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乌克兰民歌的音乐风格与技法研究

乌克兰民歌的音乐风格与技法研究

时间:2022-05-18 18:30:06 浏览次数:

【摘要】:乌克兰民歌是乌克兰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音乐体系上的珍贵的音乐成果。对乌克兰民歌的研究有利于更加完整地了解乌克兰音乐风格体系,对不同的音乐元素进行排列组合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性之一,本文分析了乌克兰民歌的音乐风格与技法特点,旨在通过优秀民族的音乐学习加强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教育。

【关键词】:乌克兰民歌;音乐风格;技法研究

乌克兰民族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秀的乌克兰人民创作了大量美妙动人的民歌作品,成为了民族历史上优秀的民歌代表。早期的乌克兰民歌产生于宗教祭祀,用来对祖先与神明进行祭拜,属于一种原始的宗教活动。因此早期的民歌多含有表演的因素,在音域表现方面比较狭窄,旋律多在三度以及四度进行,比较平稳。在经济文化社会逐步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民歌经过了创作艺人的不断加工与口头相传,针对不同的生活形成了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例如反应劳动人民生活的劳动歌曲,反应战争题材以及英雄人物的史诗歌曲,以及对于美好爱情向往与人民生活进行反映的生活歌曲。乌克兰民歌表现力非凡,通过优美的旋律直接对感情进行表达,乌克兰声乐套曲是世界音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

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乌克兰民歌在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形成,以“悠长歌”的方式出现。女性演唱者比较多,由单声部与多声部共同合唱的方式组成,单声部在表现旋律上舒展优美,多声部合唱上则以含支声与衬腔复调的形式出现,在节奏表现上比较徐缓自由,注重于感情内在的细腻抒发。

乌克兰民歌在音乐体系的划分上属于犹太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犹太音乐特点。在对乌克兰民歌的音乐风格与表现技法的研究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乌克兰民歌的旋律语汇来源于宗教圣歌,其次是乌克兰民歌的独特调式—变体的古调式,最后是乌克兰民歌中独特的节奏型,下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乌克兰民歌的旋律语汇来源于宗教圣歌

乌克兰民歌产生于宗教圣歌,最早产生于塔木德时代,从所罗门圣殿与第二庙宇流传下来的。在公元500-800年间,由马索里人建立了一种明确的文字记载对圣经诗文进行标注吟唱的一种记谱法。这种重音标注方式在早期阶段只是一种解说与图解,在发展的后期阶段才代表不同的音符。因此这一阶段并不是按照曲谱进行演奏,而是在一定的题材之下进行的有范围的即兴演唱。

苏格兰民歌具有很强的线性思维,一般由短小的动机组成旋律。通过节奏的加强表现韵味的独特,提升张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音乐的环绕式音型方面、在追尾式音型方面、使用大量的重音以及加强装饰音的使用,下文从这四个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与论证。

1.1在环绕式音型方面。

在环绕式音型方面缺少停顿的上下浮动的动机音调,主要是根据音乐的不断反复进行环绕式地上下级进,造成一种荡气回肠上下翻飞的感觉。例如苏格兰民歌在在d自然小调上使用了几个短小的动机,核心在于螺旋式的骨干音,在二级进度的上下音调方面采用了比较简洁地处理方式,通过节奏的抑扬顿挫增加了乌克兰神韵。

1.2在追尾式音型方面。

乌克兰民歌使用了头音与尾音进行相连的追尾式音型。在音调上选用了半音、余音以及包含增二度的二度上下行音调,增加了音调的表现力,富含乌克兰音乐语言。例如别列果夫斯基创作的《乌克兰民间歌曲》中的118首片断音调[2]。

