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5-14 13:40:09 浏览次数:

摘要:滑县木版年画是河南省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制作工艺比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绘”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绘染色。其工序有“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刷印”、“彩绘”、“装裱”五个步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植于民间文化,题材内容广泛,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美感。

关键词:滑县 木版年画 神话宗教 戏曲族谱 先印后绘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介于古代冀州、衮州、豫州之间。古老的黄河在很久以前曾在此流经,并在滑县境内反复改道,这里不仅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还留下了金堤、黄龙潭、白马坡等历史痕迹,可以说对黄河的记忆是滑县人的重要情节,而滑县文化亦是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版年画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年俗艺术。它的出现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密切相关。由于年画往往承担着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的含义,因此经常被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滑县的木版年画,可谓是滑县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现只能根据其木版年画的韩姓传人说的,滑县的木版年画是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由韩氏的先人韩朝英把制作木版年画的手艺带到滑县的。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滑县木版年画的起源年代应该不晚于明代。

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与内容题材

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绘”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绘染色。其工序有“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刷印”、“彩绘”、“装裱”五个步骤。滑县木版年画在印制时需要先用黑颜料打一层底色,印制出来墨线后再手工在上面绘制颜色。这层墨色,过去是用烟灰掺上蛋清和皮胶水做成的,有时也用木炭烧成的灰或草木灰。掺胶的比例要严格控制,少了,会掉色跑色,多了,墨色会化开。现在用的都是墨。墨线印好以后就需要上色了,这是滑县木版年画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年画一般多为套版,线版、色版同时使用。而滑县的木版年画一般先用线版印制好墨线,其余的颜色皆为手绘而成。画中颜色多为大红、大黄、大绿、蓝色、紫色等。传统上色用的颜料都是工匠自己做,一块一块的矿物颜料再加上胶、蛋清,有时候刻版上还要再刷上一层蛋清或胶,把刻版的槽加厚,延长刻版的使用时间。上色时手要悬空,不能发抖,这样才能保证画面均匀整洁。木版年画一般都印制在宣纸上,也有少部分印制在布上。

“绘制画样”是由民间画匠根据民俗之需,把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怪书籍中汲取的知识运用到画样绘制中。古时绘制画样多是使用燃烧后的香头、柳条头灰或者铅笔,在薄绵纸上描绘,几经修改后再用小楷毛笔勾勒一遍,使画稿变得清晰、流畅易于雕刻。“雕刻画版”之前则经过选材、解板、煮板、合板、摊稿等准备工作。画版雕刻完成后,需要细心打磨和修理加工,然后再正式“刷印”。其步骤大致分为五步:打纸裱、滋烟、上潮、润版、刷墨、耥纸。“彩绘”则是在印好的墨线稿上染上各种应有的颜色,又叫“染色”或“上色”。滑县木版年画的彩绘所用颜色以“黑、黄、草绿、朱红”四种颜色为主,其彩绘笔法则有“涮色、平涂、晕染、水墨”。最后的工序则是“装裱”。在滑县木版年画的神像、族谱、戏曲神话故事这三大类别中,戏曲神话故事一般不装裱;神像有的装裱,有的不装裱;唯有族谱因需张挂多年而必须装裱。

从内容题材上说,滑县地区的木版年画主要有“神像”、“族谱”、“对联”、“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戏曲神话故事”以及“水浒纸牌”、“纸马灵符”等多种题材。

神像题材。滑县木版年画的神像题材可分为“独像”、“群像”、“灶君”、“门神”四类,主要用于祭祀、驱鬼避邪以及祈福迎祥。其中,“独像”中有以道教中统御诸天的《玉皇大帝》、道教的神仙题材《碧霞元君》、道家的始祖《老君》以及《送子观音》、《钟馗》、《佛祖》等。以《钟馗》为例,试与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作一比较。钟馗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人物,传为终南山人,他在民间是能除鬼怪、刚正不阿、无私与正义的化身。河北的武强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江苏的桃花坞年画等全国各个地方均以钟馗为题制作了大量的木版年画。钟馗在年画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种:一是画面中只有一尊钟馗头像,如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民间称为“馗头”;其二是钟馗门神,即两尊钟馗立像,如杨柳青的《钟馗对幅》和桃花坞的《钟馗捉鬼》;第三种则是表现钟馗一手举剑、一手指蝙蝠的独立样式,如武强县的木版年画。和其他地方的年画钟馗图相比较,滑县的木版年画《钟馗图》中,钟馗手持利剑、一脚踏小鬼、一脚蹬椅子,他的身后有“龙”、“虎”、“蝎子”、“蜈蚣”、“蛇”所谓“五毒”,并成为钟馗除妖的法宝和利器。钟馗在画中的形象突出,面部表情夸张、身着衣袍红绿对比强烈,整个画面粗犷、有力,同时充满了动感。可以说,滑县的钟馗木版年画以最简单最原始的手法表现了滑县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此外,“独像”中的《财神》题材,包括“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版式。将财神贴于堂屋正中或店铺内对其供奉则是中国民间最为普遍的习俗之一。还有,滑县一带木匠、泥瓦匠则喜供奉《鲁班》;铁匠喜供奉《老君》;已婚妇女则喜供奉《送子观音》;存放粮食的仓储则喜供奉《田祖》、《保家仙》等题材。其他如“群像”题材则是用于张挂于堂屋正中的“中堂”形式,有“三神像”、“四神像”、“五神像”和“全神图”等版式。而“灶君”题材的滑县木版年画则在一定程度上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如《摇钱树》。另外,“门神”题材还有《日月门神》、《大刀门神》、《小门神》、《骑马门神》、《福禄寿》等。

