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推动江苏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江苏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2-05-04 13:25:03 浏览次数:

2014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江苏工作提出了最新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要求、总纲领,是我们做好包括教育在内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教育系统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近年来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5年是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5个年头。回顾近5年的教育工作,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着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从普及度看,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7.5%,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比2010年提高9个百分点。这些指标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质量度看,在2014年首次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在内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江苏省特等奖、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优秀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实现“六连冠”,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各项核心指标跃居全国前两位。

从公平度看,89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不少地区基本消除择校现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7%,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异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基本实现;扶困助学体系覆盖所有学段,累计发放资助经费198.6亿元,已超出“十一五”总量的40%。

从贡献度看,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400余万人;高校获取科研经费360亿元,已超出“十一五”总量的20%,其中,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占比达44%,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9万项,申请专利5.9万件,授权专利3.5万件,分别是“十一五”总量的2倍和2.5倍,创造了全省约80%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在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过程中,江苏采取针对性的思路策略,突出抓好各领域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公益性、普惠性。在全国率先出台学前教育条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初步实现每1.1万常住人口配建1所幼儿园的目标。义务教育更加注重标准化、均衡化。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等一系列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更加注重优质化、特色化。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坚持以评促建,全省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比例超过80%。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建体系、提质量。中职、高职规模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比例超过30%。着力推进学制改革,普遍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更加注重有特色、高水平。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和特聘教授计划等一批重大专项,有力推动了高校转型发展。与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共建高校,不断强化高校优势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美国杜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相继落户江苏。社会教育更加注重全民式、开放式。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成立江苏开放大学,初步建成以开放大学为龙头的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启动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努力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二、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近5年来,无论国际国内形势还是教育自身发展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对此要把握大势,着眼大局,全面分析,认真研判。

中央“四个全面”新布局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布局,包括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更加系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教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系统安排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任务,这既是对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各领域改革的凝练和聚焦,也抓住了当前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各地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以超越前人的勇气开辟教育发展新空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落实到教育领域,就是要求各地各高校推进依法依规治教治校,加快教育法治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教学,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要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在意识形态、基层党建、反腐倡廉、舆论宣传、作风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展现了中央的战略眼光和决策定力。适应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将对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要求更高,对教育资源配置和科学管理的影响更大。比如,财政收入增幅收窄,民生建设领域刚性支出增多,如何健全落实“三个增长”法定要求的机制制度显得十分迫切。比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同时,如何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再比如,城镇化带来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和随迁子女教育、异地升学考试、学校布局调整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国际教育发展新动态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上。教育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呼之欲出的背景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新的教育战略。如美国实施“力争上游”计划,对在提高学生成绩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州进行奖励;日本启动“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发布“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法国实施“追求成功网络”,构建学习成果转换体系和教育服务网络。国际教育竞争压力加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发达国家在全球抢夺优秀师资和生源,江苏持续出现“留学热”,出国留学人数远多于来苏留学人数,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将对教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美西方和境外敌对势力还通过多种渠道对我进行渗透,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技术变革影响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正在彻底颠覆传统的产业、职业形态,教育也正经历深刻变革,如迅速兴起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在这种变革之下,学校应怎样重塑与学生和社会的关系,学校的定位和理念应怎样调整适应,都需要各地各高校积极谋划,主动应对。

江苏教育发展新阶段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教育现代化的省份,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县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党的十八大决策部署,201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推进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建设,并与教育部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从指标体系监测情况看,目前,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得分仅为64分,虽符合时序进度,但与90分的目标仍有相当差距,教育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当前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处于热点难点交织、新旧问题叠加的深水区,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两难甚至多难选择。比如,高考改革都赞同改,但怎么改众说纷纭,众口难调。比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经济条件较弱的家庭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愿望日益强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出逆向诉求。再比如,这些年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增加,生均经费标准得到较大提高,学校日子好过多了,但开放办学的主动性并没有相应增强,社会参与举办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需求。作为唯一的部省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准脉搏,破解难题,努力使教育现代化建设更加符合中央要求,更加切合江苏实际,更加顺应群众期盼,力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全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和模式。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

