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综述

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综述

时间:2022-03-23 09:15:39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用户逐渐增多,IPv4地址资源已经越来越紧缺,IPv6地址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从IPv4过渡到IPv6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主流的过渡技术有双栈、隧道以及翻译技术3种,相关技术都面临着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渡方案,如何解决用户迁移,如何进行设备改造等难题。软件定义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开,通过集中的控制器对底层网络设备的行为进行控制,对IPv6的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SDN;IPv4;IPv6;过渡技术

DOIDOI:10.11907/rjdk.171689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11021103

0引言

随着IPv4地址资源越来越紧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因此,IPv4向IPv6的过渡部署势在必行。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其丰富的地址资源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址匮乏的问题,从而保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IPv4与IPv6之间的差异性,IPv4向IPv6的过渡并不是朝夕间就能完成的,并且目前在大部分单位使用的旧设备上不能使用IPv6协议。所以必须引入IPv6过渡技术,一方面简化网络架构,另一方面降低设备更换率。本文对目前主流的过渡技术进行概述,并介绍基于SDN的IPv6过渡方法及其优势。

1IPv4/IPv6主流过渡技术

在IPv6过渡过程中,人们不断提出各种技术方案,可以将其归纳为:双栈技术、隧道技术、翻译技术。

1.1双栈技术

双栈技术是IPv6过渡策略中最简单的技术[1],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方案之一。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该技术需要网络设备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1],网络设备则根据需求选择所需的协议栈。此外,这些网络设备既支持与IPv4协议节点进行通信,又能与IPv6协议节点通信。简言之,如果在IPv6升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不支持双栈协议,网络运营商将无法完成IPv6升级。部署双栈网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所有设备都升级支持双栈技术,另一种只需升级边缘的网络设备。该方式的优势在于降低了部署难度及成本,并且保证了设备与设备之间的IPv4IPv6通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栈技术可以在一个单一的网络设备中得到实现,也可以应用在雙栈骨干网络上[2]。在实现技术上,它需要将网络上的设备按照上文介绍的部署方式进行升级(根据预算选择合适的方案),并且按照双栈技术要求,在与双栈网络连接的接口上同时配置IPv4和IPv6地址[2]。

1.2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和双栈技术有相似之处,它只要求处在网络边缘的设备同时支持IPv4/IPv6两种协议。该技术的实现方式是:把一种协议封装到另外一种协议之中,当数据报文到达另一端时,再对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操作,完成数据传输。隧道技术可以分为IPv4 over IPv6(把IPv4协议封装到IPv6协议之中)隧道和IPv6 over IPv4(把IPv6协议封装到IPv4协议之中)隧道。

这类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把所有的设备都升级为双栈,同双栈技术介绍的方案二相似,只要求IPv4/IPv6网络的边缘设备实现双栈和隧道功能[3]。但是这种技术并不能实现两种不同类型节点之间的通信,仅仅只是为点到点之间的透明传输提供一个通道。因此,该技术只适用于同种协议类型间的通信。

1.3翻译技术

IPv4IPv6翻译技术可以简单地理解为IPv4协议和IPv6协议之间的一种转换技术[1]。与日常生活中应用翻译软件实现中英文翻译一样,该技术借助一个翻译模块(边界路由器或网关)实现IPv4/IPv6数据包的转换。目前常见的翻译技术分为无状态翻译与有状态翻译。这些翻译技术有的需要消耗一定量的IPv4地址,有的只能实现单向通信。

综上述,在IPv4向IPv6过渡期间,涌现出了大量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技术的提出并不能完全解决过渡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6RD、DSLite等方案都需要部署支持其协议的硬件设备。此外,在方案部署期间,各方案及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基于SDN的IPv6过渡技术

SDN的兴起为未来计算机网络部署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思想是控制与转发分离。在控制器上可以很便利地实现对策略、协议的部署,转发器在接收到由控制器发出的请求后,按照相关策略和协议执行相关操作,完成数据转发。

