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析法海寺明代壁画之

浅析法海寺明代壁画之

时间:2022-03-16 09:49:28 浏览次数:

摘 要:北京法海寺壁画是现存明代壁画的杰出之作,是晚期壁画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蕴含着传统的创作手法。本研究是以法海寺殿内佛像后扇面墙背面的壁画---《水月观音图》为研究对象,从其画面内容、构图形式、造型、色彩、制作工艺、风格及特色等方面入手,采用图式分析的方法,探析了《水月观音图》的精妙之美,学习前人创作壁画的经验,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法海寺;《水月观音图》;壁画;艺术美

北京明代法海寺壁画,完成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由当时明朝的宫廷画师宛福清、王恕等15人所绘,在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10幅明代壁画。这些壁画是现存明代壁画的杰出之作,法海寺壁画艺术的精湛,制作工艺的高超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使其弥足珍贵。在宝殿内的十幅壁画中,《水月观音图》绘制在佛像后扇面墙背面的画面中心位置,左右各侍立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在以往对于法海寺壁画的研究中,一般对法海寺壁画的总体艺术风格以及《帝释梵天护法礼佛图》等内容研究较多,而《水月观音图》的单独研究则比较少,但这幅《水月观音图》却是同类型壁画创作中的精华,画家精妙毕至地表现了水月观音这一佛家经典形象,传达了其庄重典雅,柔美慈祥的气度。所以笔者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水月观音又称自在观音、舒相观音、如意观音、翘脚观音、紫竹观音等,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其中最常见也最具诗意的称呼则是水月观音。据唐人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胜光寺有周昉、刘整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这是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水月观音。同书又说:“周昉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佛教艺术史学者李玉珉分析周昉所创的“水月观音”时说,其身后有一个大圆光,并有竹林为背景。但是,周昉所画水月观音图,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上述的简约记载中,想出一个大概来。在国内,目前所见较早的水月观音,亦出现于五代时期,且均为壁画。较著名者,如:莫高窟第6窟、莫高窟第331窟之《水月观音图》等。到了北宋,水月观音就多见了,如莫高窟第203窟以及榆林窟西夏《水月观音图》。而法海寺的《水月观音图》是明代壁画同类型题材中的代表作品,内容取自《华严经》,比较全面的继承了我国古代唐宋以来壁画艺术的光辉传统,并保持了民间壁画艺术的创作特色。所以笔者对法海寺壁画之《水月观音图》的艺术元素进行细致的剖析,深入探讨其艺术美。

图1.《水月观音图》.法海寺壁画

一、画面内容美

这是一幅由水月观音、护法、胁侍、动物禽鸟、植物花卉、自然景观等组成的庄重富丽又井然有序的画面。首先水月观音位于画面中心,用一个大圆作为身光,披着大白纱坐在铺着毛毡的岩石上,纯净安详,四周有祥云波涛,岩石花草和次要人物等。画面中的水月观音头戴宝冠和花饰、耳轮长垂、脖颈项圈华丽、璎珞层叠、柔美端庄、姿态自然、形象生动、安静祥和。身上佩戴的耳珰、壁钏、脚镯等均有明代永乐、宣德遗风。耳珰的整体造型为圆形,内部细节为花瓣的形状,中心为红色宝石;左右臂均有壁钏,上半部分可概括为三角形,三颗包金深色宝石连接壁钏主体部分,整个壁钏的主体部分下面是以小颗珠子串联连接的深色宝石和花瓣形饰物;脚镯分为脚踝上的较窄圆形环和另从脚后绕至脚面的椭圆形环两部分均间接点以红、深绿宝石。其次在画面左上方画的是护法神韦驮,传说中该护法神面似童子,体格魁伟,力大无穷,威武勇猛,对观音菩萨赤胆忠心,画面中人物身着盔甲,有明显的西域武士特点;右上角是立在丛叶中的白色鹦鹉,它为报恩而长留观音身边,鹦鹉在佛经中说法很多,有的说阿弥陀佛化成鹦鹉教化国人,也有的说鹦鹉思林恩,林中起火鹦鹉洒水,感动天神降雨灭之;观音像右下部画着善财童子,因为善财童子诞生时,有种种宝贝出现,故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修得正果,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观音的胁侍;画面左下角是观音的坐骑,金狮,又叫金毛狮,似犬,凶猛异常,吃人,每次与龙争斗,口中喷火数丈,龙往往不能取胜。除此之外,画面还细致入微的描绘了自然景观,有天空中的祥云、地面的岩石、翻涌的波涛以及植物花卉等内容。上述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和谐、多样统一、庄重富丽、自然恢弘的理想世界,体现出耐人寻味的美感,并且我们也可从在画面内容中窥探出当时民众的宇宙观,自然观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构图形式美

