推动、鼓励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基本教育。后经马歇尔等经济学家的发展,古典人力资本理论初具雏形,学者将人的能力和技能包含在物质资本的范围内,人力资本还没有作为独立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本中分离出来。

直到20世纪,费雪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美国舒尔茨在其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性质,人力资本投资、形成路径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思想,人力资本才被从一般劳动的范畴中分离出来,以此为标志确立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与此同时,明赛尔建立了个人收入与其接受培训量变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将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两个阶段,即学校教育投资与学校后教育投资,工作培训对人的终生收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每个劳动者都能在生命周期内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工作情况作出适合的投资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的《人力资本》一书在前人研究的框架上,从微观角度把收入分配理论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包括技能、知识等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状况、寿命等健康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加其收入。概括来讲,凡是能够提高劳动者的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增强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身体健康的投资行为,都应算作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二、人力资本测度方法

1、成本法

关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测度,国内外研究方法主要依据以下三种:分别是成本法、收入法、教育成果法。成本法,是指人力资本在形成过程中花费在教育、健康、培训、迁移等方面的费用,其主要借鉴了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从教育投资、医疗保健投资、培训投资、人口迁移等方面来设计统计指标,并通过计算其价值总和来衡量人力资本价值总量。德国学者恩格尔将成本核算方法用于人力资本计量,后人改进了其历史成本的简单加总的弊端,使得人力资本存量等于人力资本各项投资的贴现值之和。成本法能对投资于教育和其他人力资本相关领域的资源进行估算,其数据易获取,运用相对容易。然而,人力资本总量不能简单的等于人力资本投资加总,其只能反映未来人力资本的预期。人力资本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转化为存量要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教育的同质性、知识的转化效率、人口迁移费用等;成本法估算的依据-投入和产出之间没有因果关联,导致估算结果缺乏稳健性;而且人力资本投资和生活费用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区分等弊端不容忽视。

2、收入法

收入法基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货币价值等于劳动者个体在其生命周期内未来每年预期获取的收入流的净现值的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是Jorgenson-Fraumeni(J-F)终生收入法。终生收入法是以个人预期生命的终生收入的现值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使用该方法估算出的人力资本水平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教育、健康等长期投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J-F收入法假设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可以在市场交易,交易价格用预期生命的未来终生收入现值来衡量。J-F 终生收入法是目前最适合中国人力资本衡量的方法,其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基于人力资本产生的未来效益来计算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并在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二是已被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采用,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的跨国可比;三是数据和变量相对容易获得。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聘请李海峥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J-F终生收入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某些变量统计数据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方法改进,并对个人当期收入、历年分城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等变量做了微观层面和方法上的调整,从而较为准确的估算了中国国家层面和省际层面的人力资本水平,并实时更新估算数据发布到中心网站以供下载,数据在学界较为权威。

3、特征法

特征法以人力资本的某项特征,如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构造人力资本指数。教育在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会受益,有利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在各类教育指标中,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最广泛使用的人力资本代理变量。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反映全体劳动者的总体水平,这种方法首先是将人口按受教育年限或者受教育程度进行分层,然后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加权求和。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计算该指标所需的数据在国家或省级统计年鉴方便获取,准确性高;其次,受教育年限越长,则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越多,由此形成的人力资本也越多;再次,受教育年限越长,干中学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和吸收新知识技术;最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能接触到更多的健身和保养知识,健康投资越多,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就会越高。这些特性使得平均受教育年限除了作为教育人力资本的指标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法直观、数据易获取的优点难掩其弊端,受教育年限只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维度,代表不了人力资本总量;除此之外,教育年限法忽视了劳动者个体受教育年限的质量和内部差异,比如增加或减少一年小学教育和一年大学教育存在不同的教育收益率。

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国家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其由众多研究角度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共同构成的,其基本定理是:为保持长期内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正,必须有以新产品、新市场或新工艺为形式的技术知识方面的持续进步,如果不存在技术知识方面的进步,那么边际回报递减的效应将最终使得经济增长停滞。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历史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古典增长理论的资本决定理论、外生知识决定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构建了在劳动和可再生资本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加总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使得折旧等于储蓄,资本存量增长停滞,在不存在人口增长和技术变化时,经济增长率下降到零。学界不能很好的解释总产出的增长率大于各生产要素增长率之和的谜题,学者转而关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效率的研究。由于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劳动者存在异质性,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一致的假设不再成立,物质资本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力资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经济体中人力资本存量落后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会受到影响,仅靠物质资本的积累和扩张不能改善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远期目标。

