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阻遏“慢阻肺”,保护肺健康

阻遏“慢阻肺”,保护肺健康

时间:2022-04-29 19:05:03 浏览次数:

如今,“慢阻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之后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据报道,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2%,每年死于此病者约100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这实在是不容忽视之事。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个名称对许多民众而言也许还较陌生,但若说“老慢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很多人便大致知道些了。其实“慢阻肺”即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慢阻肺”三字中的“慢”字是说这种病的病程漫长,“肺”字自是说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阻”字却是这一系列疾病病理学上的关键。

皆因“阻”起

“慢阻肺”起源于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炎症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引起,而呼吸道是向外界敞开的,因为人时时刻刻都要呼吸,而细菌、病毒在外界的空气之中,因此它们极易随着空气中的尘埃、微粒进入人的呼吸道中。不过幸而人体也有一套防御的办法:鼻孔里的鼻毛便是为阻挡较大的灰尘微粒而生,鼻腔黏膜还会产生黏液,粘住那些溜进来的“不速之客”。且黏膜都有产生黏液的能力,且黏膜上还有很细很短的“纤毛”,这种纤毛有向上摆动的功能,能将粘着灰尘微粒的黏液向上运送,等送到喉部咳了出来,便是痰。人类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不能不称完备。

但若是灰尘微粒太多,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应接不暇,细菌病毒就“登堂入室”引发炎症。其实“炎症”也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机能,发炎部位血管扩张、集聚许多免疫细胞攻击入侵之细菌、病毒,力图战而胜之。当支气管发炎时,支气管的黏膜及黏膜下的组织便充血肿胀,影响支气管内气体的流通,所以发生支气管炎时患者会感到呼吸不畅。

若是支气管炎经久不愈成为慢性,支气管黏膜便会增生、变厚,结果使细支气管狭窄,通气受“阻”。吸气时胸腔扩张,支气管多少也跟着扩张一些,呼气时胸腔收缩,支气管多少也跟着压缩一些,因此气体可以说是“进来容易,出去难”。一部分气体便滞留在肺泡之中使肺泡肿胀,形成肺气肿。这肺泡本是氧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之所,一旦被滞留之气占据,氧与二氧化碳交换“受阻”,于是患者便出现缺氧,引起种种不适和病变。由于缺氧,心肌受损,加之肺泡肿胀,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受压,使心脏向肺泡运送血液也“受阻”,发生肺动脉压力增高,心脏为克服这一阻力,被迫增强收缩力度,日久而致心力衰竭,即“肺源性”心脏病。由于缺氧、二氧化碳在体内滞留,严重时可使大脑功能抑制,使患者陷入昏迷状态,即“肺性脑病”。不难看出,这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皆因“阻”而起,故名“慢阻肺”,名符其实。

预防永不晚

慢阻肺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的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被误解为生理功能老化所致,以致很多患者未能及时就诊,等到病情严重再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不过这是一种渐进性、逐步加重的疾病。所以2013年“世界慢阻肺日”的主题为“关注慢阻肺永远不晚”。因为即使已经形成慢性支气管炎,还可通过控制病情预防肺气肿,即使已经形成肺气肿也要预防“肺心病”。

当然,早治疗是有效控制慢阻肺的关键。所以,肺科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在每年常规体检时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和慢阻肺家族史者,或年轻时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高危人群,也应在常规体检时进行肺功能检测,以便及早发现“慢阻肺”的蛛丝马迹,努力加以控制,方能防患大于未然。

推荐访问: 阻遏 保护 健康 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