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传统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传统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时间:2022-04-04 08:30:20 浏览次数: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原本的传统新闻传播形成了巨大冲击,面对改变了的环境和受众需求,如何扩大影响力,提升传播效果,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传统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做出了一些适应性转变。

[关键词]传统新闻;新闻传播;互联网;适应性转变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缩小,促使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各类资讯的需求大大增加。新媒体在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比如:各类网站,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第四媒体应运而生,近年来,人们对网上新闻的需求有不断增加之势,因而第四媒体--互联网的新闻传播渐渐成为各网站吸引网民的重头戏。这也意味着对于传统新闻的生存地的挤压与冲击是史无前例的,从使用人数,传播环境到发展环境都遭受到极大的挑战与变化。以微博,公众号等为平台的新媒体以即时,快速,强互动的特点对传统新闻形成了围剿之态。很多人都认为传媒行业将会成为下一个夕阳行业!但是新闻作为当代舆论宣传的必要阵地,是不可退让的桥头堡。那么传统新闻如何破而后立,进行适应性转变,焕发新的生机,以崭新的姿态契合互联网传播的发展要求。也做了一些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新闻传播媒介和途径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前,提到新闻传播的途径,可能大家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报纸,刊物,杂志,广播和电视等等。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对现在人们的学习和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彻底顛覆了过去这种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

过去传统的的新闻传播一般是由上至下的单向传播,例如纸媒,电视等等。模式是书写排版之后,经由平台进行发布,基本上很少能直接进行回馈。只有极少数热心读者写信作为观后感来进行互动,但是这样的方式具有极强的滞后性。这受限于当时技术和传播的途径较为单一以及需求的不旺盛。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个人电脑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其在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使得通过短短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就实现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网络新媒体。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移动智能传播平台,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阅读方式上都给观看者带来了全新的观感。并且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以及繁多移动互联平台等不同来源上获取信息。从新闻传播的发出段到接收端都更加多样和自由。这也意味着传统新闻传播面临着更大挑战与冲击。使得在新闻传播中网络媒介的地位、作用和用户体量越来越引起电视,纸媒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人民群众对于各类信息需求的与日俱增,也致使我们对新闻在新闻传播中的更新速度和内容形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当代新闻传播情况简述

当前时代下新闻传播具有以下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是便捷性和即时性。这主要是由于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已达8.54亿,手机网民突破8.47亿,使得新闻媒体的特色需要更加地突出。新闻传播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比如通过微博和微信等平台,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到信息,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获取信息的自由。新闻的即时性则表现在现在出现的直播形式。通过各种直播的方式,比如各类重大活动的图文直播,视频直播等。通过智能手机端口即时接收信息,观众就可以实时地掌握新闻的第一手资料,极大地满足了观众新闻焦点话题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在两会直播中,强现场感、强体验感的特点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构建一个促进全民政治参与的讨论空间,但与之相对的,网络新闻直播的兴起也对报道团队的沟通合作以及职业化新闻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造成了新闻与谣言的模糊性增强,新闻传播公信力下降等等不良后果。

最后是互动性,新闻传播不再是仅仅告知公众事件的发生,更兼顾民意调查,舆论引导,社会核心价值观践行等等的重要功能。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有效性,影响力,是摆在所有传统新闻面前的困局。

3 传统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优秀例子:人民日报社

人民日报社作为中国纸媒的第一把交椅,以创新的姿态,率先向新媒体进军。积极適应新媒体,转变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稳扎稳打,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打响了这场没有退路也没有终点的攻坚战。

3.1 积极适应新环境,拥抱新媒介

首先就是紧跟技术的发展,不排斥技术手段而一味的固步自封,积极适应并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网络媒介。自2012年7月22日开始,“@人民日报”在人民网、新浪网同步发出第一条微博,标志着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正式为人民服务,在2012年七天之内就收获了15万粉丝。现在,粉丝累计达到一个亿。2013年初,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至今粉丝突破2000万,综合影响力在所有微信公众号中排名第一。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发布时间在2014年6月12日,这也标志着人民日报在移动互联领域走出了自己的步伐,建设自己的移动平台,截至日前累计下载量超过2.3亿。在2015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就启用了“中央厨房”工作机制,并累计推出各类产品近千件,有效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通过多年努力,人民日报社以媒体融合,积极适应传播环境和需求的转变,在报道理念、内容生产、传播形态等方面进行大量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新闻报道、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

3.2 创新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差异化生存

与传统的纸媒的新闻传播不同,在创新新闻传播适应新的网络媒介时。向人们传播新闻信息通过图片、视频等等不同的形式创新传播,改变了以前比较单一的形式,在新闻传播报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使之信息大却言简意赅,语言又通俗易懂、更加贴近新时代的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合理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更好满足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的需求。比如在今年7月11日,围绕所谓“南海仲裁”,人民日报新媒体顺时顺意推出“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图文报道,并创造了单条微博阅读量突破2.6亿、转发超过300万的全新纪录。引爆新闻传播热点。

