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将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

将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04-11 09:17:43 浏览次数:

摘 要 医疗器械在现代医疗中已广泛应用。缺乏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对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诊疗质量提高均有重要作用。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在医疗器械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缺陷,仅列为选修课。应调整结构、进行课程改革,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管理。这一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临床工作的医学生、促进医学水平提高、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疗器械 医学基础 必修课 教育改革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体系有很大发展,逐步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大众化,通过调整专业结构,进行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寻求突破。先后有学者对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探索[1]、对医学生理科素质的培养[2]

进行论述。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各种现代化医疗设备和高科技医用人体植入器材在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缺乏对医疗器械的理解,致使医疗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有些设备操作者缺乏系统培训而误操作,导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与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缺乏医疗器械专业课程设置密切相关。

目前,高等医学临床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未将医疗器械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超声医学、激光医学等课程都只是不成体系的选修课[2]。而MRI、CT、全自动生化系统等均成为临床医生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反观医学教育体系,并未体现临床诊治的进展,说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缺陷。忽视学科设置的科学性,忽视理论教育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教育管理方式下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适应能力差,引发社会上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满。

因此,本文针对医护人员缺乏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和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提出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的建议。这项举措不仅体现出教育管理学要和实践相结合,对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的知识构建和素质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可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诊疗质量,提高医疗社会效益。

1 现代化医疗器械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我们建议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首先要全面认识医疗器械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这样我们的建议才能得到大家认可。

1.1 先进的医疗器械促进医疗水平提高,是医院竞争医疗市场重要物质基础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工程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装备和大批可植入人体的高值器材,已成为临床医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治疗手段。在某些医学领域中其发挥的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CT、MR、DSA、LA、血液透析机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患者择院就医形成广阔的医疗市场。不论是大型著名医院,还是起步艰难的民办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取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地发展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水平,而引进尖端医疗设备和使用先进的医用耗材,是在竞争中起到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实践中医院领导和科室学术带头人深刻地认识到引进一台医疗设备往往会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比如一台DSA设备的配备就直接影响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疗水平,因为没有血管造影机,治疗心脏病人只能停留在药物维持的水平上,而有设备就可以开展血管造影、安放血管支架等手术,这对抢救一些高危患者确实是性命忧关的大事。一些超大型医院这种竞争意识尤为强烈,要保持医院某个专业在同行中的领先地位,要保持专家的学术权威性,就必须密切关注相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只有率先使用最先进的设备,才能有权威性的发言权,才能站在学术界的前沿。因此,一旦某项新技术、新设备问世一些医院不计成本地争先引进,充分体现医疗设备在提高医疗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大型医院重视医疗设备的引进,中小型医院更是希望通过医疗设备增强竞争力,其中多有成功实例。一家二级甲等医院生存在诸多全国知名品牌大医院的夹缝中,为生存竞争,1994年购买美国瓦里安600C直线加速器和X刀,率先引进全国第一台大恒公司开发的立体定向治疗计划,首次实现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计算放疗物理量,成为以治疗脑肿瘤为特色知名的放疗中心。天坛医院等一些三甲医院因未能配备直线加速器,一些术后需要放疗的患者都到这家医院治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先进的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必要的物质基础。

1.2 医疗器械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我们之所以建议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重要原因,是其在临床医疗中的广泛应用之一。

