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俄国卢布百年前作乱东北卷走中国财富

俄国卢布百年前作乱东北卷走中国财富

时间:2022-04-11 09:59:55 浏览次数:

现在,我国东北很多人家还收藏有各种花花绿绿的钞票,当地人对其称为“羌帖”,这是对上个世纪初流通在东北的俄国卢布的统称。如今,这些钞票早已失去了货币价值,变成了人们赏玩的收藏品。但是在一个世纪以前,它曾经流行在中国大地,成为了俄国人掠夺中国财富的最大帮凶。

俄国卢布在东北盛行

作为一种外国货币,卢布为什么能在中国大行其道、兴风作浪呢?这部和当时中国动荡不安的时局有关。由于中国没有完备的金融系统,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想在中国推行本国货币,争夺商品市场。而俄国借助地域优势,牢牢地控制了整个东北的货币,把东北纳入了俄国市场,俄国的野心是把中国变成“黄俄罗斯”。

俄国在东北推行卢布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道胜银行。道胜银行号称“中外合办”,从1901年就开始和中国官方订立合同铸造银元。后来,道胜银行发现在中国流通银元不如直接推行卢布更赚钱,就开始在中国推行所谓的金卢布。

为了骗取东北人民对卢布的信任,道胜银行声称卢布就等于金子,可以随时兑换金币银币,1卢布可向该行兑换1个银卢布(含银5钱8分),5个卢布就可兑换1个金卢布,给老百姓造成以为拿到卢布就拿到了真金白银的错觉。然而,等到卢布流通开来了以后,道胜银行就不再兑换金银币,而声称可以兑换法郎和马克,以此来维持卢布信用。

除了沙俄的大力推行,当时国内的货币现状也为卢布的流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时东北是军阀统治、各霸一方,没有统一的货币。那时东三省的货币有现大洋票、哈大洋票、江省官帖、江大洋票、吉林官帖、吉大洋票、吉小洋票、奉大洋票、奉小洋票等十多种,此外还有机关、团队、商号、银炉印制的私帖,十分繁杂。

这些钱币的比价也是天天变化,在兑换的时候还要扣除佣费。这样折腾下来,很多人都不愿意使用,而卢布就得以乘虚而入。

由于华俄道胜银行、帝俄国家银行和中央铁路局发行的金卢布、银卢布可以在东三省流通,人们如果要去外省,就得用地方钱币兑换羌帖,为此很多地方出现了专门搞兑换的“羌帖市”。

后来俄国人以哈尔滨为中心修建的中东铁路,则是卢布推行的另一个重要工具。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俄国强制规定购买车票和交税都必须使用卢布,随着中东铁路的延长,卢布就随之推广到东北全境。

不仅在中东铁路沿线,就连在很多内地交易中,人们也使用卢布。而且,农民们在各种货币并存的情况下,还优先选择卢布,因为相比其他的货币,卢布更为稳定。

卢布1/16流入中国

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统计,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

当时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记载:“北满一带卢布流通额,共为4万万,就滨江一埠而言,据一般人观察,其数约有2万万。”这就是说,当时的羌帖已经成为哈尔滨地区的主币。

卢布在中国的大量流通,为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俄国的有钱人直接在东北用卢布投资企业,赚取了滚滚利润,使东北变成了俄国实际上的殖民地。而卢布在东北的霸主地位,也使得俄国更加方便在中国进行物资收购。道胜银行每年发放卢布给收购商人,把东北的粮食和物资收购回来,并经中东铁路通过西伯利亚运送到欧洲赚取法郎、英镑等外汇,而后又在上海、天津等地的分行把这些外币兑换成银元,再兑换给东北想从关内进口物品的中国商人。这一圈转下来,整个东北的财富都被纳入了道胜银行的囊中。

从“羌帖”到“墙帖”

进入中国的“羌帖”种类很多,既有沙俄国家发行的货币,也有一些临时政府甚至是反动政权发行的债券。然而从一战之后,这些“羌帖”就开始疯狂贬值了。当时的哈尔滨经历了货币贬值带来的剧烈经济震荡,银行拒收卢布,商店恐慌、关门停售,很多货庄都因为卢布贬值而无声无息地消失。

受到更大影响的无疑是普通老百姓。当时在哈尔滨打工的大多是来自河北、山东的农民,积攒的血汗钱全是卢布,转眼就变成了废纸,由此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1919年,哈尔滨的中东铁路工人“以俄币跌价、生活艰难迭次罢工,要求改发别种货币”。由于民众群情激奋,罢工现象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才终止了羌帖的流通,结束了卢布作乱东北的历史。

这时候,留在中国境内的卢布都已经变成了废纸,老百姓愤怒地称之为“墙帖”——只能用来贴墙的废纸。

推荐访问: 俄国 作乱 中国 卷走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