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升学体育考试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升学体育考试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08 11:25:04 浏览次数:

摘   要 升学体育考试倍受关注与争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升学体育考试的利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升学体育考试有利有弊,权衡利弊,是利大于弊。最后提出完善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及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升学体育考试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考试  中学生  体质

升学体育考试包括中考体育考试和高考体育考试。其中中考体育考试自1979年上海市崇明中学最初尝试到现在全面实施已经历30年有余,回顾中考体育考试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考体育考试始终饱受争议,褒贬不一。因此,中考体育考试的实施过程也是起起伏伏,断断续续。[1]真可谓是在争议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在改革中完善。高考体育考试目前虽未实行,但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2]53号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中提出“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后,高考体育考试呼之欲出,并引发广泛热议,又一次把升学体育考试推到风口浪尖。因此,厘清升学体育考试的利弊并提出对策,有利于统一思想,推动升学体育考试的顺利实施。

一、升学体育考试的积极作用

1.升学体育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升学体育考试可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而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中考体育考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后,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加,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改善。[3]相反,如果取消中考体育考试或体育成绩不计入总分,那么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就会降低,学生和家长不再关心学生的体育锻炼,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幅度减少,甚至连正常的体育课也不能坚持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必然急剧下降。

2.升学体育考试有利于提升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的地位

学校体育常常被忽视、被边缘化,体育教师也不被尊重。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后,尤其是体育成绩计入升学考试总分后,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均提升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体育不再是“辅、副、小”,体育课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减少,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增加。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得到承认,工作得到认可和肯定,其地位和待遇也因此有所提高。

3.升学体育考试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后,一方面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和体育教师地位待遇的提升,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有所加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长及班主任对学生取得较好体育成绩有强烈诉求,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也得以加强。他们课前认真备课,课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甚至课后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4]

4.升学体育考试有利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然而多年来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总体不足以及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始终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势必会引起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因而会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软硬件设施建设。

5.升学体育考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效率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尤其是升学考试前,学生长时间进行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大脑常因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疲劳,文化课学习效率也因此而下降。此时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尽快消除大脑疲劳,进而提高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效率,达到“以体促智”的效果。[5]

6.升学体育考试有利于缓解升学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激烈,学生考前心理压力较大,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宣泄不愉快的情绪和焦虑心情。升学体育考试可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升学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当然,其前提是升学体育考试不能再成为学生的一个负担。

二、升学体育考试的弊端和隐患

1.升学体育考试可能会导致体育教学内容异化

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乃至学生最关注的不是学校体育目标是否实现,也不是学生体质健康是否真正提高,而是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如何。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被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体育水平的唯一标准。体育教师则会不顾教学大纲要求,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和“练什么”的现象,结果导致体育教学内容的异化,当然也就难以实现学校体育应有的目标。

2.升学体育考试可能会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在升学体育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体育教师不在乎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运动技能的发展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在体育课上过度重视传授技能、训练体能,而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异化,一方面会妨碍学生个性的张扬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单调,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厌倦,进而讨厌上体育课。在这种高压强迫训练下,学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升学考试后便不再进行体育锻炼。一旦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便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难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升学体育考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可能是暂时的

升学体育考试可以促使学生在升学体育考试前刻苦训练,使其体质健康水平暂时提高。但在升学体育考试结束后,部分学生误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运动训练”、就是枯燥无味和受苦受累,从而不再进行体育锻炼,前期由刻苦训练产生的良好身体效应也会因此随着时间流失而逐步消退。

4.升学体育考试将增加各方负担

由于规模大、考试内容多,组织升学体育考试不仅会增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量,还会因裁判工作人员增多、师生往返学校至考试地点等原因而增加其经费投入。同时,学生可能会因体育考试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增加心理负担,尤其是在体育分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和负担可能会越来越大。另外,由于体育考试测试环节多,人为因素较多,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因此容易滋生腐败。在体育考试期间,学生家长,甚至学校会动用所有关系提高学生体育考试成绩,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升学体育考试“不仅考学生,还在考家长”的局面,这又增加了家长和学校的负担。