医疗器械在临床医疗中的广泛应用,首先体现在医生诊疗方式的转变,也可以称为现代医疗特色。以前传统经验式诊断模式医生主要靠老师传、帮、带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而现在的医生如果没有CT片、B超图像、化验报告等几乎到无法诊断和治疗的地步,甚至患者常把照片子、作B超挂在嘴边。为给临床医生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一般医院都配备诸如放射科、化验室、B超室、病理室等,这些科室统称医技科室。医技科室根据医院级别、医疗特色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大型医疗设备,诸如PET、CT、MRI、LA、DR等。医院级别越高,设备配备的越全,档次越高,为临床医生提供的诊断信息越详细。由此可见,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化医疗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医疗使得医疗器械不仅只是在医技科室才能体现出来,而是在日常工作中医生、护士几乎时刻都离不开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已经渗透到全院的每个科室,涉及到全体医护人员,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现代临床医生已不能光凭听诊器行医,而是需要掌握一些医疗器械专业技能,这些专业技能已成为行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不论那科医生首先都要会使用计算机,懂得HIS、PACS、LIS系统,熟练掌握电子处方,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本科的各种医疗器械。对于一些专科医生更是离不开医疗器械,有时如何操控好设备成为衡量医生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微创外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腔镜系统和专用器械,以前骨科医生可凭手感接骨,后来是在X线下对位;现在治疗骨折开刀,是在裸视野下做钢板固定术,各种规格的钢板涵盖许多生理结构的学问;普外医生最常用的手术刀也种类繁多,如高频电刀、氩气刀和超声刀等;口腔科、康复科等医生更是离不开专用的医疗设备,就连内科医生也需要熟练掌握多参监护仪、会使除颤器、能做心电图和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临床护士的工作更是离不开医疗器械,小到输液器、微量泵、吸引器,器械车等,大到透析机、呼吸机、监护仪等都是由护士操作管理。大批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临床护士的工作范围远远超出传统护理专业范畴。医院医务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由“医护技”组成,其中“技”是指专门使用医疗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有时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需要,护士不得不担当起本该专业技师的工作,护士操作使用血液透析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几乎由护士完成,她们不仅需要完成对患者血管穿刺和常规护理外,还需要完成血透机从冲洗、运行、上机直至消毒保养等一系列的工作。尤其是如何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及时排除报警故障,不仅涉及患者安全,还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疾苦。血液透析机有近10种报警装置,每个报警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排除,都可能被迫中止透析,而患者又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透析,因此,需要患者当天重新透析。重新透析不仅增加穿刺针的成本,还会伤及到患者赖以生存的动静脉造瘘血管,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因此,护士要尽量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及时排除故障,就必须努力学习血透机专业知识。由此可见,普及临床护士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十分重要[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高质耗材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引起社会和医院的高度重视。导管支架、心脏起搏器、脑部人工膜、玻璃体、骨人工关节以及各种高分子材料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耗材科技含量高、价值贵、风险大,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因此,管好、用好这些医用耗材,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通过以上论述,充分说明,医疗器械在医疗过程应用中的广泛性、先进性和重要性。既然医疗器械和医疗工作有如此紧密的关联性,那么我们讨论如何普及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医疗器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教育是基础,我们要想提高医疗器械专业水平,首先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理顺医疗器械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现状。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与医疗器械在医院中广泛应用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关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及相关教材和课程设置极度欠缺,充分反映出教育管理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与时俱进,严重地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2.1 目前缺少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器械教材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广泛使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制的第7版教材,这份教材是由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 “十一五” 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联合编写的。该教材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用。在这本教材中共计52个学科,涉及方方面面,唯独见不到医疗器械。在医院中医药学和医学工程学其工作性质和作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在这本教材中却是水火两重天。在这套教材中有关药学有: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和临床药学,真是有理论有实践;反观医疗器械只有在“医用物理学”中以物理学为基础涉及一些相关医疗设备的原理,简要的基础知识也是通过改进增添的。根据这本“医用物理学”前言介绍:“本书与第6版教材相比增加一些新概念和新成就内容,同时也删去一些偏难、数学分析多的内容。注重联系医学和生物学实际,使学生了解现代医学与现代物理学技术和方法的密切关系。通过前言介绍,说明编者也意识到医疗器械在医疗中的作用,增添磁共振功能成像等内容,减少一些纯理论的数学分析,说明编写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今后工作能力[4]。

我们认为这套教材最大的问题是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现代医学与现代物理学相关理论,与实际医疗器械与较大的差距。一台现代化医疗设备往往是声、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组合,有关这方面有姜远海主编的“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等教材[5],但是这些教材都是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使用,因此,对于医学基础教育来说目前尚无合适的医疗器械相关教材。

2.2 医疗器械课程设置问题

虽然目前尚无合适的医疗器械相关教材,但是毕竟也有一些有关教材可以借用,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开设医疗器械课程。以北京电视大学临床护理专业为例,护理大专班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涵盖30门必修和选修课程。护理大本班又在这个基础上增设通识课,涵盖50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在本科通识课里甚至出现“名胜古迹文化”、“戏曲欣赏”等课程,在如此广泛的课程知识面里唯独不见医疗器械专业的踪迹,不论是专科班还是本科班也都未开设“医用物理学”等相关课程[6]。一些医学院校也不把医疗器械知识当做必备的课程设置。这种怪现象令人十分费解,用较通俗的话讲:干什么不吆喝什么。不论医疗器械在医疗活动中多么普及、重要,我们的高等医学教育却可以视而不见。分析其原因很简单,学生追求的是毕业拿文凭,学校关注的是扩招后的经济效益,供需关系在左右着课程设置。医用物理学课程中原理复杂、数学公式计算多,尤其是电磁原理章节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教师授课难,学生领会难,知难而退,因此,只要不影响毕业,凑够学分即可,回避难教难学的课程也在情理之中。