画面总体构图呈现出协调均衡的形式美。首先在画面中心的水月观音身后有大圆作为身光,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圆形边线无首无尾,形状亦无方向性,张力均匀,给人以滚动、饱满、完整、柔和、团拢的视觉感觉,容易引起观众注目,构成了表现空间立场的的结构之美。在佛法中,圆光”表菩萨大智圆满、光明普照法界之德,覆罩智慧之光,聚集众生,阐扬正法,张显真理,将邪见者摄受在光明之中,圆融无碍,圆满无缺。而画面中的构图方式就传达给观者以覆罩聚集,圆融无碍的心理感受。其次画面在圆形之外出现了流动活泼的视觉效果,身光上边线有天的象征,下边线具有地的象征,因此就有了上升、下降的形式作用。水月观音位于画面中央,其上、下、左、右的空间力感达到完全均衡,给人以安定、集中、注目和悬浮在空中的感觉,完美的传达了神祇的气度。再看水月观音的披纱,远看轻薄,欲隐欲现,近看会发现这些都是极为细密的线条勾画成的网,在披纱上面还有六棱形的花瓣。其次在水月观音四周又分布有护法神、鹦鹉、善财童子、金狮、岩石花草、祥云波涛等事物,这种处理手法避免了画面的呆板,起到稳定画面,丰富画面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观音的体量大、颜色亮,但是散点透视的布局,使得观者的视点集中到次体物时,又能不受到中间主体物的影响。总体上画面形式均衡稳定又具形式美,均衡变化,多样统一,协调有致,这也是绘画形式美的最高原则和核心,总之,水月观音图画面庞大,细节繁复,稳重典雅,在构图布局中表现出恢弘的场景,体现了古代画工的严谨构思和巧妙设计。

三、造型美

整体上看,水月观音图因受时代审美的影响,具有夸张写实,精致细密的装饰意味。画面中人物形象风韵饱满,人体比例适中,人物造型舒适、严谨、体态优,法相方正饱满,如春风佛面。此水月观音强调女性柔美慈祥的气质,额方颐正、五官近乎对称、突出人物平和慈祥的气质;眉毛细薄修长接近半圆,眉尾延长;眼睛细长,目光低垂,眼角结构写实,波磔低垂的上眼睑遮住三分之一虹膜,瞳孔绘制在眼睛虹膜三分之一处,使人物形象生动,温婉安详;鼻子的刻画通过线条将鼻头和两侧的鼻翼分成三个部分,鼻孔也用线条刻画出体积。人中从始至终由粗到细,近嘴巴处更加深刻,配合口轮匝肌塑造嘴巴的立体感;嘴唇上唇锋利方正而下唇更圆润,嘴角微扬,上唇结节突出,下巴用一条线概括;耳朵结构分明。水月观音的左手被伏着的左腿遮挡着,右手放右膝上,手部造型优美,通过线条将手指的长短组合、手心手背的丰满优美表现出来,充满活力。左脚通过线条的穿插,表现脚掌的圆润丰满和脚踝的结构,脚趾也分为两个部分,排列有序但不失灵动。画面左上角的韦驮护法神,头部微扬,眼神望向画面右側之外的远方,右手持法器,左手呈合掌姿势,体态亦向画面中央靠拢,神情感染力跃然眼前,完美的传达了32将之首的神祇气度。右上角的白色鹦鹉,脚着树枝,头和身体微微倾向于观音,在造型上轻巧灵动,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又衬托了画面的主体。右下角的善财童子双手合掌,仰视观音,脸蛋浑圆,双腿微曲,身体面向画面中央的观音,显示出恭敬虔诚的姿态。还有观音的坐骑金狮,在图中被安排到画面左下角,背部压低,肚皮贴近地面,四爪有力的伏抓在地面上,整体造型威武有力,眼神却望向了画面中心的菩萨,又显得十分乖巧,从坐骑的造型设计上更体现了水月观音的威严。总体上来说,画家高超的画技,使得画面的神祇、鲜花、树木、禽鸟不仅真实、美丽、生趣盎然,而且非常的和谐与完美。画家在描写手法上,以极尽简练的线条,多为中锋用笔,采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相结合的绘画技法,表现人物的细腻纤巧,融合“沥粉贴金”技法的使用,使画面效果气势恢弘,绚丽异常,继承和发展了唐、宋以来传统宗教类绘画的气度风范和高超画技,大有“吴带当风”的神韵,精妙毕至。

