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与特征分析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与特征分析

时间:2022-03-24 09:02:47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文物信息资源的特征和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构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的分类意义。

〔关键词〕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特征;本体

〔中图分类号〕G2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008-04 文物信息资源的分类,是文物信息化工作的关键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资源分类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文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文物信息资源管理工作,能理清并规范文物信息化工作的真正需求;消除因缺乏信息资源规划工作而产生的信息孤岛,从而整合文物信息资源,实现文物信息系统集成。着眼文物信息资源的特点,充分吸取和借鉴传统分类法的理论、技术和成果,实现传统分类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在保持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维揭示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超文本链接和组配技术,以适应文物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组织与揭示[1]。让海量的、无序的文物信息资源为人类服务,从而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

1 文物信息资源概念界定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F.W.Horton)和马钱德(D.A.Marchand)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与人、财、物资源一样,它是构成资源的组成部分。文物信息资源是指在文物发现、出土、整理、研究、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以语言、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记载或描述文物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与客观环境之间的联系特征等文物蕴含的原始信息,或者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并用纸张、磁带、光盘、胶卷等物质存储的信息。由此可知,文物信息资源包含了相关单位大量的学术、计算机软件、影像资料及数据库产品等重要的无形资产。文物信息资源真实反映了文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记录了文物的基本价值,同时又从各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文物独有的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规律及价值表现规律。

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文物本体信息、文物影像资料等各种文物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结合信息技术等数字化手段逐步完善文物展示、利用、保护、管理等专业工作[2],尽最大努力为文物工作者和其他人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文物信息服务,实现文物事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

2 文物信息资源特性分析

2.1 参考性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文物信息资源中关于发掘区域历史上形成的文物档案及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性著作等对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物工作者从事考古研究离不开必要的文物资料的投入。现代博物馆的信息活动主要依赖于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劳动力等信息资源的投入。文物信息资源应用于考古活动的过程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发掘区域有关的背景资料,如这一地区的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区域变迁对这一地区的影响等;为挖掘区域可能的出土器物、遗迹提供专题参考,进而为判断新出土的器物、遗迹的年代、性质、功能等提供依据;规范考古发掘的科研工作提供具体、详细、准确的原始记录资料等[3]。

2.2 认知性

文物信息资源的信息属性和知识属性明显,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贮存原始形式和信息资源。文物则不然,它作为一种表征历史文化的象征物和符号系统,形象性和直观性明显,但其信息属性和知识属性较弱,它所携带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深藏于物质载体之中,只有通过观察、测试或解析等手段才能了解在博物馆,如果依靠文物本身,普通观众很难了解清楚文物信息,如出土背景、功能用途、历史典故和发展演变等外部信息。利用文物信息资源辅助支撑文物的陈列展览,以详细具体的背景介绍、准确可靠的图表说明,或者生动形象的实物演示来展现文物不易为普通观众所知道的信息,可以大大提高观众对文物的认知度及公众对于文物文化底蕴的感知力。

2.3 动态性

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信息资源产生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文物保护管理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信息也总处在不断产生、积累的过程中,并呈现不断丰富、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文物信息资源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积累的过程。文物资料的形成贯穿于整个文物的发掘、鉴定、修复、收藏、研究、利用等过程中,其在不断积累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在收集整理文物信息资源时应采取跟踪追加的方式进行。

2.4 历史性

文物信息资源是与文物相关的一切文字、图片资料的集合,本身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归纳总结。文物的历史价值在文物信息资料中得以充分体现。作为资源的文物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历史性,它能揭露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也能说明某一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等,也能够展现文物古迹自身的发展变化。文物信息的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强。

2.5 经济性

文物信息资源具有公益性,原则上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一般都可以成为商品进行流通,发挥其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物信息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资本,围绕文物资源所开展的活动也是具有经济活动和产业活动的性质,从而也有自己的产业链。这种文物信息产业链具有精神的、文化的、知识的等属性,比较容易带动上下游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从而再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个无边无际的经济网络。