1.3使用大量的重音

乌克兰旋律比较显著的特点是有丰富的重音,往往使用各种不同时值的附点音符与切分音增加旋律中突然出现的重音,增加情感的丰富表现。例如圣歌 《诗篇》 中的有关韵律。

1.4加强装饰音的使用

乌克兰民歌为了提升旋律上的表现力,加强了对于倚音、颤音、滑音等的使用。因为乌克兰旋律在表现上偏向于短小,装饰音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表现的层次感提升乐曲的推动力。这与乌克兰民族乐器的选用上有着直接的关系。乌克兰民族在演奏中使用了一种类似于黑管的乐器,演奏过程中会产生快速的颤音式类似于“叭啦叭啦”的节奏,乌克兰民歌经常使用这种乐器来提升装饰音。

1.5乌克兰民歌的特点

乌克兰民歌選用了比较优美简洁的旋律,把自然的感情充分地融合进歌词与音乐中间,为了充分表达歌词的涵义,使用了单词中的重音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篇幅一般不长,采用段落比较多的表达形式,对于相似的主体选用了反复的音乐动机来表达使用了分节歌的形式。

例如比较有乌克兰民族特点的音乐《小江春水》,反复地使用了重复的旋律来表达情感。在分节歌中使用了比较泛化的音乐动机,歌词比较押韵,对于歌曲中的关键词“命运”在段末的结尾部分进行了重点地表达,并把女孩的命运与哥萨克的命运进行了很好地融合,使得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歌曲内容中所蕴含的感情。

这种类型的分节歌采用了重复的旋律促进声乐技巧的表达,传统的声乐课堂上比较注重发声技巧的练习,乌克兰民歌对此有所突破。在短小的旋律中使用了比较丰富的情感,加强音乐情绪的多彩变换,对于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刻地表达,在音域的高低与宽窄上比较适中。乌克兰民歌中的呼吸与语音比较适合声乐训练与学习,呼吸是进行发声的重要支撑,为了加强音乐演唱的宽广动听以给观众带来美好的享受应当积极加强对于呼吸的训练,乌克兰民歌中的训练比较完整与连贯,这种旋律的连贯就要去在口齿的表达上比较清晰,比较有利于呼吸的训练。

2.乌克兰民歌的独特调式—变体的古调式

乌克兰民歌在旋律表现上与大调和小调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具有很明显的古调式的特点。主旋律线在表现方式上在小调与大调之间进行浮动,在乌克兰民歌的开始部分,对于同一个音节采用了重复的方式进行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具有明显的古调式的特点。乌克兰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发展历史,并不像中华民族这样具有稳定的发展历史,在民族音乐体系上完整性相对比较低。乌克兰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影响的程度比较严重,附近的民歌体系对于乌克兰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影响力乌克兰民歌的独立性,同时受政治上的影响,音乐艺术在传统保留上的程度比较低,与政治上的历史时期的割裂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对比情况,在音乐体系的传承上相对性比较差。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犹太民族在受到外来影响对本民族的音乐体系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族音乐的多样化,使得乌克兰民歌積极吸收外来的积极有利的音乐元素对本民族的音乐体系进行重建,这种重建不是对原有的音乐风格的一种重新架构而是从民族精神的内核出发,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心为核心对附近的民族文化进行养分上的吸取,充分发扬与保持本民族的特点,通过吐故纳新来加强乌克兰民歌的民族特性[3]。

乌克兰民歌在独特调式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四个特点。

2.1 在自然小调的使用上

别列果夫斯基在对乌克兰民歌的调查中发现,在自然小调的使用上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的重复率,在表现形式上与欧洲调式体系中的自然小调一样,这也是乌克兰民族等欧洲东部民族表现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

2.2 在双和声小调的使用上

别列果夫斯基创造性地在三级、四级、五级以及六级之间组成了两组“增二度”(AugmentedSecond) 的音程,构成了音乐体系上的经典之作。传统的理论界认为“增二度”过多地表现了犹太人的性格,在音乐划分上属于匈牙利音乐与“吉卜赛音乐”,同时提出,这种“增二度”的音乐在犹太民歌中起着辅助音调的作用,因此才使得没有被欧洲的大调与小调进行吞并。音乐家比阿利克赞同这种观点,充分强调了“增二度”在保持希伯来核心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3在变格弗里几亚调式的表现方面