5.其他隐患

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后,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可能会假借“为了体育考试”的名义过度锻炼,因而荒废文化课的学习,这是许多家长的最大担忧。另外,在升学体育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为取得好成绩而乱服补品、保健品,甚至兴奋剂。这样不仅提高不了体育考试成绩,反而可能因服用不当而影响体育考试成绩,甚至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三、对策与建议

权衡利弊,就目前来看笔者认为应该是利大于弊。如上所述,升学体育考试可能会导致体育教学内容异化;可能会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增加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等各方面的负担;可能会滋生腐败。但这些均可以通过完善考试制度来防止或消除。尽管升学体育考试不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根本性办法,但目前看来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尽管升学体育考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可能是暂时的,但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后,是他们生长发育快速增长时期,是体格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习惯(包括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体质健康对其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均有重要意义。错过了这个时期,很难再有机会补偿。因此,在未找出更佳的代替手段之前,不应轻率地否定,而应着眼于完善,减少弊端和隐患。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以减少或消除升学体育考试存在的弊端和隐患。

1.完善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

(1)采取综合考核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体育评价应采取综合考核评价的方法,即学生的体育升学成绩应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体质健康达标成绩三部分按不同权重计算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及体质健康达标成绩由学生所在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评价。为确保其客观真实,应力争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学生每年的平时成绩和体质健康达标成绩要公示,并上报县(区)教体局存档备案;二是学生的平时成绩要限定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各等次的比例,各校的具体比例可以结合该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来确定;三是县(区)教体局要对各校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进行抽查。

(2)升学体育考试内容应灵活多样

升学体育考试内容应包括必测项目、抽考项目和选测项目三部分,涵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其中反映身体形态的身高、体重和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的肺活量以及反映耐力的男1000m、女800m为必测项目。反映其他身体素质(如力量、柔韧)的指标可以抽考。反映运动技能的部分可由学生自己选择测试一项(如球类、武术)。这样做有三个作用:①防止学生平时不练、考前突击训练;②避免体育教学内容异化,使体育课回归常态下的课堂教学;③学生平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条件及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帮助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升学体育考试分值确定

升学体育考试分值确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体育成绩在升学考试总分所占比例的确定,二是学生考试成绩区分度的确定。这两点很难把握。因为学生体育成绩在升学成绩中所占比例过高和区分度过大则可能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如果学生体育成绩在升学成绩中所占比例过低和区分度过小则又不能引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足够重视,使升学体育考试失去意义。

(4)特殊考生的体育考试方法

特殊考生主要包括两类,即:一是残疾学生或患有心肺功能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学生;二是因伤病不能按时参加统一考试的学生。第一类考生可以由考生及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具有伤残等级鉴定资质机构或本市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证明后,报县(区)招生办审核批准、备案,可以免考。第二类考生可以集中安排缓考。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公平,正常考生的成绩应按照100%计算,缓考生成绩可以按90%的比例计算,免考生的成绩不能高于全部参考学生的平均分。

2.加强升学体育考试过程管理

为防止腐败滋生,确保升学体育考试公平公正,升学体育考试成绩真实有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实行监考人员回避制度。升学体育考试的裁判工作人员应由其他县(区)的人员或高校人员担任;(2)采用智能化考试器材,减少人工误差;(3)测试过程中全程摄像录像,以便复查;(4)考试成绩现场公布。

3.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投入

体育场地器材是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也是体育考试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因体育考试而增加的费用,建议也应在县(区)财政列支,以免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升学体育考试有利有弊,权衡利弊,利大于弊。为确保升学体育考试顺利实施:一是完善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升学体育考试过程管理;三是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9).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R].[国办发(2012)53号].

[3] 刘世睿.2010-2012年我国中心城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比较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4] 杨波,庄丽坤.辽宁省部分城市初中升学体育加试对体育课影响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

[5] 冯耀.论中考体育加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2).

[作者:邱烈峰(1970-),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推荐访问: 利弊 升学 对策研究 分析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