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拿什么帮助你,临床科研?

拿什么帮助你,临床科研?

时间:2022-03-10 09:23:02 浏览次数:

如果从当年众邦和军惠的HIS起步算起,医院信息化走过了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HIS的单打独斗,到LIS、PACS、EMR、PIS的群雄崛起。诸侯争霸10数年,近来被各种平台一统江山。工程师们刚喘口气儿,蓦然回首,发现还有那么多隐于临床科室的小诸侯——中国各大医院独具特色的科研系统。在医技科室的信息孤岛被我们一一攻克的今天,科研系统的大统一的时代是否也来临了呢?

科研系统其实就是为科研服务的微数据库,甚至只是一个EXCEL表格。这些存在于临床的科研数据库由来已久,向来被视作科室自己的资产,由专人负责维护整理、分析、研究,发表论文,是发展学科的武器,而少有让IT部门协助管理。而今,系统在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下,主任们绷不住了,于是乎,纷纷把宝贝亮出来,希望信息部门协助提供数据,甚至帮助在业务系统中直接实现科研系统。

那好,我们来分析一下,临床是如何进行科研的,其科研路径是什么。

路径一:到信息部或统计室筛选符合条件的入组患者列表,然后查询病案或者电子病历记录,将符合条件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再用SPSS或者SAS等专业工具进行分析,写论文。这个路径很艰难,查询不方便,需二次录入,效率低,准确性差。我们能提供的是中间环节——比如提供数据查询工具,扫描纸质病历等,这些可以迅速提高其检索查询效率,但二次录入问题没有解决。

路径二:病历模版结构化采集数据其实是相当一段时间的业内共识,电子病历公司也以此为卖点给予推广。结构化病历不过是技术问题,结构化后由谁来写?临床大夫!但临床大夫有话说:原来拷贝粘帖,引用继承,写一份病历15分钟足矣,现在结构化了,写一份需要30分钟,对不起,奉陪不了!所以结构化病历弄不好就成了摆设。即使偶有努力采集全的数据,由于数据分布散、重复、时间次序乱等问题,后期利用时依旧需要临床大夫(极大可能非当事医师)进行二次整理。书写效率低导致使用率低下,无法满足临床科研采集的需要。

是否开拓第三条路径呢?坚持结构化数据采集,同时必须以医师为视角,将临床书写效率提高到极致是一个思路,如何落地呢?以电子病历为平台工具,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病历书写和采集体系,把握住不为收“数据”而增加日常工作量的原则。采取如下几个措施:1. 数据尽量在发生当期由当事人进行记录一次,后期可引用,不再重复记录;2. 病历书写适度结构化,在有临床价值的段落进行结构化(病史、手术记录、出院小结等),其他段落开放复制粘贴功能(仅限于同一患者);3. 书写模版简洁化、智能化,不写过多无用的八股文,增加内容的逻辑判断,跟随大夫思路的书写模式,提高临床效率。4. 建立“诊疗概览”模式,既在患者病历中增加和病程平行的医疗文书,由主诊医师记录患者全程诊疗摘要。对于已结构化的数据可以直接引入,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记录,按照诊疗事件和次序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补充和筛选,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将诊疗概览作为科研数据的归集平台,其最大的作用是让临床病历书写和科研数据搜集同步进行,又不相互干扰。将科研数据的后期整理过程前置,由于其不作为医政管理的病历文档而不需要时效管理,所以大夫能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同时该数据能够在门诊、住院等各个环节共享和补充,让任何接诊医生对患者整个病情一目了然。

可见,第三种路径在满足临床工作的前提下,解决了数据正确的结构化采集、质控整理等环节。其采集的数据质量远远大于传统路径和方法。但其挑战性也极大,没有临床主任、信息专家和厂商工程师的参与配合,只能是雾里看花。好在花开又花落,我们在一些科室获得了1年多的实践,也获得了近3000例数据。可以乐观地预期,游离在医院信息大陆边缘的科研孤岛,可以慢慢接受统一。

推荐访问: 拿什么 临床 科研 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