根据别列果夫斯基的调查研究理论成果,变格弗里几亚调式在乌克兰民歌中的应用比例上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比弗里几亚调式高出了三节音,同时加上了犹太音阶表现方式上的迂回型后缀。在调式结构上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点。首先为了充分突出整体调式中大调色彩上的对比性,在主三和弦上采用了大三和弦的方式。其次是关于属三和弦方面,使用了减三和弦,音节在下行的时候进行了三级还原,在下属和弦的表现上有小三和弦与大三和弦两种。最后是在增二度音程的表现上使用了原位的三级与降二级[4]。

2.4在变格多利亚调式方面

乌克兰民歌对四音度的多利亚调式进行了升高的同时采用了犹太音节独有的迂回型后缀,构成了乌克兰调式。在表现特点上选用了小三和弦作为主三和弦,小调调式的色彩比较鲜明,在音节的选用上使用了下行中常用的#VII 级以及原位中的VII级,在和弦的选用上有小三和弦与大三和弦两种,在下属和弦的选用上则采用了减三和弦的方式。乌克兰民歌在增二度音程的选用上使用了降III级与 #IV级的方式。对于一些不太经常使用的特色调式,在乌克兰民歌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例如高十一度的混合利地亚调式以及低IV、VII度音的格克里亚调式等。

3.乌克兰民歌中独特的节奏型

乌克兰民歌在音乐表现上具有比较强烈的复杂多变性。为了加强对民歌表现中愤怒与喜悦、松弛与紧张以及冷静和热烈等情绪上的对比性,极为繁复地使用了大量的切分音型、以及复节拍和其他比较复杂的符点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乌克兰民歌的表现力。比较经常使用到的节奏类型有以下两种。

3.1采用抑扬格的表现方式

乌克兰民歌在歌唱旋律上对语言节奏的处理方式上采用了抑扬格的方式。希伯来语言在方式上使用了长短句的抑扬格以及抑抑扬格,乌克兰民歌深入采用了这种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使得民歌中产生了轻型与重型表现进行交替的效果,采用了结构相似度比较高的密集音型进行连缀,增加了动感的表现力。别列果夫斯基在对乌克兰民歌的整理过程中对于接近五分之一的曲目都使用了抑扬格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且随着音程的连续级进在节奏的表现上也进行了相应地调整与变化。在乌克兰民歌中经常使用到变格多利亚调式与变格弗里几亚调式来增加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2采用“乌—帕”节奏型的表现方式

乌克兰民歌在对音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使用了“乌—帕”节奏型的表现方式。在双声部的结构上根据节奏的不同采用了低声部与高声部相组合的方式,在节奏时值比较长的音符上使用低声部进行表现,在后半拍节奏比较短的节奏上采用了高声部的方式,从而产生一种高低错落的节奏感,增强了节奏的表现力,比较铿锵有力。例如在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二钢琴三重奏》过程中,在使用钢琴对舞曲的节奏进行表现的同时,为了加强节奏与韵律的表达,使用了小提琴与大提琴进行合奏的方式来对“乌—帕”节奏型进行展现,把三种不同的乐器在乌克兰民歌中进行了体现,充分发挥不同乐器的特性,把乌克兰民歌中的音乐风情进行了很好地表现与展示。

4.结束语

乌克兰民歌属于犹太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标题的内容和形式上多于宗教和犹太文化有一定关系,对于现今发展过程中宗教以及世俗意义上的犹太音调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采纳,通过音乐风格与技法的研究充分地表达了乌克兰民歌中蕴含的不同的感情。

参考文献:

[1]耿键.乌克兰音乐风格及其技法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57-58.

[2]连云.试析乌克兰民歌中适合声乐训练的元素[J].音乐时空,2014(16):110-111.

[3]李锐.《俄罗斯组曲》民族特性创作手法的体现[J].华章,2013(28).

[4]韩静.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推荐访问: 乌克兰 技法 民歌 音乐风格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