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论依据

时间:2022-05-06 14:45:03 浏览次数: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向其社会成员灌输意识形态以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自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一直被统治阶级运用着。但这一名称的出现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先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地位所用和实施的全过程,为科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5-0212-02

思想政治教育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是西方社会无法企及的,正是由于有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揭示了如何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根本内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原理,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思想的现实性及其历史发展,必须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来探讨思想意识的发生、发展和改变的最终根源。马克思主义还把这一认识具体运用到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中,并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断。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社会形态,只能在既定的现存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有其历史继承性,同经济基础并不总是平衡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3];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式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他意识形式的中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4]

基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统治阶级才极力鼓吹、宣传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统治阶级这种鼓吹和宣传本阶级意识形态的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原理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在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词也往往是指一国统治阶级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自然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定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变成全体社会成员意识的活动。所以,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上层建筑,还特别地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

二、历史发展合力论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能动的、主导的因素。就是说,人是有思想动机的、有主体能动性的,这是生产力具有最革命、最积极特征的依据。恩格斯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5] 恩格斯的论述揭示了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在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交互作用的规律。这一论断,肯定了人的意志(即人的思想意识、行为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转变人的思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机理

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进行灌输。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进程中自发产生呢?因为这是由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在统治阶级中间表现出来,因此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7]。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不可能从事精神生产,提出其思想体系。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8]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以上理论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正是由于在社会分工中被剥夺了精神生产权利的、被压迫的社会阶级,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反映本阶级利益需求的理论体系,才客观上为生产统治思想的统治阶级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提供了可能;也正是由于被压迫阶级为了动员本阶级的力量,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推翻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才产生了运用“批判的武器”即革命理论的需要,产生了获得先进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动力。它还阐明了统治阶级在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根据以上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分工理论,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巩固自身的政治统治,必然会运用反映本阶级利益和意愿的理论体系对其社会成员进行系统地灌输。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灌输本阶级理论体系的政治诉求和主导作用。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我党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和动力,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无往不胜。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源于群众,是群众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抽象。也就是说,用于教育群众的东西本身就是群众所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群众的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9] 毛泽东曾经指出,教育者在教育群众之前首先要向群众学习,政治教育应该是教育者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方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10]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某些政治家、理论家用自己个人的思想或者观点,来对群众进行教育,而是对群众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经验进行升华,得到某些思想或者理论,再把它传递给广大群众,并受到群众的认可。因而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政治家和理论家向广大群众灌输的单向过程,而是先向广大群众学习、吸取群众的经验,并加以总结,再用以引导群众的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整个教育过程是承担教育角色的“教育者”与广大的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密切互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带有强制性的教育方式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往往会适得其反。

当然,政治家或者教育当局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那只是桥梁和过渡的作用,他们的任务在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因而,政治家的作用体现在集中群众的意见并提炼升华,再用于引导群众,他们自己并没有新的“发明”,其作用不是根本性的。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政治家们,懂得革命的政治科学和政治艺术的政治专门家们,他们只是千千万万的群众政治家的领袖,他们的任务在于把群众政治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需要依靠广大群众,进行群众性自我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我军创造了解放战争时期新式整军运动的方式,这是群众性自我教育的典范。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化和教育对象素质的提高,教育者不一定掌握了信息优势,读书自学、官兵相互教育,人人参与教育,人人当老师,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我党坚持群众史观,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正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

推荐访问: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