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河出昆仑西王母国(一)

河出昆仑西王母国(一)

时间:2022-04-09 10:05:36 浏览次数:

一、登昆仑山探西王母

古籍有言:“赫赫我祖,来自昆仑。”

昆仑山是华夏民族的自然图腾,发祥圣地。

西王母是华夏民族的自然女神,源头母亲。

昆仑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结构,是地理、历史、文化(包括神话)、生态、哲学的,五位一体,是山脉、水脉、族脉、文脉的古今延续,是最具原始构建力的母体文化。

昆仑文化是一个在先秦古籍中海量存在的文化积淀,在《禹贡》《山海经》《淮南子》《竹书纪年》等文献里,昆仑山的含义与方位比较明确,即“河出昆仑”“河出昆仑东北隅,再东南流,入禹所导积石山。”这和今天青海境内黄河的流向和昆仑山的走向完全一致。这说明昆仑的本义是一座大山脉,且黄河由此发源。古文中“崑崘”二字叠加了四个山字,是古人因意造字的明确证据。只是在汉、唐以后昆仑二字产生了诸如混沌、窟窿、葫芦等假借义,然后又引申出浑黑、天形等义,昆仑的原义才被扭曲。这需要做一番正确梳理与正本清源的工作

昆仑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体文化,既有先秦古籍中诸多记载为依据,更有现代意义上的地球地质史、地球气象史的研究成果为佐证。科学研究证明,大约在350万年以前,在地球距今最近的一次造山运动中,隆起了昆仑山脉,从此改变了华夏古大陸的面貌。昆仑山西起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向东连起西藏北缘,跨越青海全境,向东延伸至岷山、秦岭,全长2500余公里。由于昆仑山的隆起,才造就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大河。昆仑山隆起后的约100万年里,从西北两个方向刮来的大漠尘粒逐年堆积在昆仑山的东北边沿,造就了黄土高原。又由于黄河、长江由西往东的逐年冲刷、改道、沉积,在100万年的时间里,形成了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长三角平原乃至成都平原等。一句话,中国东部的农业平原地貌皆是由黄河、长江百万年冲刷、沉积的结果。而昆仑山(包括南支唐古拉、北支祁连山)则是上述江河的发源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认可昆仑山乃华夏版图西高东低的母体构建者。

由此,我们再来理解古籍中“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以头颅撞昆仑。天柱折,地维缺。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的记述,这貌似神话的表达,却真实再现了华夏版图西高东低,以及黄河、长江改造地貌的历史事实。因此我们说,昆仑山是昆仑神话的地域载体,而昆仑神话是远古先民的意识形态。昆仑文化既包含地理、神话,也包含着历史、生态、哲学的更多信息。昆仑山主峰布格达坂峰高耸在青海巴颜喀拉山的西面,其海拔为6860米,乃大昆仑之巅。

古籍中关于昆仑有“昆仑墟”“昆仑丘”的对应表述,“昆仑之墟,高万仞”,“昆仑丘,中空也”———这种表述与现今青海的地理地貌完全吻合。青海南有昆仑山,北有祁连山,西有阿尔金山,东有青海湖南山———这可以对应昆仑之墟。而丘字的本义是四面高,中间低,也说明昆仑丘指的是环青海湖草原和柴达木盆地。古籍中有“西王母居昆仑,都昆仑”的记载,这所居之所只能是柴达木盆地包括环湖草原。以常理而言,西王母族群决不会居住到昆仑山脉的山顶上去。

从先秦古籍中大量有关昆仑山与西王母的记述逻辑来看,有4个要素互为联系,缺一不可,这就是:昆仑山、黄河源、瑶池、西王母石室。这4个要素在青海境内均可以找到。《禹贡》中所说的“河出昆仑”,把昆仑山的方位表述得非常明确,没有歧义。唐宋以后的许多“昆仑域外别有”,或“冈底斯山说”“泰山说”“香格里拉说”“峨眉说”“阿尔泰山说”都与“河出昆仑”毫不沾边,故难有说服力。

至于说到西王母,作为名词,具有多义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或指女王,或指女神,或指方国,或指族群。需要认真鉴别,回归本义。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请注意,这一记述将神与人分得很清楚。神的记述可能是西王母族群的图腾标志。而西王母戴玉胜,说明她只能是人王。《尔雅·释地》记载:“觚竹、北户、日下、西王母四荒”。这里记述了远古时代边远地区的4个小方国。西王母古国在西方。《淮南子·地形训》记载:“西王母在流沙之濒。”这里的西王母既指古国,也指方位。

《竹书纪年》记载:“十七年,王西征,见西王母。”这显然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历史性会面的确凿记载,说明西王母的人王身份。

“昆仑域外别有”、“西王母人神不分”的现象只能说明西王母族群的繁衍壮大、迁徙流变倾播四海。而西王母作为中国西部上古时代母系社会的代表,其被后代仰慕并尊崇,自有其社会学、民族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必然依据和理由。这可以从古羌人“以地族名”的传统中得到解释,这也是东西南北皆有大昆仑、小昆仑、王母祠、王母庙的原因所在。但真正的昆仑只能是地之首、河之源,绝非某种虚幻的所在。

汉代古籍《尔雅》说“三层为昆仑丘”,这约略透露出古人对华夏古地理地貌的认识,有其简约的合理性。现代地理学的精确表达告诉我们,中华版图从东到西,构成了三个台阶,即东部平原为第一台阶,黄土高原为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为第三台阶,从三个台阶拾级而上,恰是沿着黄河、长江的入海口上溯到江河源头———昆仑山。用这个地理格局对照“三层为昆仑丘”,不是恰当准确而符合逻辑吗?所以说,弄懂古籍原义,不妄加猜测,任意扭曲至关重要。李白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恰恰印证了黄河源头昆仑山在古语中隐含着“天柱”的意思。

至于说到西王母居瑶池边,显然是一种神仙化的表达。瑶池即是天上才有的池,这个天上不可能是太空,太空里的星云叫银河。那么瑶池只能是高海拔地区的湖泊。如果站在中国东部数百米海拔的地方遥望海拔5000多米的大昆仑山脉,那么,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像繁星般散落的众多高原湖泊,不正是可以被中原人称呼为“西王母瑶池”的真实所在吗?

流传于中国西部“织皮昆仑”的西王母传说,只能运用历史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民族民俗学的综合研究来加以解释或证明,不能仅仅停留在神话学的单纯层面。神话只是西王母现象的衣饰或面具,历史与族群才是她的原型与真谛。那些曾确实存在过的西王母时代的社会形态,当是我们要热切探寻的史前文明与文化。

推荐访问: 西王 母国 河出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