族谱题材。“族谱”木版年画是滑县木版年画的特有题材,在滑县民间又称“名义”、“名义轴”、“轴子”、“家谱轴”,是民间新年祭祀祖先用的标有列祖列宗姓名和位置的年画。从它的画面内容来看,有《龙柏树》、《岗岔楼》、《松柏树》、《绒花树》、《未名族谱》五类。族谱是用来供奉祖先的,通常画面布局是按照茔地的格局设置的,类似一个陵园,大门有狮子把守,进去之后还有守陵者的住室,之后是甬道,直通后大殿。在甬道上有进香之处。有的画面上有松、柏、竹、鹤、寿、禄等图案或符号,有的则配以对联。而族谱的张挂也有一定的民俗仪式,腊月三十上午要把祖宗从茔地“请”回家,正月十七再“送”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道这一传统美德。

对联题材。对联是滑县木版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与年画常常是不可分的;对联和中堂神像或族谱相配,而有的对联本身就是年画。对联通常有“八仙对联”、“十仙对联”、“花鸟字画对联”、“梅花篆字对联”几种。其中,“八仙对联”中的“八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位得道神仙: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这一题材在滑县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在滑县的木版年画中创造了多种版式。“十仙对联”则是在八仙之上再加上老寿星和鬼谷子。至于花鸟字对联则是把字以花鸟的形式绘于门联中,近距离看是精美的花鸟,远距离才可看出文字内容,如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此外还有梅花篆字对联、楷书对联、隶书对联等,特别是梅花篆字只能在滑县看到,体现了滑县民间艺人的智慧。

戏曲神话故事题材。戏曲神话故事是滑县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类别: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有立幅形式,更有大量的扇面画留存。如取自神话故事的《张良吹箫》充满了田园诗意;取自传统剧目的《老大王赴会》、《盘丝洞》、《黑石关盘叉》、《八仙过海》等;另外还有墨线版的《五鬼闹钟馗》、《斩黄袍》、《孙膑看桃》、《五女兴唐》、《白蛇传》、《千里送京娘》、《三打白骨精》、《卧龙与凤雏》等,用线流畅、人物生动、脸部有时简化到嘴部都被省略。这类木版年画接近卷轴画中的线描,使用纯色较多,画面中人物动作丰富、强调戏剧效果。

花鸟鱼虫及山水人物题材。滑县木版年画中的花鸟虫鱼及山水人物题材虽不多,但是如《老虎》、《喜上眉梢》、《龙虎斗》、《牡丹》、《垂钓图》、《寿星》、《麒麟送子》等等,甚至采用手法近似国画,装裱亦有扇面形式,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他。另外,滑县的木版年画还有“纸马”、“灵符”、“阴间捕票”、“护身符”、“往生神咒”以及“水浒纸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亦是较为广泛的民间题材。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

中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印制中心大概从明代中后期陆续出现:著名的如天津杨柳青镇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县年画、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以及四川绵竹、福建泉州等地的木版年画,样貌繁多又各具特色。与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包括河南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相比较,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还是显而易见的:在制作方法上滑县则是先印后绘而不用彩色套版印刷,印好的墨线稿颜色以墨色为主,并且颜色大多在稀释、调和之后再使用,且染色技法又有“涮色”、“平涂”、“晕染”、“水墨”等技法,色彩对比强烈,构图饱满而有层次,勾勒的线条强劲、有力。所绘人物的表情夸张、直白、简洁而传神,有时简略到人物的嘴部都被省略,眼睛也只是由一条缝隙勾勒出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始的生态美。

滑县木版年画涉及的题材可谓博大精深,既有道家思想,又有儒家和佛教思想。比如,在一些族谱和神像的画面上,除了两边有对联外还有一个横批“神之格思”,即出自《诗经·大雅》:“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可射思!”“如在其上”则出自《中庸》:“子曰……神明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大德曰生”则出自《周易·系辞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等强调了敬神、神的力量及对生命的尊重等。

