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原土著胡子鲶的稻田高产养殖技术

高原土著胡子鲶的稻田高产养殖技术

时间:2022-05-19 13:05:06 浏览次数:

[摘 要] 通过总结高原土著胡子鲶稻田养殖的实践经验,从土著胡子鲶的形态、生理、特征、生活特性,结合稻田田块选择、稻鱼工程建设、鱼种放养及饲养管理、安全使用农药等稻田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陇川县土著胡子鲶高产高效的稻田养殖技术,从而为促进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

[关键词] 土著胡子鲶;稻田;养殖;技术

陇川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全境由高黎贡山余脉纵贯,地貌特征为“三山两坝一河谷”,东北高峻,西南低平,最高海拔2618.8m,最低海拔780m,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总长752.85k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降雨量为1595mm,年日照数2316h,陇川县水产养殖面积681hm2,陇川县拥有水田1.24万 hm2,土地肥沃,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可适宜发展稻田养殖近5333 hm2。稻田养鱼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立体生态农业综合模式,发展稻田养殖可以充分发挥稻田养殖的节资、节肥、节药、节工、节地和增肥、增粮、增鱼、增收的作用。在省渔业处大力支持下,陇川县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水产品产量连续增长,在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派出的专家指导下,自2000年开始推广实施稻鱼工程,以主养品种为:鲤鱼、鲫鱼、罗非鱼及本地土著鱼等名优品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效益增加。近年来,我县稻田养鱼采取以稻鱼工程、结合菜篮子工程实施,以精养示范为重点,认真抓好稻田养鱼各项综合科技措施,促进了稻田养殖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我县生态水产品供给能力。2012年全县鲜鱼产量达7365t,稻田养鱼总产量达到800t,总产值960万元,当年全县实施稻田养鱼面积达2055.3 hm2,其中:一般稻田养殖面积1888.7 hm2,单产21.2 kg,产量600t,产值720万元;稻鱼工程实施166.7 hm2,单产80kg,产量200t,产值240万元。土著胡子鲶稻田养殖面积10.4 hm2,产量5.49t,产值27.46万元,其单位产值是常规养殖品种的1.83倍、其效益是稻鱼工程养殖常规品种的1.89倍,每亩鱼纯收入达850元,稻田养殖土著胡子鲶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出来。

一、稻田养殖土著胡子鲶前景

土著胡子鲶(Clarias fuscus)在分类地位上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胡子鲶科(Clariidae)s fuscus胡子鲶属(Clarias),地方名:俗称塘角鱼、塘虱、挑手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的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土著胡子鲶又名挑手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富营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血、滋肾、调中、兴阴之功效,故被视为滋补食品,为产区民众所喜爱的上好的水产品,被是德宏州及我县作为招待嘉宾的特色经济产品,市场价达到每kg50~60元,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当土著胡子鲶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其生长快,产量高,生活力极强,可在其他鱼类不适宜生活的缺氧小水体里正常生长,尤适宜于农家庭院小水面及稻田推广养殖,适宜长距离运输,加上土著胡子鲶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及大规格苗种能够批量解决,更是作为我县当前重点推广的稻田养殖品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土著胡子鲶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1.形态特征

胡子鲶鱼体细长,鱼体表光滑无鳞,富有黏液,头部扁平,头后侧扁口宽、横裂、微下位。上颌较下颌稍突出。吻短而宽钝、唇厚。有四对须,其中鼻须一对,上颌须一对最长,末端接近或超过胸鳍基部,下颌须二对。眼小,前侧位,具活动眼脸。上下颌和锄骨上密生绒毛状细齿,背鳍、臀鳍均长,两鳍后端在尾处上下相对。胸鳍小近圆形,有一对坚硬的棘刺。腹鳍小,伸达臀鳍起点。尾鳍圆扇形。体色一般呈褐黑色或棕黄色。腹部色泽较淡,体侧散布一些不规则的白色小点。

2.生活习性

土著胡子鲶为底栖性鱼类,多栖息在田间、沟渠、稻田、河川和湖泊等淡水水域。具有钻穴居和聚居的习性,经常数十尾乃至数百尾聚集钻栖在塘边管道、洞穴、缝隙之中,惧怕强光,白天多穴居,夜间多活动及摄食。对水质恶化的水体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能生存于其他鱼类所不能生活的缺氧水体。但耐塞能力较差,在12℃以下,既不能活动,又不摄食,处于冬眠状态。最低临界水温为4℃,最高极限水温为34℃,生活的适水温范围为25~33℃。在14℃以上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活动频繁,摄食旺盛,生长加快。

3.食性

土著胡子鲶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以捕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幼虫及其尸体、腐败碎屑为食。也摄食植物的细嫩部分及腐殖质。具有群聚争食的习性。人工饲养时可投喂废弃的动物内脏、蚕蛹等作为饲料,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麸、包谷面、螺丝等。当幼鱼长到3cm时,便捕食水生昆虫,体长7~8cm时开始捕食小鱼、小虾等食物。胡子鲶很贪食,但同时又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其摄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三、土著胡子鲶稻田养殖技术要点

