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合理利用秸秆,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秸秆,改善生态环境

时间:2022-05-12 16:05:03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及在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秸秆;利用;还田饲料;能源;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01

1 长春市双阳区秸秆利用情况

农作物秸秆是非常好的生物质资源,如能充分利用,将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长春市双阳区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约150万吨,这些秸秆约有10%用于畜牧养殖,80%直接燃烧掉,只有不足10%用于秸秆还田。由于用于秸秆还田的秸秆数量明显不足,而土壤每年有机肥施用数量有限,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土壤板结。大量的秸秆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只能被露天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交通安全,并且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秸秆的充分利用,不但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秸秆综合利用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虽然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很多,但技术成熟的较少,综合利用的能力弱;二是科技水平有限,能够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少,并且市场缺少能消化大量秸秆的大型企业,多数只能被焚烧处理;三是由于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机械不足,且成本较高,种植户不愿采用;四是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和利用资源意识较差,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积极性与主动性差。

3 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

3.1 秸秆气化

秸秆在经过热解和还原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利用秸秆的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可供农户照明、做饭等日常所用。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秸秆,又节省了煤炭资源,沼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减少农户肥料及燃料的经济投入,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秸秆还田

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促进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本增效。推广 “玉米宽窄休闲种植技术”“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等,提高了秸秆还田数量,秸秆还田达30%以上,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

3.3 秸秆饲料

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氨化法,主要以尿素作为非蛋白质态氮源补充,用来合成新的菌体蛋白,但它对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酵解作用比较弱,饲料的活化远远不够,一般只能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通过高温酸处理法处理的玉米秸秆难以被非反刍动物消化吸收;自然发酵处理法是利用秸秆本身所带微生物发酵,但无法分解粗纤维,难以改变秸秆的化学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不够高。

3.4 生物质热解炭化技术

实验证明,生物质热解炭化技术,每吨秸秆可产200~250公斤生物醋酸。生物醋酸富含酚、醛、苯等,共计有200多种微量元素所组成。稀释200~500倍后喷洒农作物叶面,可加速光合作用,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5%~10%。

4 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调研规划

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并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在前期政策研究基础上,制订完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秸秆用作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等不同用途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

4.2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创新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结合地域情况等因素,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3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支持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强化农机农艺相融合。在继续支持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突出对秸秆工业化利用项目、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以及收集贮运服务体系的扶持和引导,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带动效应。对相关的秸秆企业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

4.4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多措并举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秸秆综合利用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利用电视、短信、横幅、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宣传综合利用技术及方式,逐步提高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牟建楼,王颉,张伟,陈志周.浅谈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2] 管叔琪,汪建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3).

[3] 王丽宏,张立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S1).

[4] 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J].资源科学,2003,(04).

作者简介:孙会臣,中专学历,双阳区鹿乡镇农业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推荐访问: 生态环境 秸秆 合理利用 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