3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现状与问题剖析

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信息资源的同和异集合成类的过程。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混合分类法等,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的具体情况还要参见文物局的相关规定。所谓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是根据工作的需要,以文本和各种文物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整理,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过程。

3.1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现状

有关文物的分类一直都是个困难问题,之前的文物分类也没有形成一门系统科学的分类。傅振伦先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其《博物馆藏品保管》中就提出藏品按质地分类的想法,之后被很多单位采纳接受。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提出了统一全国的文物分类标准《博物馆藏品分类办法》。保管专委会在1988年也提出了《博物馆藏品分类》,这两个都是有关文物资源的分类法,但是都有待改进。文物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侧面,涉及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范畴,一般是按照时代、区域、存在形态、功用、质地、属性、价值等多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4]。国家文物局对文物的分类方法是这些分类方法的综合,但是没有统一的分类法,同时也就给文物的检索造成了一个困难。

3.2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问题剖析

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对文物系统内的馆藏文物信息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在整理文物信息资源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基础工作不到位,文物管理不规范,数量不清、账目混乱、帐物不符等问题,有些收藏单位甚至对部分藏品未能根据质地、种类、级别等分类保管等问题[5],这些不利因素都给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2.1 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文物信息分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熟练掌握数据采分类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纸质资源、文物信息化过程中,尤其是分类、规划和整理阶段,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也要有解决一般专业问题的能力。现在有关文物单位就是缺乏既具备文物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文物单位缺乏专业复合人才的人员配置结构已经不适应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信息分类工作。调查中发现一些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文物专业知识匮乏,对文物的形态特征描述、定名、质地分类等不清楚,导致在文物信息分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3.2.2 相关文物单位基础性工作不到位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工作复杂、任务重,再加上部分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身兼多职;文物的账目管理不规范,藏品总账往往只是一份入馆凭证或是入藏凭证,藏品总登记号一号多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部分地市级文物收藏单位中,普遍存在经费短缺、信息技术设备配备不到位,文物本体损坏严重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这些问题无疑给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增加了难度。所以我们要以信息分类为契机,认真做好文物的登记、建档、备案等基础性工作,完善信息并及时进行修订。

3.2.3 文物信息采集不规范

每个馆的文物记件的标准不一样,文物信息数据的统计有的按件,有的按号,在汇总上报时就有误差出现。部分馆在实际的信息采集过程中,单纯依据档案、账册采集信息,而没有对照实物进行采集。如果档案、账册不规范,或与实物状况有出入,那采集的文物信息无疑是不准确的,从而导致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就很困难。也有部分单位未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拍摄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为完成任务,盲目进行采集信息,以致采集的文物信息数据不准确,以致文物信息资源无从谈起。

3.2.4 缺乏专家指导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工作涉及面广,要求严格,对于文物的名称、质地、形态特征、属性、鉴定、维护等情况都要进行规范著录。在文物信息分类过程中,有个别信息在资料上查找不到,质地、属性等内容不够全面、精炼,遇到这些问题,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分类。在实际的分类过程中,由于对文物的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文物的概念没有达到最终定义,也没有资深专家的指导,致使对文物信息资源的分类含混不清。由于专家参加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对于文物来源等情况比较熟悉,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线索。在他们的指导下,分类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3.2.5 文物数字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网络信息使用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习惯于网络浏览、电子读物等形式,但是当我们要查找一些文物信息资源等相关资料,目前在网络上还难以实现。因为各类文物档案信息资料存在版式杂、刻印差、用繁体字等特点,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特别高,它们的数量也较为庞大,导致这类信息资料数字化转换程度较低,利用率也有限。各种相关研究专著和各类学术报告汇编学术价值较高,但是大多数都没有进行数字化换转,有的还存在版权问题[6]。所以应使文物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家就可以便捷、高效地获取这些文物信息资源,从而也可以完善文物信息资源的分类。

