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工作总结 > 好人主义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2020

好人主义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2020

时间:2022-01-08 12:55:59 浏览次数:

好人主义的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3篇

在对天津市的专项巡视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政治担当缺失,党的领导弱化。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政治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盛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政绩观有偏差。

做一个好人,这是人们普遍称道的。但奉行“好人主义”,这却是被人们共同鄙视的。一个普通人,奉行“好人主义”,倒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也奉行“好人主义”,那不仅害人害己,也害了党的事业,坏了人民的福祉。

官员中的“好人主义盛行”,就其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给自己留后路。这种官,对原则问题不按原则办,对干部管理,不按章程办,对违规违纪者不按规定办,不得罪人或尽量少得罪人,多栽花少栽刺或尽量不栽刺,利用手中的权力多交友少树敌或者尽量不树敌。认为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得饶人处且饶人,能给方便给方便,担心以后自己官远不济,他人落井下石。这种官,没有党性原则,没有党员干部素质;没有领导者的责任感,更没有使命感;没有胸怀,没有志向,更说不有什么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这种人,在官场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猾头。二是怕引火烧身。这种官,自身底气不足,心中有鬼,抓事不敢狠,得过且过,保稳定,求平安;管人不敢严,你好我好,讲感情,重义气,拉圈圈,抱团团,生怕得罪了某人而揭自己的底,翻自己的账,出自己的丑,坏自己的名,甚至担心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毁了自己的人生。这种官,虽能日谨一日,战战栗栗,但

其目的只是为了明哲保身,根体不可能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更难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中,应该说是官场中的“暗障”。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有其职,就得尽其责,赋其权,就当干其事,就得有作为,敢担当。官场中的“好人主义”,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发展,不利于我们的政治生态建设,不利于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应当彻底整治,实行“零容忍”。

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乏、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到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能从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沉睡”,做老好人、明哲保身、你好我好上找到原因。

好人主义是不讲道德的表现,更是不讲党性、不讲党纪、不讲党规的体现。党教育培养一名党员干部不容易,如果领导干部对其成长不负责、不担当,不敢批评、不敢问责,导致党员干部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思想作风方面出了问题,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本人以前的一切努力就毁于一旦。

严管就是厚爱,问责就是警醒。唐代御史韦思谦曾说:“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各级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担当着管理、教育、监督的职责。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干净,还要纯洁队伍;不仅要管人管事,还要管思想管作风;不仅要遵守党规党纪,还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如此,才算尽到主体责任、管理责任、领导责任。

铲除好人主义,关键在于落实问责的“严”“实”精神。对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同时,要坚决落实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的领导干部,不论其是否调离或转岗、提拔或退休,都应当对其严肃问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这个要求,对于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让担责尽责成为自觉,才能清除好人主义,确保党的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好人主义的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

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7月14日中央召开座谈会,研究新形势下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古人讲,“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从上个世纪80年代“知识导向”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任用青年才俊,到今天“实践导向”的“宰相必起于州部“,严格培养年轻干部,我们党历来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如果说当年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今天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离不开年轻人的拼劲儿和闯

劲儿,离不开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年轻干部成长,既要靠个人努力,更要靠组织培养。如何培养,大有学问。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正所谓“严是爱、宽是害”,培养年轻干部,不等于哄着、护着、捧着,坚持严字当头、从严管理,才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道屏障。实践表明,“镀金式”“温棚式”的培养,造就不出堪当大任的好干部;年轻干部不经过艰苦磨练,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

“早熟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要走的路很长,面临的诱惑很多,严格要求是最好的爱护。缺乏严格的监管约束,“年轻得志”就容易成为“得意忘形”。2013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干部贪污贿赂案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达291人,其中25岁以下新进人员就有27人。试想,对他们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如果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摔跟头了。避免好人主义,不搞一团和气,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让年轻干部有所敬畏、有所戒惧,避免成长“黄金期”变成干部“危险期”,这才是真正对年轻干部负责、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

我们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为了出大官,而是为了干大事。不经历非常之事,难以成非常之才,避免好人主义,就要从严培养。现在,一些地方对要培养的干部“苗子”百般呵护,为他们设好台阶、铺好路

子,而恰恰忽略了基层岗位和艰苦环境磨练这个重要环节。有的年轻干部粗看起来经历很丰富,但仔细一看,每一个台阶的时间都很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且都不是吃劲的岗位,没压上担子,自然也就收不到效果。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今天的年轻干部,尤其需要补上基层和实践这一课。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既然是选拔好干部,就要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重用、考察、培养,不能放在最富裕、最舒适的地方露头露脸,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只有经历过基层一线的摔打磨砺,才能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只有到重要台阶和关键岗位上去挑重担,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只有多“墩墩苗”,沉下去、融进去,年轻干部才能显示出其厚重,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

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要求不严造就不出好人才。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干部,核心是从严选拔干部。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官瘾太重、升迁欲太强,就难以保持谋事的平和心态和干事的持久激情。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如果热衷于搞自我设计,醉心于“晋升路线图”,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如果只善于风险评估,分分钟都算计投入产出,干事风险绝对不沾边,责任问题绝对不沾身,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离不开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鲜血液。补充新鲜血液的前提,是严格“验血”,合格后方能使用。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我们就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好人主义的问题表现及整改措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田玉祥在参加一次大会时,身穿一件打土豪分来的皮大衣,头戴绒帽,手戴三枚金戒指,脚蹬大皮靴,十分“扎眼”。任弼时看在眼里,会后找田玉祥谈心:“小田,你当了人民的县长。你可不要忘记自己是铁匠出身啊。一个革命者,要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战士的本色,只有这样,才能革命到底!”

干部身上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及时提醒、批评、制止,防病于未发,治病于未起,是我党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正是靠着这一“法宝”,严在平时、严在经常,修枝打叶、纠偏纠错,治患疾于“未”,断诱惑于“始”,绝蜕变于“隐”,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好人主义”,致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等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日用品”成为了“稀缺品”。有的对干部身上出现的“小毛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该拉脸时拉不

推荐访问: 团青工作中问题及整改措施 好人主义 整改措施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