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伊通河调研报告汇总

伊通河调研报告汇总

时间:2022-01-17 13:54:05 浏览次数:

打造伊通河水系提高生态环境水平

提升城市景观效果

摘要:

本文分析了伊通河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建立伊通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综合体系,制定伊通河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加快污水资源化和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等对策。

一、伊通河现状

1. 伊通河水系基本情况

伊通河是长春市的母亲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饮马河的最大支流。伊通河源头在伊通县河源乡(原板石庙乡)

1

青顶子山北麓,流域范围包括:伊通县全境、东丰县那丹百镇,长春市六个区,农安县全境,公主岭响水镇、大岭镇、范家屯镇、杨柳镇、永发乡、和气乡,德惠市三胜乡、万宝镇、郭家镇、天台镇、边岗乡。流域面积8440平方公里,全长342.5公里,其中伊通110.5公里,长春市区23公里。其中游(距长春市16公里处)修建的大型水库——新立城水库是保障长春市城区安全和提供城市水源的重要水利枢纽。此水库建于1953年,总库容5.92亿立方米,新修订的长春市防洪规划区域从新立城水库坝下到万宝拦河闸,总长48.82公里。在新立城坝下至南三环桥长19.59公里。南三环桥至四化拦河闸为防洪建成段,长16.35公里,下游四化拦河闸至万宝拦河闸,长12.88公里。据统计,防洪规划区域内共有大小8条河流汇入伊通河。主要是小河沿子河、鲶鱼沟、农大明沟、永安沟、东安沟、杨家崴子明沟、团山子明沟和翟家明沟。共有12座自流涵洞,12座强排泵站,还有25个马路雨水吐口。

2. 伊通河水系环境现状

从1988年开始,长春市沿伊通河相继组织实施了一批污水截留工程,共铺设污水干管18.6公里,但并未有效防止伊通河的水体污染。影响伊通河城区段水环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直接排入河道污水的排水口有10处。明沟中净月开发区的农大排水明沟、经济技术开发区鲶鱼沟、杨家

2

崴子明沟工业、生活污水量大,污物多,直排伊通河。位于净月开发区的南三环雨水吐口、王帽屯涵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支线、二道区的二货运吐口、东荣排涝站也有较大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伊通河。这些污水的排入是造成伊通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2)污水截流干管和支管由于年久失修,淤积、损坏、堵塞严重,从07年6月至今,已发现漏点70多处,一些新漏点在河道内随时出现,调查维修都很困难。由于管道有漏点,在管道压力小时,河道水进入管道,使河道蓄水水位下降,在自由闸和兴华闸区段内情况最严重;相反管道水压力大时,污水进入河道,污染水体,这也是造成伊通河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3)阶段性排入污水的明沟和雨水吐口。除去经常排污的明沟和吐口外,余下的雨水吐口和有闸门控制排水明沟、排涝站都不同程度存在不定期排出污水、污物,造成水质污染。另外,我市受季风影响,枯水月份多,来水不足,加之污水渗入,水体变质大。

(4)东排洪沟和翟家明沟对伊通河水体也有一定污染。污染源主要是热电二厂、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东郊部分水泥制造及制品厂和大成玉米加工企业等。

3. 伊通河城区段建设情况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建设已经逐步完成了防洪工程、污

3

水截流工程和风光带工程建设。

防洪工程建设情况:从1985年至今,伊通河城区段已基本完成了南三环桥至四化拦河闸15.78公里的防洪工程建设任务,共修建堤防32公里、砼和浆砌石护岸墙39.65公里、整治疏浚河道15公里、修建拦河闸(坝)5座、排涝站10座、涵闸12座、1条暗涵(杨家暗涵)及3条排水明沟(鲶鱼沟、永安沟、东安沟),铺装人行方砖步道1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亿元。主体防洪工程标准达200年一遇。