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推动教育在内的各项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教育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领域,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落实到教育领域,“守住底线”就是要保证每一名适龄少年儿童有学上,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突出重点”就是要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两大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整体推进之效;“完善制度”就是要加强教育法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升教育发展的规范化水平;“引导舆论”就是要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将教育摆在民生之首,着重突出教育的地位、质量、公平三大问题。关于教育的地位问题,总书记用“教育是民生之基;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一个人只要受到良好教育,一辈子生计不成问题”这简洁明了的三句话,充分阐明了发展教育的战略意义。关于教育的质量问题,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强调素质教育,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调全面发展,深刻揭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内涵。关于教育的公平问题,总书记强调资源配置,强调均衡发展,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切入口和着力点。可以说,总书记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指示导向特别鲜明,要求十分明确,对于我们做好当前教育工作、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的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幅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总的是要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养人有一个周期,这种滞后性决定了教育不仅要在资源分配时得到优先保障,而且在时间上必须率先发展、超前布局,提前储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要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主动提出2015年召开新世纪以来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长李学勇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主动把省教育厅作为联系点。各地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加快完善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二是落实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对尚未完成的目标任务,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并优先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制定“十三五”教育规划及各项子规划。三是落实投入机制。这是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举措。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前几年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很大,今后几年可以暂时缓一缓,将财政投入重点转向其他领域。我们要看到,前几年教育财政投入确实很大,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但很大一部分是补过去的“欠账”,目前仍有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加大投入、协调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果不筑牢教育这一根基,那么江苏现代化大厦的建设基础就不牢固,动力就不强劲。各地要始终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真正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努力打造江苏教育升级版。

坚持把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全局统领性工作。经过努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已初具模型,下一步,关键是要高举旗帜,狠抓落实。要紧扣指标体系。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强调,教育工作要精细化,要有目标、有路径、有措施、有考核,能量化的量化,不能泛泛而谈。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尽可能量化了教育发展要求,可以说是今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指南。要按照“已达标的抓巩固、未达标的抓进度、难点指标抓突破”的思路,着力补缺、补短、补软,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要完善政策措施。根据2014年监测分析结果,重点针对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差距大、实现难度大的指标研究具体工作措施,如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社会教育、民办教育等需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相关政策要抓紧制定出台,为基层和学校争取更多的政策落实时间,确保如期实现省定指标体系各项要求。要鼓励先行先试。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推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建设,争取在几年内取得明显进展,指导条件欠缺的地区突出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花大力气建设苏南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19个县级示范区、5所高校示范点,努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样本。要强化监测评估。教育现代化建设首次监测评估开了个好头,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下一步,要完善指标体系,改进监测评估办法,优化部分监测点的统计口径、权重和目标值,通过引进专家评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不断增强监测评估的科学性、引领性和规范性。

坚持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根本动力。2015年是教育改革的攻坚之年,不深化综合改革,就难以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和发展“天花板”,就没有出路,甚至已有的成果也保不住。从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来说,一要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整教育类型和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办学机制与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打造经济升级版所急需的各类人才,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二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引导全人发展,促进人人成才,高考改革系列方案2015年上半年要制定出台;三要着眼于增强教育发展内在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良好格局,同时,发挥好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社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从改革的思路和策略来说,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凡是有利于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政策举措都要深入研究、大胆采用,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二要强化问题导向,在总目标指引下聚焦实际问题,直面群众诉求,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问题,努力破解教育难点问题;三要注重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尊重基层首创,在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同时避免出现总书记所讲的“处长治国”现象,防止因某些部门一两个处长有不同意见而形成“中梗阻”;四要狠抓改革落地,中央改革办专门成立督察局,省里也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各地各高校要树立攻坚意识,列出改革清单,一项一项地抓推进、抓落实,省有关部门要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学校在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

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江南出才子,正是得益于良好教育;要发扬这些好传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地各高校要不仅仅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口号,而且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方面,对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并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地执行好,落实好。比如,要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有效缓解“入园难”;同时,调研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为办好园提供参照模板。要按照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流动常态化、财政投入制度化等要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缓解“择校热”;2015年上半年,11个县(市、区)要全力以赴,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认定;同时,要审定发布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引导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发展。要加快推进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带动社会教育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对一些还没有找到根本解决办法的问题,要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对那些问题复杂、不能马上见到明显成效的,向群众作好解释说明。比如,“减负”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要改革对学校、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办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系统推进的合力,同时,对乱收费、乱办班、乱挂钩、教辅材料散滥、“上课不教、下课家教”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要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和人口流动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需要强调的是,不同阶层和群体对教育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力争绝大多数人满意,而不是少数既得利益者;任何工作只要高于群众预期,群众就会满意,反之,群众就不会完全满意,甚至引起不满。因此,要合理制定目标、引导预期,避免调子定得太高导致群众误解误判。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推荐访问: 江苏 改革发展 新台阶 迈上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