3 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并不是可有可无,加强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教育,其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医疗设备,而是要培养出学生对于医疗器械全面的认识,树立这项专业是本职工作必不可少的思想意识,否则,在医疗工作中医生、护士时常会表现出涉及医疗设备与己无关的思想意识。比如目前医院开展学分制再教育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培训几乎是空白[7]。建议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对于医学科研、提高医疗水平和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

3.1 掌握医疗器械知识对医学科研的必要性

开展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承接科研任务科室都尽量配备最现代化的设备。厂商根据医院的需求也把医疗设备分为实用型和科研型,由此可见医疗设备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搞科研大家十分关注设备性能的先进性,却往往忽视人的因素,忽视人对设备性能的了解程度。科研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科研人员不仅仅要会使用医疗设备,而且要对设备的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推动科研工作。相当一部分科研都需要通过医疗设备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得出立论成果,尤其是一些临床科研论文,大多都是采用统计数学软件对医疗设备提供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类文章一般只在材料和方法中介绍设备名称和型号,极少讨论这些设备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例如,有一篇比较典型的科研论文,文章主题是探讨双能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与定量CT(Quacntitai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骨密度仪2种测量方法准确性的对比实验,临床医生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把所测数据进行详细的比对分析,但是最终没能得出需要的结论[8]。

分析研究失败的原因是研究者把医疗设备提供的数值当做唯一标准值来进行研究,而忽略设备测试原理。骨密度仪有其独特的测试原理,首先要把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经过A/D转换后,再与设备内置的数据库数值进行比对,产生骨密度BMD值。一些进口设备是以白种人骨样品建立的原始数据库,由于人种对骨密度BMD值影响较大,测量必然有较大误差,因此,很难比对出设备的准确性[9]。通过这个事例说明,如果没有较扎实的医学工程基础,不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就很难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由此可见,科研人员深入掌握医疗器械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2 掌握医疗器械知识对临床医疗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在整个医疗活动中,都离不开医疗器械,掌握医疗器械知识不仅是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从工程学方面审视医疗工作,可以起到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更好地使工程学为临床服务。体外震动碎石机可以不开刀解决胆结石问题,这项重大的发明就是德国多尼尔公司的工程师根据高频脉冲压力波在不同媒质中传播性能不同的原理设计而成。这些重大发明不仅给患者带来福音,在日常医疗中如果把工程学很好地与医疗相结合,一个小小的工程措施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根据有关报道,妇科巨大囊肿,如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等,有的特别巨大,甚至如足月妊娠。以往切除时需要巨大腹壁切口,才能将肿物完整取出,有时切口从耻骨联合上切到剑突下,也无法取出肿物,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囊肿破裂,污染腹腔脏器,造成肿瘤广泛种植以及囊液流出过快,导致腹压骤降出现休克等问题。根据上述临床问题,运用妇科负压吸引器基本原理,发明一种负压吸引器专用吸头,这种吸头结构十分简单。手术时只需在开一个10~12cm的切口,利用吸头前端的针尖,快速刺入囊肿内,从吸头侧孔吸出囊液,即使是粘稠的粘液或巧克力液,也可较容易吸出。这种看似非常简单的方法,却可以大大地改善手术中遇到的切口、破裂等大问题,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医护人员掌握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对于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3.3 掌握医疗器械知识对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必要性

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医院大量使用医疗器械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问题愈来愈重要。为此2010年1月18日卫生部新出台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作出相关规定,但是如何落实《规范》缺少可行性办法。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医疗设备提供的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要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呼吸机是呼吸衰竭患者的救命星,是生命维持的重要手段,但是呼吸机一旦出现故障,而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呼吸机就是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可怕杀手。尤其是一些治疗性设备,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伤害,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每一个细节的差错都可能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平时一些习以为常,不为大家重视的一般性医疗设备的操作失误也会伤及患者。例如,护士使用负压吸引器为患者排痰,由于压力不够怎么也吸不出痰,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危急,幸好及时借来一台吸引器,才使患者转危为安,结果还是造成医疗纠纷。事后经过设备科调查是操作者竟然不知道吸引器还有个压力调节阀,我们的医护人员如果连吸引器的最基本的结构、功能都不清楚,何谈因病情合理使用压力,何谈保证医疗质量。此事虽小,却与患者生命攸关、此事看似偶然,却有一定的代表性。ICU、CCU以及手术室等大多是在封闭式情况下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因此,医疗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失误更不宜被察觉,如果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知识的欠缺,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患者。高等医学基础教育的欠缺和参加工作后学分制教育的空白,致使医护人员忽视医疗设备知识的学习和培养,也不去关注设备的结构与性能。更重要的是这种从基础教育就遗留下轻视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思想意识,会给医疗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掌握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4 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上述论述说明医疗器械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必要性。大量的事实说明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医疗器械专业知识课程是无可厚非的。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尽管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坚持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1 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是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提出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符合教育管理学开拓创新的实质精神,是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首先,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活教育中的激励因素,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制约因素,发挥激励因素。这种改革只是想从历史的文献、前人的科学著作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评价教育管理质量时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前提下,审视课程的设置。由于教育课程规定以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蓝图。因此,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是学校实现其教育目的的手段,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由于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的诸因素,都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需应社会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的调整、修改和再编订,这已是在实践中被各国深刻认识和遵循着的一条规律。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不是把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的工作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而是归结到如何使学生拿到文凭,就脱离教育管理学的实质精神[10]。我们希望教育管理战线上的有志之士,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的改革尝试。

