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超细重质碳酸钙与纳米碳酸钙的摩擦性能对比研究

超细重质碳酸钙与纳米碳酸钙的摩擦性能对比研究

时间:2022-05-09 10:30:07 浏览次数:

zoޛ)j香۲۲۲K]gngnӎngngngn@))))׮ӎM}}8@nkiS槶,jurب(~m+q\j蝫^jwgjz)环保的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建材、日用化工、涂料、医药、化妆品、密封材料等各个行业[1]。原材料获取容易,主要来源于天然方解石、石灰石、白垩、大理石[2]。由于其绿色、环境友好和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的特点,逐渐被应用于润滑剂领域。通过机械方法直接破碎天然方解石、石灰石等矿石进行直接研磨得到所需要细度的粉体,称为重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粉体细度在2~10 µm之间,称为超细碳酸钙(简称UGCC)。将石灰石等原材料经过煅烧成石灰,再由一系列化学方法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经脱水、粉碎制得所需的碳酸钙粉体称为轻质碳酸钙,经过化学方法制备的碳酸钙粒子粒径小于100 nm,称为纳米级碳酸钙(简称NPCC)。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润滑材料及其添加剂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高度重视[3, 4],因此,未来的润滑技术一定兼顾着高效、绿色环保的多重要求[5]。由于碳酸钙原材料易得且成本低廉,在考虑到环境友好和制备成本的情况下,选用碳酸钙为原料作为环保润滑材料添加剂。自从纳米材料问世以来,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各个领域[6]。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也已经表明,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材料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7]。NPCC作为润滑材料添加剂的研究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MingZhang等[8]、Xianbing Ji等人[9]分别考察了NPCC粒子作为基础油添加剂时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PCC能够有效改善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虽然碳酸钙作为润滑材料添加剂的研究不少,但是主要集中在NPCC的研究,而对UGCC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基本空白。NPCC因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以及比表面积大、表面活化能高的特点[10],使其在分散稳定性和耐腐性等方面存在些许不足[11]。而UGCC粒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较低的硬度和很好的韧性,多种优良性能的组合可以展现更好地润滑效果[12]。

近年来,UGCC因其稳定性好、白度高、硬度低、分散性好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选用UGCC作为基础油添加剂与NPCC进行实验对比,根据摩擦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UGCC具有比NPCC更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BSM-220.4型号天平,上海卓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FJ200-S实验室分散匀质机,上海昂尼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KQ-100KDE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78-1A型磁力加热搅拌器,杭州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MR-S10G型杠杆四球摩擦试验机,济南时代试金试验机厂; CCM-600E型光学显微镜,上海长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S-3400N型号扫描电子显微镜, 日本日立公司;石油醚,AR,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改性NPCC与UGCC,广西华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基础油(美孚PAO6),埃克森美孚公司。

1.2  油样的制备

本实验采用美孚公司生产的PAO6基础油作为试验用油,其基本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取基础油(PAO6)40 g,分别加入不同添加量的UGCC粉体(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3%、0.05%、0.1%),用FJ200-S实验室分散匀质机进行分散(转速为3 300 r/min,分散时间90 min)。待粉体分散后,用78-1A磁力加热搅拌器进行加热搅拌(加热温度70 ℃,加热时间60 min)。得到UGCC油样,立即进行实验测定。同理配制出不同质量分数的NPCC油样。

1.3  抗磨损性能实验

采用济南时代试金试验机厂生产的MR-S10G型杠杆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NPCC与UGCC的抗磨损性能(设置载荷为 392 N,转速为1 200 r/min, 温度75 ℃, 试验时间60 min。操作方法按SH/T0189- 1992进行)。试验所用钢球均为GCr15标准钢球(AISI-52100), 直径为12.7 mm, 硬度为HRC64~66(钢球选用按GB/T 308标准实施)。试验结束后,用读数显微镜(精度±0.01 mm)测量3个试球的磨斑直径, 取平均值作为磨斑直径测定值。用CCM-600E型光学显微镜(SEM)观察试验钢球的磨斑形貌。

