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

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

时间:2022-03-31 08:42:10 浏览次数:

摘 要: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客观认识,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人文素养;以人为本;课堂教学

人文科学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关键词,其主要包含了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以人为本三项基本内容。将人文科学进行延伸,即人的内在品质,其与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中学生的内在品质包括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课程的客观认识以及对知识应用方法的掌控能力。换言之,学生的内在品质即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培养路径方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渗透关于物理的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将物理教学与物理课程的人文底蕴联系起来,把握好人文素养与物理教学的辩证关系,加强学生对物理的客观认识,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物理学科人文素养的认识

人文素养含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人文”,二是“素养”,用物理的眼光来解读,即人文科学和物理素养的整合。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客观认识人文素养,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增强教学质量。首先说,人文素养的核心概念并非一种能力,而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对象的精神”。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知识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关心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体现以其发展为需要的情感与价值观。其次,人文的本意是以人为本,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本质,树立起以知识来造福人类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而素养则蕴涵了两个基本要素,即能力要素与精神要素。其中,能力要素突出了学习知识的价值,只有不断地学习知识,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必须重点渗透的一个思想理念。而精神要素则体现在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包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文素养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懂得为何学知识、如何学知识以及如何应用知识,从而通过人文素养的培养而造就更多的人才。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应把握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将物理学深奥的人文底蕴尽量以浅白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中学生更乐于接受知识,接受更多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1.利用物理学史,搭建学生与人文素养之间的桥梁

纵观整个物理学史,千百年来一部物理发展史即是一部完整的科学演进史。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以及物理学家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这些史料对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史,搭建学生与人文素养之间的桥梁。在实践中,展现物理学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课题内容,补充一些物理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剖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以及为学生介绍这些研究成果对人类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如在教学电阻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东汉王充《论衡》中“顿牟掇芥”的典故,让学生了解用“顿牟”(琥珀)吸起“芥”(菜籽)的神奇;也可向学生介绍“莱顿瓶”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第一个能够保存电荷的容器是怎样诞生的,等等。通过这些小故事,或典故的导入,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物理知识的由来,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2.发掘教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融合了大量的精彩短文、精美图片或小故事,这些因素的导入增强了物理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了基础。利用教材资源,发掘教材的魅力,将教材内容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带领学生对教材中所提到的一些有趣现象进行实验,是培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人眼看不见的光”,将太阳光用三棱镜折射出来,在红光下放上一个温度计,用温度计的读数来确立红外线的存在。通过这种实验,可有效将教材中的小故事用实践形态展现出来,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并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教材中散文一般的语言描写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媒介,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时,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语言描写,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来创设一种文化情境,从而感染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运动”在音乐和绘画中的表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具有广阔性,而不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的层面上。这些人文资源具有高度的利用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深入发掘,并加以利用,以此来让学生认识物理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物理实验教学——人文素养的催化剂

比萨斜塔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开启了物理学研究的大门,将物理这门严谨、浩瀚的课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物理实验一直被用作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这种实验的目的比较单纯,许多教师还没能发现物理实验的更大价值,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物理实验中的人文素养体现在了实验的严谨性层面,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材料采集的科学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其次,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大多源于物理学家已经定论的知识,借鉴前人的思想,体验前人实验时的感受,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中学生与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发现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或课后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外自主组织实验,让物理实验融合“生活”的概念,让学生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从而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4.借助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活资源的采集需要学生的自学与探索,但其不是一种单纯的课外活动,而是由课外自学和课堂组织引导探索两个部分构成。其中,课外自学的主要内容是实践部分,主要包括了解课题内容、在生活中查找与课题相关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及准备实验材料等等。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课,这一课的概念性较强,蕴含了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的自学难度也较大。在上一课的课后,笔者针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为学生布置了四项课外自学任务。第一,通过自学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第二,通过自学了解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第三,通过自学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第四,自主设计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实验,并采集实验材料。如此,通过这样的引导,则帮助学生们明确了课外自学的内容,同时也指出了自学的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外自学能够有效把握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的重点,并明确该课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实验材料的采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教师应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层面,配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树立起积极探索的意识,加强对物理课程的客观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神奇的物理世界里翱翔。

参考文献:

[1]胡北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9):1-2.

[2]陶本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J].中学物理:初中版,2009(12):37-39.

[3]胡北昌.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中学物理,2012(9).

[4]沈宇清.浅谈人文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剑南文学,2013(1).

作者简介:严旭,男,出生年月:1984.10,就职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莫厘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推荐访问: 以人为本 渗透 人文精神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