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国内有关青少年自立人格研究动态

国内有关青少年自立人格研究动态

时间:2022-03-16 10:11:39 浏览次数:

摘 要 自立人格是个体人格中的一种积极特质,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优秀品质。21世纪初,国内许多学者对该特质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目前该领域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给予了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 自立人格 动态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1青少年自立人格的概念界定

自立(Self-support),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所推崇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特征。它不仅被古代人所推崇,当今时代,也是很多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优秀人格特质。2001年,国内学者黄希庭开始对该领域进行研究,他认为自立就是个体通过自己独立做决定,并学会对自己负责。

自立人格(self-supporting personality),即是对自立做人格方向的界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积极人格品质。夏凌翔等人(2008)对青少年的自立人格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自立人格就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综合性的积极人格特质。这一典型的人格特征,不仅存在于较成功的人士身上,就连普通人也具有自立人格。青少年(11~12岁到 18~19岁)这一群体,正处于身心成熟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人格特质形成的加速期。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培养健全的自立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2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现状研究

目前多位学者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测量;二是研究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影响机制;三是探讨自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即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相关研究。

2.1青少年自立人格的测量

2.1.1维度和类型划分

在对青少年自立人格这一领域上的的结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标准标准。夏国英(2003)根据主动性程度分自在、自主和自为三个方面。这一划分还不甚成熟。夏凌翔等人(2006)对其进一步完善,从人际和个人两个方面来描述自立人格。通过进一步探索性因素分析,区分为独立、主动、责任、灵活和开放四个因素。这五类因素的划分,更符合现实需要。

2.1.2测量工具

夏凌翔、黄希庭(2008)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是目前测量青少年自立人格较成熟的工具。包括人际自立和个人自立两个分量表,5点计分,10 因子项,共46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自立人格水平越高。2009年,夏凌翔等又进一步对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信效度水平较好,能够测到其理论构想所要测量的人格特征,适用于测量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目前国内学者对自立人格的研究均采用该量表。如梁冬林(2009)、左利华(2011)、夏欣(2012)、王增凤(2013)等都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青少年自立人格量表。

2.2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影响因素

在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依恋性和发展不成熟性,外界环境因素对其自立人格的影响较大。其中,家庭环境中父母教养方式起决定性的作用。如王增凤(2013)以初中生为被试单独研究了其母亲的教养对自立人格形成的作用,发现情感温暖型教养与自立人格多个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反,拒绝、过度保护型教养类型与自立人格有显著负相关。这与曹砚芳(2010)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左利华(2010)以留守儿童为被试对象,从内外两方面研究了自立人格与家庭环境、自我效能的关系,发现家庭环境作为综合性的外界因素,自我效能作为重要的内部因素,共同影响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青少年自立人格的形成不仅受个体内部因素(如遗传和自我效能)的制约,同时外界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对其自立人格的发展起不同程度的影响。

2.3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相关研究

目前,学者们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相关变量展开多领域研究,主要体现在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研究上。如夏欣(2012)研究发现,大学生自立人格中的责任维度能有效预测其心身症状。这与林天兴(200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梁冬林(2009)以高职高专学生为被试研究发现,自立人格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潘运等(2011)、黄宇等(2012)的研究均得出相似的结论。自立水平较高的青少年,会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摆正良好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马倩、樊倩等人(2011)研究发现自立人格中的多个维度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特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方娟(2010)研究了中学生的自立人格发现其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预测力较强。其中,自立人格可以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

3研究展望

首先,夏凌翔、黄希庭(2008)开发的成熟量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地测量工具。在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内学者已从现实问题解决、人格特质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相关分析,得出了具有价值性的结论,为以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但是,在影响因素分析上还不是很完善,除了家庭教育,还可能存在其它一些重要的因素。如学校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因素及人格特质等。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做进一步的探索。另外,对青少年自立人格的预测力分析上,可以从学习成绩、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深入研究青少年自立人格的作用机制。

4小结

虽然自立人格在我国很早就已存在,但近几年我国学者才开始对其研究。黄希庭(2008)开发了较完善的针对我国青少年自立人格的测量工具,为后来学者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近几年来,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在不同领域做了青少年自立人格的相关因素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如何很好地培养青少年自立人格,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满足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4).

[2]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8,40(5).

[3]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科学,2009,32(4).

[4] 王增凤.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立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 曹砚芳.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自立人格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6] 左利华.留守青少年自立人格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

[7] 夏欣.大学生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纵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8] 林天兴,夏凌翔.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心身症状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12).

[9] 梁冬林.自立人格对高职高专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D].重庆: 西南大学,2009.

[10] 马青,樊倩,罗莹.大学生抑郁和自立人格的关系研究[J].才智,2012(18).

[11] 方娟.中学生自立人格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推荐访问: 自立 人格 青少年 国内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