污水治理情况:1992-1996年,对伊通河进行上、下游污水主管道延伸,支线管道配套和在下游修建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9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时,根据城市污水排量增加,在原干线管旁增加同样规格的一条管线,形成双排污水管同时运行,管线总长度19.2公里。目前正在将污水管网外移风光带工程建设情况:伊通河风光带工程建设主要依据2004年4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春市伊通河城区风光带总体规划》,该规划范围:南起南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四化拦河闸,包括两岸堤线以外的滩地及堤线内的50

米防护林带,总长18.75公里,面积1414公顷,其中水面495公顷,滩地553公顷,防护林带366公顷。目前,已完成规划中的卫星桥至四化拦河闸24个景园中的23个景园建设,基本完成了24个景园之间连接段的绿化美化工程。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景观效益。

4

二、存在问题与治理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伊通河的防洪功能和景观功能已得到充分体现,但目前河流已经长春市承泄天然降水和排放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主要通道,水体污染、河道淤积、生态环境欠佳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如何打造伊通河水系,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提升城市景观效果就是此次调研的主要课题。

(一)兴利除弊,修筑生态型护岸

伊通河长春市城区段基本建成段15.78公里的河道,采用过三种护岸形式。

(1)干砌石护坡

在1986-1997年间第一次治理时,自由桥至东荣桥段采用了干砌石护坡的方法,护坡的坡度为1:1.5,上、下两端各有80cm高50cm宽的浆砌石挡墙,不适宜北方采用,加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目前已全部改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

(2)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

1997-2006年,伊通河卫星桥至四化桥段护岸,在第二次综合治理时全部采用了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岸形式,挡墙顶宽50cm,底宽3.6-4.8m,高度4.5-10.5m,其中1.8m 埋于地下防止冻胀,目前由于受河道蓄水等原因影响,引起了冻胀不均匀,部分区段已产生了倾斜、损坏情况。

(3)砼球生态型

5

在2007至2008年完成的南三环桥至小板桥的治理工程中采用了砼球生态型护坡形式,既蓄水线以下采用钢砼护坡,水面以上采用生态砼球上覆土种植紫花苜蓿草的方法,坡度均为1:2,运行两年来表观良好。与此同时对小板桥至自由桥段的浆砌石挡墙进行加固,既在原有浆砌石挡墙外侧加固一层钢砼,厚度20cm,主要是为防止原有浆砌石挡墙的倾覆。

在长春市伊通河综合治理中,河道护岸形式的选择上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型护岸,多采用乔、灌、草本植物相结合形式。尽量保护和利用原有的自然河岸,避免过分直线形式的河道形态、避免河床材料的单一化、避免河岸的固化和护砌,在确需护砌的河段,采用多种人工自然性河岸,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段选择不同的护岸形式,如在伊通河城区南段(南三环桥-南绕城高速桥)考虑水流缓、水量少等因素可采用植物型自然护岸。在城区的比较宽阔地段也可采用此种形式。考虑到北方寒冷气候的因素,在植物的选择上应符合适用性原则。既要选择符合滨水自然植被的生态习性以及抗逆性强的植物;又要选择防风抗涝的,适应北方寒冷气候的植物。如紫花苜蓿、二月兰、花菖蒲、萱草、红车轴草等[3]。在已建成浆砌石护岸段(自由拦河闸-永宁桥)间,考虑到岸边狭窄等因素可采用梯田式种植台护岸形式,同时考虑常年蓄水

6

高程(193.8)及20年洪水线高程(195.73-193.04)影响,一级挡墙应设计为(194.1-193.1)间,挡墙采用透水的砼砌块,在两级挡墙间种植水生植物。在桥梁两侧由于水流快高差大等因素可采用复式断面垂直绿化形式。

通过对现有护岸的改造和新型的生态护岸的建设,同时将现有的洼地建成大面积的湿地,可使伊通河成为长春市最大的氧吧、加湿器和城市的生态轴。现在,国外许多国家已充分认识到硬质材料的护坡与护岸结构对城市河道的许多

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人工改造河道的弊病和隐患也越显突出,开始大力推广河道自然岸线恢复和生态治理工作,使河流能更好的造福于人类。