2  结果与分析

2.1  NPCC与UGCC形态与粒径观察

图1为NPCC 与UGCC在S-3400N型号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粉体形貌,图中可以看出:NPCC粉体基本呈球状,其粒径在80~90 nm左右;UGCC粉体粒径7~9μm左右,粉体呈不规则六面体,粉体大小基本均匀。

2.2  NPCC与UGCC摩擦学性能对比分析

图2示出了磨斑直径随着NPCC添加量的变化曲线。图2中可以看出:空白基础油磨斑直径均值为0.492 mm。NPCC质量分数为0.03%时,曲线达到了最低谷,此时磨斑直径为0.428,较空白基础油降低了13.0%。当NPCC添加量增加到0.05%时,曲线反而回升,磨斑直径又增大到0.492 mm,质量分数继续增大到0.1%时,磨斑直径已经达到0.496 mm,抗磨效果反而变差。因此,当NPCC质量分数为0.03% 时的基础油磨斑直径,较之其他几个含有不同质量分数NPCC的基础油最小。

图3为磨斑直径随着UGCC添加量的变化曲线。空白基础油的磨斑直径为0.492 mm。基础油中UGCC的质量分数为0.03%时,磨斑直径为0.420,较之空白基础油磨斑直径降低了14.6%。UGCC质量分数为0.05%时,磨斑直径又增大到0.458 mm,UGCC质量分数为0.1%时,磨斑直径已经达到0.493 mm。因此,实验说明:基础油中UGCC质量分数为0.03%时,具有更好的抗磨性能。

图4示出NPCC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4所示:空白基础油摩擦系数约为0.046。含有0.01%NPCC的基础油,摩擦系数降低但不明显,NPCC质量分数为0.03%时,摩擦曲线波动较平缓,摩擦系数约为0.031,较之空白基础油有明显的下降。NPCC粒子质量分数为0.05%的基础油,摩擦曲线波动剧烈,摩擦系数反而增大。结果说明:当基础油中NPCC质量分数为0.03%时,具有很好的减摩效果。

图5示出UGCC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空白基础油摩擦系数约为0.046,摩擦曲线波动范围大,加入0.01%UGCC的基础油较之空白基础油摩擦系数有所降低,但不明显。加入0.03%UGCC的基础油摩擦曲线变平缓,摩擦系数明显降低,约为0.027。加入0.05%UGCC的基础油,摩擦系数对比之前反而增大,当基础油含有的UGCC质量分数为0.1%时,摩擦曲线波动剧烈,摩擦系数明显增大。结果表明: UGCC的质量分数为0.03%时,达到优良的减摩效果。

2.3  最大无卡咬负荷的测定

图6为空白基础油与各种添加剂百分含量为0.03%时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实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2583-1998实施)。如图所示:空白基础油的PB值为667 N,NPCC与UGCC含量为0.03%时,PB值均为726 N。由此可以看出,NPCC与UGCC作为基础油添加剂均具有更好的极压性能。

2.4  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加入NPCC与UGCC质量分数为0.03%时,均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此时通过对二者磨斑直径、摩擦系数和PB值的对比,可以看出: UGCC具有更优异的的摩擦学性能。为探究其二者的摩擦学性能的差异,通过CCM-600E型光学显微镜对磨斑表面进行了观察,图7为空白基础油和添加量0.03%的NPCC与UGCC的磨斑形貌。

从图7(a)可以看出,钢球磨斑表面有较严重的划伤,磨痕明显且有很深的犁沟。比较图(a),图(b)钢球磨斑表面划伤减缓,磨痕也变浅。图(c)对比图(a)与图(b),磨斑表面光滑,基本无划伤,磨痕也更浅,抗磨减摩效果显著。说明UGCC粉体具有更加优异的摩擦学性能。