1.田块选择

要求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洪水不淹、天旱不缺水、阳光充足、保水、保肥的能够集中连片养殖的稻田。

2.稻田工程建设

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鱼窝)。把选好的田块加高田埂为0.5~0.8m,加厚到0.5m,在田间开挖鱼沟、鱼窝,一般可挖成“一”字型,“十”字型,或“田”字型,沟宽1~1.2m,深0.4m;渔窝开挖在田中央或田四角,并与沟相通,可挖成圆形、方形等形状,深1.2~1.4m,面积2~3平方米。鱼沟、鱼溜占田块面积的5~10%为宜。并投放足够的基肥,培肥水质,为鱼种提供充足的饲料基础

3.防逃设施

进出水口及拦鱼防逃网设施设置。进排水口一般设在稻田的两个对角上,以便水流均匀、通畅水体交换。进水口一般宽0.4~0.5m,排水口为0.5~0.8m。拦鱼设备采用竹子编成栅或用嵌有尼龙纱窗的框架;也可以在进出水口用加工好的大竹筒加工而成,并用细泥龙网片包扎好,以防鱼外逃和天敌进入。防逃网选用高度0.6m聚乙烯网片。具体方法是:首先在田埂的1/3中央开挖一条10~15cm的小沟,在小沟内每隔100cm,插入田埂20cm一根直径1cm竹桩,然后将网片用细铁丝把所有竹桩顶部连接加以固定,将网片底部埋入小沟内,用泥土压紧压实,使网片展开高40~50cm,在田埂四周上形成一道围网。从实践情况看,使用网片具有成本低、通透性好、防大风和防暴雨水溢出等优点,管理好的话可以连续使用三年;

4.鱼种放养及饲养管理

(1)消毒杀菌

鱼种放养前10~15d每亩用15kg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田均匀泼洒,杀灭有害生物和病毒菌。

(2)培肥水质

每亩投放农家用肥200kg,培肥水质,为投放鱼种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建好鱼的栖息场所

在鱼窝底部放几根掏空竹节的大龙竹筒或塑料管、旧轮胎,并将其固定,同时在鱼函(鱼溜)的水面上放一些水葫芦浮萍既可以起到遮荫、降温避暑又可作为鱼的栖息场所。

(4)投放鱼种数量和规格

秧苗返青后,即可投入鱼种。稻田高产养殖的放养规格,是高产养殖成败的关键条件。高产养殖放养规格应是5cm以上,5cm以下的成活率低,选择大规格鱼种,要求个体整齐、体质健状的土著胡子鲶每亩投放鱼种500~600尾(约5kg),规格为25~30尾/kg,还可少量搭配澎泽鲫、银鲫。投放鱼种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3~5min,或用25PPm的高锰酸钾浸洗,可预防鱼病发生。

(5)饵料投喂

每天投喂2次,清晨7:00~8:00时、傍晚21:00~22:00时各一次。用切碎后的动物性饵料,如螺蛳、河蚌、蚯蚓及动物内脏废弃物或植物性铒料如豆渣、包谷、油饼类、糠麸类等投喂,投饵量占鱼种体重的5~8%。

(6)水稻安全使用好农药

由于土著胡子鲶鱼对农药非常敏感,稻田施农药时,必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首先是在水稻秧苗移栽前对秧苗喷施预防性送嫁药,以防将病菌带入大田,从而减少用药。其次根据当地水稻种植实际及水稻常见病害,结合实践经验,可以选用的药物有:防治稻瘟可用:三环唑100g/亩,富士一号100m/;防治稻飞虱可用:可用吡虫啉、扑虱净,用量30g/亩;防治白叶枯病可用溃枯宁30g~40g/亩。三是安全有效的施药方法:为保证鱼类的安全,施用农药前先清理蔬通鱼沟、鱼窝,加深田间水位7~10cm;施用农药时,粉剂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乳剂在露水干后喷洒,并尽量将农药喷洒在水稻上。喷药后若发现鱼类不适,应立即加注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的药物浓度。

(7)田间管理

鱼种放养后要坚持每天早晚巡田检查,查看稻田水色、水位、鱼的吃食活动情况,同时认真仔细查看田埂是否有通漏,网片是否完好无损,进出水口是否通畅,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8)适时起捕

稻田养殖土著胡子鲶起捕时间应在收割稻谷前撤水时起捕成鱼即可上市出售。起捕方法:先在进水口设置一网兜,然后到夜晚时,进出水口同时进排水,利用土著胡子鲶鱼抢水特性,重复几次就可以集中捕获;捕获的成鱼也可在池塘暂养到淡季出售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邬国民.特种水产养殖.1990.

[2]倪达书,汪建国.稻田养鱼的理论与实践.1990.

[3]倪达书,汪建国.我国稻田养鱼的新进展.1988.

[4]戈贤平,蔡达逵.淡水养殖技术手册.2005.

推荐访问: 土著 稻田 高产 胡子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