(二)标本兼治,控制水体污染

伊通河城区段水质监测情况:环保部考核伊通河城区段的国控水质监测断面为四化桥处,水质控制和考核目标为地表水V类标准。监测结果表明:伊通河城区段污染严重,水质长年处于劣V类状态。其中2005年COD浓度为107.2毫克/升为;超标1.68倍;2008年为81.7毫克/升,超标1.04倍;2009年1-7月均值为107.6毫克/升,超标1.69倍。

问题分析:

1. 管网设计不匹配缺乏统筹规划

(1)虽然有《长春市总体规划》和《长春市地表水系规划》、《长春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对各水系治理有宏观

7

指导性意见,但未编制综合整治专项控制详细规划。

(2)排水主干管问题严重。伊通河城区段排水主干管布设在河道内,正常蓄水时,水位高于两岸部分吐口和明沟,淹没吐口,河水倒灌。北郊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时,河水通过漏点进入截充干管,增加了处理量,超过了设计处理能力。运行不正常时,管线压力增大,干管内污水大量外溢,直接排入水体。目前,大部分主干管已沉降,接口因冻胀破裂,难以正常维护。

(3)排水管网不匹配。区域管径上粗下细,致使部分污水不能正常进入市政管线,通过其它渠道进入水体。市政管网雨污合流制(31%)、分流制(69%)并存,新老城区和部分区域上下游管网没有对接贯通。

(4)由于原体制问题,尚未建立新立城水库、伊通河“调度水资源,维持江河合理流量,维护水体自净化功能”的制度机制,造成伊通河常年基本是“一潭死水”,水体自然净化能力较差,河道难以实现生态修复。

2.直排混排污染水体,没有彻底污水截流

伊通河城区段共有吐口66个,其中在27个排污口中就有10个是污水直排口,雨污混排口6个。

3.污水处理率不高,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

目前城市建设加快,而污水处理设施则相对滞后。区域性管网铺设跟进不够,污水收集率低;部分污水未经集中处

8

理直接进入水体,污水处理率低。随着东南污水处理厂的试运行,能够缓解污水污染水体问题。

建议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水质,造福百姓”为目标,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区域联动、部门配合,采取“两岸全面截污禁排、河道干管优先改造、城区管网配套贯通、合理布局治污设施、建设水系生态屏障、提升自然净化功能”等措施,为打造长春城市生态轴消除隐患。

(三)完善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河流不仅在水利方面起到防洪减灾、供水兴利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还是沿河地区人群与生物集结的场所及人文历史发展的载体,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河流景观不完全是自然演替过程的产物,城市河流景观由于人类太多的介入,它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综合体,在与人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被人类注入了不同的文化色彩,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景观,它包含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和其它方面的含义。为了充分发挥城市河流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中我们应加强关注并挖掘滨河地段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内涵,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河流景观,

9

展示城市的特色面貌,提升城市的品位。

截至目前,已完成规划中的卫星桥至四化拦河闸24个景园中的23个景园建设,完成了24个景园之间连接段的绿化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235.2公顷,栽植乔木16.7万株,灌木13.8万株,草坪41万平方米。随着城市的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为越高,风光带景观建设也要不断提升完善。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态一期治理工程,境静园建设和城市风情园的提升改造,正是适应发展的需要。目前《伊通河风光带完善保护利用规划》正在编制中。

(四)建设湿地,打造城市生态轴

新立城水库由省管划为长春市管辖,对统筹谋划伊通河生态前景和统一调度水量分配具有重大意义。市委、市政府本着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确定建设新立城水源地湿地、南溪湿地和北湖湿地等,是科学的决策。只有通过湿地的建设,才能真正使伊通河成为长春市的生态轴线。

对伊通河综合整治,是城市发展的需求,更是打造伊通河水系,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提升城市景观效果,造福百姓,惠及民生的需求。

10

推荐访问: 堤防工程调研总结报告 通河 调研报告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