3.3 技术推动新闻传播创新发展

VR、无人机、视频直播、大数据……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让技术化为发展的动力,进而改变传统新闻线索的来源,缩短了新闻线索发现的时间,及时、深度地对些新闻进行有针对性报道。努力适应用户阅听场景新转换,努力适应移动传播个性化、社交化、视频化的新趋势,努力打造出一批让用户自发转发、自主传播的有品质有特色有影响的“爆款”新产品。从原本的300万订报读者到现在7.86亿全媒体综合覆盖用户,核裂变式增长见证了人民日报社在积极适应性转变中的不断突破和成就。

4 地区性传统新闻适应性转变经验成果:以黄石地区为例

黄石作为一个较为普通的地级市,在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并不占优势。但是适应性转变是活下来的必由之路。上至人民日报社,下到地级市的地方性新闻媒体。为了生存和保持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都必须做出适应性转变与尝试。

4.1 完善结构,为适应性转变奠定良好基础

应对变局,黄石的新闻媒体们。首先在组织架构上,组建集内容生产、技术支撑、视觉设计、平台建设、市场推广为一体新媒体中心,在体制机制上,努力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体环境。

4.2 拥抱网络媒介平台,适应传播环境变化

以黄石广电拥抱新媒体领域的发展进程为例,依次为:黄石广电网——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黄石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云上黄石——黄石广电官方微信号。(1)黄石广电网是黄石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以音、视频为特色的综合新闻门户网,开设:新闻包含头条、专题、时政、舆情、民生、报料、法制、政务、文体、公益等。融媒囊括广播、电视、周刊、网台、微信矩阵、微博矩阵等。还有直播提供新闻综合、都市频道、综合广播、经济广播、公共频道、现场直播、生活服务、广电商城等媒体报道版块。主要发布黄石本地新闻、生活和商业资讯,国内外时事新闻、文体娱乐新闻和服务资讯,转载国内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等。(2)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现有粉丝数19万+。(3)黄石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现有粉丝1万+。(4)云上黄石设置版块:头条、湖北、黄石、帮忙、直播、快报、民生、读书、观点、点播、拍客、专题、两微、健康、纪检、科普、前线。(5)黄石广电官方微信,开通时间较晚,粉丝量30万,365天无间断推送各种本地及省内重大新闻和热点事件。日均推送数量≥5条。

4.3 资源共享,融合共生

在资金,技术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之下,黄石广电与黄石日报、东楚晚报等友媒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优势互补,相互抱团取暖,一起迎接挑战。2015年,东楚风APP正式上线,这是黄石地区布局最早的“新闻+政务”移动客户端,并与报、网、双微等一起形成了全媒体平台集群。之后,同步加强了与第三方平台(如现场云、头条号)的合作,做好移动直播、对外内容推广和城市形象宣传。同时加入了长江云建设,建设云上黄石,这是湖北广电着力打造的湖北政务官方新闻平台。可以发挥省级主流媒体的权威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新闻媒体资源。优化新闻传播力度,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成为湖北省黄石市政府指定的移动政务客户端,整合了湖北省内、黄石本地的新闻、政务、服务等功能。是党媒在新媒体领域的新高地,是黄石本地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发布、公益宣传推广的权威入口。

4.3.1 云上黄石APP功能

(1)【新闻资讯】汇聚热闻头条,畅览天下大事。(2)【政务办事】政务信息发布,政务事务办理。(3)【生活服务】便捷生活服务,随时随地贴心。

4.3.2 云上黄石APP特点

(1)政务频道:汇聚全市各级党政部门、新闻媒体、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政务、微博、微信、客户端产品,权威有力!(2)互动频道:立足高端政务,专注社会民生。拉近政府与黄石百姓的距离,互动交流、报料发声、投稿评论,划动手指就可以!(3)便民频道:能查询各种信息,能充值缴费,能打车出行,能看直播,还能聊天發语音!(4)读书频道:可以读书看美文,为你讲故事,拍照片,发视频,记录黄石最美的风景。将黄石地区的新闻资源整合,以更加高效,符合当下受众需求的方式将新闻咨询传递给受众,虽然依旧存在用户体量与具体实行上的不足,但是是黄石地区提供的珍贵经验。

5 小结

面对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我们的新闻传播方式都在积极的适应性转变当中。以求更好的把握时代的脉搏,传递社会主流的声音。新闻不会被取代,但是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正确风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不断努力。戒骄戒躁,砥砺前行,把握受众需求,顺应技术发展,不断革新新闻传播的方式,我们都需要不断的总结探讨。(指导老师:韩林彤)

[参考文献]

[1] 徐迎春.从与传统新闻的比较看网络新闻的优势[J].新闻与写作,2002(02).

[2] 崔凤玲.电视新闻传播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4(16).

[3] 王斌,李婧怡.语态创新与理念守正——两会新闻网络直播的价值探讨[J].新闻战线,2017(04).

[4] 朱波.媒介融合语境下的“中央厨房”新闻采编模式:大锅饭还是自助餐?——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为例[J].神州,2017(02).

[5] 周子渊.传统新闻受大数据的影响与转变分析[J].编辑学刊,2014(01).

[6] 史安斌,刘滢.从“倒金字塔”“斜金字塔”到“正金字塔”——基于社交媒体的新闻话语体系和传播模式初探[J].新闻记者,2014(07).

[7] 涂凌波.探索新型主流媒体:云平台、移动政务与融合新闻——湖北广电“长江云”媒体融合访谈录[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6(02).

推荐访问: 互联 适应性 网上传播 传统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