3.2.6 资源散乱,无统一规划

虽然文物纸质档案、文物的数字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已建立的数字化资源相对于卷帙浩繁的纸质文化资源来说,只是沧海一粟,缺乏全局考虑和合理规划。现在的文物数字资源较散乱,各单位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互动和联合,造成文物数字化格式不统一,有些格式不相兼容,这严重阻碍了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些单位将项目集中在那些大型丛书或现成的资料汇编上,导致有些文物资源重复建设[7]。

4 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总体设计与基本构想

文物信息资源是互联网资源的一部分,其蕴含着很大的潜在价值,数字资源庞大,零散程度高、独立性强等特点。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是对一些重要数据元素进行分类,这些数据元素决定着文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检索和传输的质量与效率。美国新兴管理学的开创者莫里斯L·库克(Morris L.Cooker)说:“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分类和编码,做好简化和标准化工作,才会出现真正的科学的管理。[8]”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就是要实现各系统之间在文物信息分类上的统一,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文物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个子集,广义上讲,是指文物相关的文献资源、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从狭义上来讲是指文物研究领域内相关的数据资源。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是个系统工程,同时又非常具体、细致、繁琐。文物信息资源的分类应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的信息数据对文物纸质文献、文物信息的硬盘备份、光盘备份等电子资源进行归档分类,还包括对文物信息数据库更新的变动记录、数据库管理工作日志等业务管理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目。因此,本文将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的对象确定为文物信息的数据资源。

4.1 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构想

由于不同的文博部门、不同系统的信息在数据结构、存储方式以及表示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尤其是语义的不同成为了异构数据集成的瓶颈问题。此外,语义的不明确影响信息搜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等。因此,需要一种分类组织模式对文物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本文在分类——主题一体化和元数据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本体理论,提出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构想。

斯坦福大学的Gruber认为,“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近年来,本体被引入信息资源这一领域。本体可以准确地描述概念含义,还能描述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能通过逻辑推理获取概念之间蕴涵的关系,所以它具有很强的表达概念语义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本体按内容可以分为:领域本体论、通用本体论和任务本体论。领域本体是本体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是本体论在文物信息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属于领域本体。

通过构建文物信息资源本体,实现对文物信息资源中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描述;在对类的等级体系的确定时需要体现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思想,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文物信息资源进行划分归类;在定义类的属性体现元数据的方法特点,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对类进行描述。图1为引入本体思想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模式。其中,主题分类主要依据文物信息资源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是基础性的分类,主要用于对一级子类的划分与组织;服务分类等为辅助性分类,分别依据文博部门职能特点和面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服务等标准,对每一主题下的类进行划分和组织[9]。

图1 引入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组织

在构建文物信息资源本体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现有的本体资源,应将其导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添加和完善,从而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促进资源共享。目前对于文物信息资源没有一个标准的本体资源可以复用。有些文物网站有了自己的网站分类,可以为文物信息资源本体的构建提供参考。通过参考比较相关文物网站的分类目录,在本体的分类组织基础上,符合概念逻辑,采用综合法对文物信息资源做如下的一级分类(表1)。

在每个一级子类中包含着不同层数的次级子类。文物信息资源本体中类的关系包括:每个子类由其下级子类构成;子类完全继承其上一类的属性;同一层次的类互不相交类;每个类的个体不能成为其同级类的个体,但可以存在关联。类目设置充分体现了文物信息资源的动态性,要根据文物信息资源数量的分布情况、信息的用户访问率,随时进行类目结构的调整或类目的改、增、删,并根据需要进行改造。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分类的层次也不要太多,否则太多一时找不到所需信息的情况。各个网站要结合自己的分类特点,分类对象要扩大到网站所包含内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各种类型的文物信息资源都在分类法中找到相应的位置[10]。

4.2 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的意义

相比其他的分类组织方法而言,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克服了缺乏语义而造成的影响具有很多优点,见表2。从理论角度上来看,基于本体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实现,既丰富了领域本体的理论知识,完善了文物信息资源领域本体的理论,又增加了一种综合的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模式,丰富了文物信息资源分类组织方法。

推荐访问: 信息资源 文物 特征 分析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