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新媒体工作“三个着力”使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

新媒体工作“三个着力”使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

时间:2022-05-14 08:00:07 浏览次数:

摘要: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各类新媒体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本文从着力搭建平台,抢占新媒体阵地;着力建强队伍,发挥高校各类专业人才优势;着力筑牢根基,发挥思政课教育主渠道作用等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研究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在思想政治指导下来开展对人的教育团结工作。它的目的在于改造、培养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能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有效地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国家和社会服务。[2]

新媒體的出现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网络信息采集、发布的门槛降低,让人人都有了麦克风,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这就让网络信息环境变得错综复杂。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通过新媒体接触世界的同时,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严重挑战和冲击了人们价值观的培养;新媒体具有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使用人数多等特点。西方敌对势力收买、诱惑少数国内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利用新媒体恶意毁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的领导,宣扬所谓的民主思想……在网络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传播方式得到创新,效率也极大地提高。视频、图片、语音等信息传递方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让受教育者喜闻乐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与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方法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平等、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思想观念与情感意识的交流和探讨,达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新媒体可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受教育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只要能用新媒体上网,就可以接触到思政教育的内容。总之,新媒体的出现,让思政教育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摆脱了时间、空间束缚和费用上的巨大负担,有效提升了效率和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扬长避短发挥新媒体优势。

一、着力搭建平台,抢占新媒体阵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受到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最新数据显示,微信的每月活跃用户超过了9亿人,其中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90分钟,而60%的主流用户群体集中在15—2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包含了高校的学生群体。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也是微信等新媒体的活跃用户。因此,新媒体有效覆盖了大学生群体和高校教师队伍两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

一方面要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矩阵。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为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受到高校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积极开通了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高校的各学院和部门也在结合职能工作积极打造各种新媒体服务平台。在学院内部,可以号召各专业和班级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高校可以成立新媒体联盟,将这些新媒体资源力量整合起来,开展思政教育方面的互动和联动,形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媒体矩阵。这种整合新媒体资源的尝试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2014年12月,北京大学在学生工作系统现有组织力量的基础上,整合其他系统的各种力量资源,批准成立了北京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并推出了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这一极富时代特点的工作试点模式。四川大学也于2015年成立新媒体联盟,集合校内各单位和有影响力的师生新媒体,形成主动宣传、回应热点和舆情的互动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抢占舆论空间。一是唱响“主旋律”。在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中,要紧跟中央媒体的报道,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将党和国家的声音通过新媒体矩阵放大,传递给每一个师生,培养师生关注时事的习惯和爱国爱家的情怀。比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我国首次在建军节举行了朱日和大阅兵,展示了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军人的威武气势。高校的思政新媒体矩阵就可以将这一盛况传递给更多的师生,激发大家的国家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高校可以通过思政教育新媒体联盟矩阵,将这些榜样宣传出去,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学习榜样,形成勤奋求学,成才报过国的良好风气。三是要针对师生关注的思政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和分析,答疑解惑,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广泛传播,引领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在谣言面前,坚定理想信念。

二、着力建强队伍,发挥高校各类专业人才优势

高校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各方面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是思政课堂教育的排头兵。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道路建设有全面科学的研究,要鼓励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通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就学生关心的党和国家建设、治国理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中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的解答,还可以通过思政教育新媒体矩阵进行传播,扩大影响的范围,为更多的学生答疑解惑。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个人情感、未来职业选择、个人理想追求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正确科学合理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高校辅导员与青年大学生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都有准确的把握,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既要开展好线下的工作,更要用好新媒体,打造一批学生交心知心的网络沟通人,鼓励他们积极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来为青年学子的人生成长指路引航。

高校文史哲相关学院的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传播者。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积累,以及理论素养。通过鼓励他们开通个人新媒体,与课堂教育相辅相成,还可以通过思政教育新媒体矩阵的推广,打造学生喜爱的文学和史学大V,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发掘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重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骨干的力量,定期组织学生团队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形成调研报告。针对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需求,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丰富新媒体活动,形成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工作举措。

三、着力筑牢根基,发挥思政课教育主渠道作用

新媒体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更多主动权和参与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创新发展,发挥思政课教育主渠道作用,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才能提高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一是要化整为零,慕课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新媒体的兴起,让学生的时间碎片化分解,思政课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化整为零,方便学生灵活选择和学习。比如在清华大学的思政课慕课课堂,一个章节的内容被“切碎”,分解为符合阅读习惯的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被制作成7至15分钟的独立视频。除了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基础视频资料,还提供了课程讲义、线下讨论课、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就像在饭店点菜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不同的菜单。

二是要创新形式,让思政课“新”起来。在新媒体时代,图解、音频、微视频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创新内容呈现形式,主动贴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打造学生喜欢的新媒体产品,才能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OMG創意工作室打造品牌栏目“思政1分钟”,通过轻松幽默的口吻、浅显直白的语言、简单可爱的漫画,解读两学一做、四个全面、核心价值观、团委是什么等内容,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塑造典型,让思政教育“亮”起来。新媒体时代,创新无处不在。有独特风格和内容的思政教育才能“亮”起来,才能打动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比如,江南大学思政专家、人气教师唐忠宝博士的《宝哥说》是一档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学生困惑,帮助青年成长为宗旨的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节目。它从集中讲演延伸至分散沙龙,从线下活动延伸至线上推送、互动,还将现场内容转化成系列慕课和电子微刊,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如今,新媒体已经融入到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政需要在平台、队伍、内容建设方面与新媒体正真融合起来,才能让思政教育“入脑又入心”。

[参考文献]

[1]宋红岩.媒介嬗变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

[2]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3]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08).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推荐访问: 工作 着力 高校 媒体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