4.2 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的设想

医疗器械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说明医疗器械专业知识是从事医疗行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不论是临床医学专业还是基础医学专业以及各种医学实验室都需要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建议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课是指医学院校前2、3年的大多数课程。主要包括有: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也就是要把医疗器械和生理学、药理学等一样列入医学基础知识。另外,我们建议中提到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础医学存在着联系与区别。基础医学是一门专业学科,医学基础知识是从事医疗行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不论是临床医学专业还是基础医学专业都需要学习这些基础知识。

根据我们前面对于医疗器械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说明学习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因此,医疗器械不仅应该成为医学基础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应该成为必修课。我们的教育应避免不从实际出发,给投机取巧心里以可乘之机,违背服务于社会的教学宗旨。近年来,课程实施备受教育界及社会的关注,因为,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把医疗器械定位于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我们的建议是否能够实施,也是对教育改革的一次现实的考验与挑战。

4.3 医疗器械专业学科的建设与教材

我们认为制约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的因素,除教育体制的问题外,最大的困难是医疗器械专业学科的建设与教材问题。

医疗器械飞速发展的现实与其在医学学术界建设不对称的进程,一直是一个十分纠结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医疗器械得到迅速发展和兴起,这个行业的发展催生一个医学边缘的新兴学科-----医学工程。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高等教育医学院及时捕捉到国外有关医学工程的信息,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始建于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各医院就开始相继成立临床医学工程部。1978年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原北京第二医学院)率先开设医学工程专业进行试点,同时浙江医科大学也开展同样的教学尝试。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建立医学工程系,学制五年,设置本科学历生。随着医学工程的发展,各种专业性的组织和协会相继建立。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于1993年成立,标志着医学工程已成为中华医学会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学术研究的实体[11]。医学工程专业至今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虽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在学科分类、学科定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认证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如何把医疗器械专业知识依托在一个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上,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2]。只有把医疗器械学发展成为象药理学一样,更加科学、更加严谨的学科,才能为纳入医学基础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完善医疗器械学的目的是为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进而达到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这种目的和要求反过来又促进医疗器械学的建设与发展。

如何编写出科学的医疗器械学教材,不仅涉及教学问题,也是对医学工程的发展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建议根据医护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应用实际,结合生物临床医学工程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医疗器械专业教材。充分发挥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和医学装备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技术优势,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把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纳入教程,克服传统教材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

4.4 教师素质的制约

教师素质问题也是如何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实施者,也是影响教学水平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实施新的教学课程,要求实施者适应新课程标准,即要求实施者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这种改变首先来自老师的新认识、新观念,其次是新的行为方式。由于医疗器械专业知识不象病理学、药理学有一套规范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套教师熟知的教材。教师需要进行新的培训,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一点并不是每位教师都热衷追求的目标,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这种教育改革教师的能力因素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从上述把医疗器械纳入医学基础必修课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可见这一课程体系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临床工作的医学生、促进医学水平提高、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经济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涵锦, 顾鸣敏, 富冀枫, 等. 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Z1):52-54.

[2] 匡宝平, 李玉生, 王秀莲. 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生理科素质培养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4,22(18):7-8.

[3] 汤黎明. 对于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范的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 (4): 20-22

[4] 曾文军, 殷衡基. 医疗器械在医院应用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 .现代仪器, 2011, 18(1): 23

[5] 殷萌.重视医护学科中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 (11):88-89

[6] 姜远海, 彭明辰主编.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7] 刘鹏 蔡开勇 高等院校开设医疗器械公共选修课的探讨[J]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2 33-35

[8] 刘玉君, 王维, 童琼娟,等. 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比较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5):504-507

[9] 张静涵, 殷衡基 .关于骨密度仪测量准确性的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 ,(4):20-22,26

[10] 陈孝彬, 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M].第3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 殷衡基. 医学工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有出路[J] .中国医疗设备,2009, (3):136-138

[12] 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之我见[J] .中国医疗设备2009,(1):1-2

推荐访问: 必修课 可行性 纳入 医疗器械 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