人力资本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西方学者对人力资本水平与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卢卡斯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得到启发,将人力资本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构建了卢卡斯模型,推导出总产出增长率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由人力资本的积累所推动,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可以归结于人力资本积累速度的差异。后罗贝罗修正了卢卡斯模型,并证明了人力资本不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经济如何持续增长。还有一种研究思路是纳尔逊-菲尔普斯方法,其基本观点是人力资本并不仅仅是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相同的投入:人力资本是创新之源,经济增长由人力资本存量所推动,反过来,人力资本存量也影响国家创新的能力和技术赶超更发达国家的能力。总产出的增长率取决于创新,后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而非人力资本水平的增长率。基于上述两种理论,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其中一种是提高全体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普及文化知识;另一种是培训一部分工人以达到高等教育水平,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共享式经济增长强调机会的均等是其核心,通过消除个人背景或所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人发展机会的差异,兼顾效率与公平,从而缩小结果不平等。

在基于跨国家、地区数据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学者将人力资本作为变量引入到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通过估计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利用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增长率来估计对总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度,定量研究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二是其外部性效用,即劳动力和资本相结合,表现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

1、有效劳动投入模型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了改进,将人力资本存量H替代了劳动力投入L,人力资本存量得以内生化,生产技术At不变的条件下:

Yt=At KαtHβt eεt(1)

在上述模型中,Yt表示某地区的实际总产出,At表示t年的技术水平,Kt表示t年的实际物质资本存量,Ht为t时期的有效劳动存量。α和β分别表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通过对模型的变形,对公式两边取ln对数使其线性化,因公式两边取对数不会弱化等式两边的线性关系,使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线性化,方便观察和计算:

lnYt=lnAt+αlnKt+βlnHt+ε(2)

同时为准确地分析人力资本H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贡献度,比较各生产要素的贡献度的差别,计算人力资本存量H和物质资本存量K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故对上述(2)式子对时间t求导,变换为差分方程:

ΔYt/Yt=ΔAt/At+αΔKt/K+βΔHt/Ht

其中,ΔYt/Yt表示某地区的总产出增长率,ΔKt/K表示该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增长率,ΔHt/Ht为该地区的技术水平提高率。αΔKt/K为在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份额,βΔHt/Ht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份额,两者分别除以ΔYt/Yt所得的商即为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仅是受到人力资本的弹性的影响,而且还跟人力资本的增长率有关。

2、人力资本外部模型

随着有关学者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关系的研究的深入,卢卡斯在宇泽宏文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表达式如下:

Yt=At Kαt H(1-α)t Lβt eεt(3)

在上述模型中,Yt表示某地区的实际总产出,At表示t年的技术水平,Kt表示t年的实际物质资本存量,Ht为t时期的有效劳动存量,Lt为所有劳动者的平均教育年限,一定程度上可以当作劳动力具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α和β分别表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克服多重共线性和方便计算,对公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

lnYt-lnHt=lnAt+α(lnKt-lnHt)+βlnLt+ε(4)

为了分析人力资本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故对(4)式求关于时间t的倒数,变换为差分方程:

ΔYt/Yt=ΔAt/At+αΔKt/K+(1-α)ΔHt/Ht+βΔLt/Lt

从上述差分方程可以看出,ΔYt/Yt表示某地区的总产出增长率,ΔKt/K表示该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增长率,ΔHt/Ht为该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ΔLt/Lt为该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ΔAt/At为该地区的技术水平提高率。αΔKt/K为在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份额,βΔLt/Lt表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份额,(1-α)ΔHt/Ht表示人力资本存量所占的贡献份额,三者分别除以ΔYt/Yt所得的商即为物质资本存量、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不仅受到人力资本的弹性的影响,而且还跟人力资本的增长率有关。(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推荐访问: 经济增长 概论 人力资本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