四、色彩美

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与中国古代五行学说是紧密相关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照“白青黑红黄”五色。“五色论”象征着色彩的阴阳观,与时间相通,与方位相连。法海寺壁画的色彩,就是在这一色彩体系的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采用青绿重彩敷色的方法,使得画面呈现出高贵典雅,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在设色方面,水月观音图色调和谐,每一块颜色都有独特的变化和冷暖对比。画面主要采用墨色、石绿、胭脂、朱砂、蛤白、金等颜色,胭脂主要集中在裙子上,右腿膝盖部分被顶起,胭脂偏暖,高处冷低处暖,总体从膝盖顶端到裙边慢慢变冷,左半边的罗裙则以冷色为主,每条裙褶的低处染暖,近膝盖处染暖,略比右侧的膝盖处冷。画面中另一种多用的红色是大红,多在饰品上,正而不火,是多层渲染而成的。最后一种红色偏暖,出现在观音的皮肤部分,头部至颈部的偏暖,身体两侧的手以及胸前偏冷,依然使用高染法。还有观音周身上下环配的璎珞珠串以红、绿、蓝宝石真实的质感为原形进行多次积色,具有立体感的镶嵌在各个部位,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泽,晶莹透亮,流彩纷呈。此外,北京法海寺的水月观音的用金也是亮点。用金方法主要有两种:“沥粉贴金”和勾金。沥粉贴金的技术最早发现在敦煌莫高窟第263窟的北魏壁画中,推测是由古代建筑中的“堆漆”工艺演变而来的。法海寺中的水月观音用金量很大,体现了皇家富丽、奢华的气质,沥粉贴金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营造了华丽、烘托气氛,多出现在人物的饰品、头冠、盔甲、珠玉佩饰、手镯仙花的描绘上,以突出器物的凹凸感,使壁画看起来金碧辉煌,而勾金多出现在服装上,虽然因为年代的长久,画面有所损失,但看起来仍然流光溢彩。总之鲜艳明丽的色彩和柔软飘逸的质地被画家描绘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画家的浪漫主义思想和高超绘画技艺,也体现了宗教艺术的强大震撼力。

五、艺术风格与特色

水月观音图具典雅庄重之美,平静之中更注重细腻美,在构图形式、人物刻画、造型设计,图案装饰、色彩设置等细节上细致而多变,完美的继承传统制作工艺。首先法海寺壁画人物线描和永乐宫壁画及山西其他寺庙壁画线描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线描笔法传下来的。永乐宫壁画线描简练劲挺,而法海寺壁画线描在劲挺中更有柔秀细致的一面。其次在着色方面非常丰富,手法也较前人有所创新,整个画面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和天然植物质颜料使得画面整体感觉既艳丽明快又不失沉稳雅致。另外在用金方法、画工技巧以及制作工艺上也有创新和发展,大量使用了”描金”和“沥粉堆金”。法海寺壁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中国画本质的吸收,它继承发扬了华夏文明古国壁画艺术的光辉历史传统,同时也具有它的时代风格,作为宗教艺术,《水月观音图》无疑是成功的宏伟之作,成就了一段壁画的传奇。

结语

通过对《水月观音图》画面内容与艺术元素的剖析,可以认为《水月观音图》是明代同类型壁画中保存最完好,制作最精湛的艺术珍品,在中国壁画艺术史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和价值。不仅壁画构图布局气势宏伟、内容多样、绘制技法极其严谨,并且塑造出了各种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水月观音形象特点庄重典雅、柔美慈祥、造型生动、繁缛富丽,已成为绘画史里经典人物形象,为今天的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典藏。同时也引导,启迪着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向前发展,走向高峰。

参考文献

[1]金维诺,罗世平.宗教美术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

[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3]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年

[4]杨博贤.法海寺壁画[M].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01年

[5]张淑霞.法海寺壁画[M].北京市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2001年

[6]金維诺.北京法海寺[M].北京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2001年

[7]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8]邵艳辉.法海寺壁画绘画风格探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作者单位:

高超(1993.3—),女,汉族,籍贯:陕西省榆林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 法海 浅析 明代 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