值得关注的是,用于供奉祖先的族谱在滑县木版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木本宗功、水源祖德”等对联则强调了百孝为先的儒家思想;另外年画中使用了大量的纸马也是用于丧葬中的行孝礼数。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儒家正统思想在滑县木版年画中亦得到传承。

滑县木版年画类别极为丰富,在题材上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核心的神像、族谱和戏曲神话故事年画为主,其内容多取材于滑县广为流传的地方戏,其中最多的题材是大弦戏、大平调的内容和八仙内容。戏曲神话故事题材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隋唐戏。这些都是深深地根植于滑县地区的民间文化。而滑县还留存有大量祭祀用的族谱、纸马、灵符等作品,则有一定的民间的宗教、巫术色彩。这些都是直接服务于滑县的民间百姓。

可以说,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采用古老印刷技术的滑县木版年画不仅反映了豫北平原人民的敬天地、敬祖宗、不屈服于大自然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从根本上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结晶。

滑县地处开封朱仙镇的正北方向,中隔黄河,相距不过百里,但两地的木版年画风格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滑县在艺术上是完全独立的年画产地,是历史上重要的但今天被遗忘的北方年画中心。滑县木版年画无论是在体裁、题材还是绘画风格、制作工艺上,都与其他年画有很大不同。

在装潢方面,画幅有大有小,大的以卷轴中堂为主。有的画(如神像画《七十二位全神图》和族谱画《拾贰名义》)都达到六尺长,还有像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像画《天爷》也达到五尺长,还配有对子,很适合挂在堂屋正面的墙壁上。小的大多有门画大小。

在绘画风格上,画幅大的都是先用线版墨印,然后着色。滑县的木版年画的人工着色彩绘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且半透明,比较淡雅精细,部分以工笔、水墨为主,色彩和谐,人物造型鲜活。画幅小的如人工着色,则色更淡,给人更多的想像的空间,如套色则以大黄、大红、大绿、朱红为主。

在题材上,滑县木版年画以神像和族谱为主,“敬神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的主题非常突出,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包括天地三界佛道各类神灵三皇、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千手观音、奉山老奶、太上老君、土地神、雷神、送子观音(送生老奶)、田祖(神农氏)、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关公)等七十二全神这样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田祖、关圣和增福财神为主体的神像。其构图上分层排列,主次分明,其版面复杂而清晰优美。这些大多是千百年来与中国民间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受到人们长期信仰的土生土长的神灵。玉皇体现对天的崇敬;田祖神农氏开辟了农业种植,在以农立国的社会具有崇高的地位;观音则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得到广泛信仰,关帝忠义千秋,后来更与比干组成文武财神赐予人间财富与福荫。它充分体现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钟馗捉鬼图》,粗犷豪放,夸张而富有美感。此图民间则习惯贴挂在床的里墙,以避鬼邪,祛病镇宅,多年来深受民众欢迎。

此外,滑县木版年画还有一种“文气”——它把字和画结合得非常好,多把对联、横批与图画连在一起,字画相配,文雅大气,这也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画位于中间,而文字位于画体周围的对联中。对联与画连在一起,形成一体。文字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汉字,多表示对神的崇拜;第二类是满文,因为滑县木版年画曾大量销往我国东北;第三类就是有点篆书至今难以识别、需要进一步去破解的文字。

结语

总之,一说到木版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天津的杨柳青、开封的朱仙镇、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杨家埠等中国传统木版画。木版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这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农历春节喜庆新春和除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的,故而称之为“年画”。滑县木版年画所用画版均采用上等梨木雕刻而成。无论是在体裁、题材还是绘画风格、制作工艺上,都与其他年画有很大不同。滑县木版年画采用印绘结合的制作方法,基本程序为绘稿、雕版、印刷、彩绘,至今仍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制作工艺。

滑县木版年画在体裁上以卷轴中堂为主,而与之相隔仅百里之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以门画和斗方为主。从绘画风格上看,它与朱仙镇木版年画大不相同。比如色彩,朱仙镇木版年画多用紫色,强调黄紫对比。而滑县的木版年画则很少使用紫色。此外,这里的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且半透明,比较淡雅。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不加水,基本上是原色,对比强烈。朱仙镇的年画是以套版为主,但这里的年画是以单线印刷加手绘为主,比较接近天津杨柳青的画法。此外,滑县木版年画较为“文气”——它把字和画结合得非常好,多把对联、横批与图画连在一起,字画相配,文雅大气,这也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年画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社,1991年版。

3.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华书局,2009年版。

4.魏庆选编著:《滑县木版年画》,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编校:董方晓

推荐访问: 滑县 木版 年画 特色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