NPCC粉体的粒径在80~90 nm之间,呈球状。摩擦進行时,NPCC粉体进入摩擦区域,沉积在钢球表面,并形成一层润滑膜,该润滑膜可以减少摩擦副直接的接触,由此起到抗磨减摩的作用。因为NPCC具有较高表面活化能,使其粉体易团聚,所以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过多的粉体在钢球表面沉积,团聚在一起形成大颗粒,造成润滑膜的连续性减弱,使摩擦学性能降低。太少量的NPCC不足以在钢球表面形成润滑膜,因此,不能够达不到好的抗磨减摩效果。

UGCC粉体粒径在7~9μm左右,粉体呈不规则的六面体,UGCC亦能在钢球表面形成较好的保护膜,降低摩擦副之间的摩擦损耗,从而达到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UGCC较之NPCC粒径大且具有较低的硬度,具有更好的韧性,形成的保护膜从而具有更好的抗磨减摩能力。UGCC较之NPCC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使在复杂的摩擦环境以及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等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抗磨减摩能力。二者润滑效果与其粉体形状有关,在润滑过程中, NPCC与UGCC均起到类似轴承滚珠的作用,降低了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磨损。呈球状的NPCC硬度较高,且球状粒径相对于钢球表面摩擦小,不能很好的对其表面凹处进行修复,而UGCC硬度相对较低,粉体呈不规则六面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钢球表面沟壑进行填补和修复,协同其更好的韧性,能够更加有效发挥其抗磨减摩性。UGCC粉体粒径达到微米级别,同样具备微观粒子的物理特性,具备更加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

3  结 论

(1)分别配制出的含有NPCC的基础油和含有UGCC的基础油均具有很好的抗磨减摩性能,且UGCC的抗磨性能较之NPCC的抗磨减摩性能更好。

(2)配制的基础油中的UGCC的质量分数为0.03%时,磨斑直径从0.492 mm降到0.420 mm,降低了14.6%。摩擦系数从0.046左右降到0.027。

参考文献:

[1]胡庆福. 纳米级碳酸钙生产与应用[M]. 北京: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 2004.

[2] FOLK R 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rystalline calcium carbonate : effect of magnesium content and salinity[J]. Jour.sed.petrol, 1974, 44 (1): 40-53.

[3] YUBIN SUN, LITIAN H. U., QUNJI XUE, 等.環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及其摩擦学研究现状[J]. 摩擦学学报, 2008,28(4):381-387.

[4] SHASHIDHARA Y M, JAYARAM S R. Vegetable oils as a potential cutting fluid—An evolution[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0, 43 (5): 1073-1081

[5]BOYDE S. Green Lubrican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Impacts on Lubrication[J]. Green Chemistry, 2002,4(4):293-307.

[6] 陈银霞, 纪献兵. 纳米碳酸钙在润滑领域的应用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40(14):88-89.

[7] ZHOU J, YANG J, ZHANG Z, et 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e-modified Cu nanoparticles[J].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1999,34(9):1361-1367.

[8] ZHANG M, WANG X, FU X, et al. Performance and anti-wear mechanism of CaCO3  nanoparticles as a green additive in poly-alpha-olefin[J].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09,42(7):1029-1039.

[9] JI X, CHEN Y, ZHAO G, et al.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CO Nanoparticles as an Additive in Lithium Grease[J]. Tribology Letters, 2011,41(1):113-119.

[10]关爽. 功能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 吉林大学, 2011.

[11]王岩, 辛玲, 杨坤鹏, 等. 聚乙二醇黄原酸修饰水溶性铜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J]. 润滑与密封, 2018(7).

[12]方建华, 陈波水, 张斌, 等. 纳米润滑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J]. 合成润滑材料, 2001,28(2):15-18.

推荐访问: 碳酸钙 纳米 摩擦 超细 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