但需要指出的是,SDN并非一种网络协议或一种具体技术,它实际上是一种网络体系框架,或者说是一种网络设计理念,这种框架中可以包含多种接口协议。例如,实现SDN控制器与SDN交换机的交互可使用OpenFlow等南向接口协议,实现业务应用与SDN控制器的交互可使用北向API等。

近年来,SDN备受关注,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发布的一则报告指出,SDN将会成为2015~2016年中国的10项重要技术之一[4]。因此,探索基于SDN的新一代IPv6过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部署方式有如下几种:

(1)在数据中心的应用。经过近几年的研究,SDN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已越来越成熟,目前H3C在数据中心部署IPv6的一种思路为在数据中心保持IPv4网络资源不变,将对外资源转换成IPv6,完成过渡部署。首先利用SDN框架,在数据中心的资源池中插入地址转换功能,在出口网关处完成地址转换工作;其次将底层设备更换为支持OpenFlow协议的交换机,在底层设备和接口实现对IPv6的支持。

(2)在网络边缘的应用。目前IPv6过渡机制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大量设备的投入,难以进行有效管理,缺乏一个灵活的部署方法。而如果对所有设备都进行更换,将增加网络部署成本。裴海旭等[5]提出将隧道技术和SDN相结合,实现IPv6的过渡。首先将处于网络边缘的设备升级为支持OpenFlow协议的交换机,利用SDN控制层和数据层分离的理念,在控制器上部署协议转换模块[5],通过相关部署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简化网络。

(3)网络运营商的应用。网络运营商的部署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部署部分IPv6过渡设备,在部分新增设备中实现SDN技术支持;第二阶段,逐步向普通用户扩散,通过SDN控制器控制全网部署策略;第三阶段,全网支持。

文献[5]中提到的具体部署方案为:利用SDN控制与转发分离的特点,在转发层面上实现IPv6过渡中的模块化操作,并且通过控制器下发相应的流变规则,同时管理地址池资源。通过该部署方式可以降低整个部署的开销,并提升网络安全性。

在高校中,目前SDN网络部署并没有大范围铺开,高校对于SDN及IPv6技术的部署仍处于主流技术研究探索阶段。高校希望通过目前主流的虚拟化技术简化校园网,实现控制面和转发面的分离。

本文对于高校应用方案的构思是:首先,搭建基本的SDN实验环境,应用目前主流的开源软件Opendaylight部署Controller(控制器)控制平台;其次,实现BRAS虚拟化,通过OpenFlow协议与Controller通信,支持OpenFlow协议的交换机报文上传至Controller进行处理;最后,将BRAS控制面功能转移到Controller控制平台,实现对网络策略的统一管理、快速下发和动态调整,在简化网络维护复杂度的同时,提升网络部署的灵活性。

3总结与展望

SDN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架构,利用其控制与转发分离及网络可编程等特性,能有效地简化网络架构,降低部署成本。综上述,采用SDN框架可为IPv6过渡带来的便利包括以下几方面:

(1)软件定义网络SDN由于其开放的网络构架,其可编程性、集中控制、资源虚拟化等优势可以解決目前网络在扩展性、安全性、虚拟化、QoS等方面的问题。

(2)利用SDN控制层与转发层分离的特性,可以很便利地与前文提到的部署方法一样,将过渡策略等部署在控制器上并按需下发,升级网络底层设备的数据转发速率,从而有效地简化网络部署复杂度,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减少过渡期间更换设备的开销。

(3)由于SDN框架的提出,数据中心对于IPv6的升级变得更加便利,在保证原有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推动IPv6的过渡。因为SDN的特性一方面能够提高网络的可视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网络并对网络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网络设备的负荷,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有效降低过渡设备的部署成本,并且提高网络处理能力,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数据中心部署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IPv4资源越来越紧缺,业务需求也不断变化。在整个IPv6过渡时期,由于高校数据中心建设、云桌面适配和移动互联等新型业务不断被提出,从而增加了建设成本以及部署维护的难度。而通过SDN的3大特性,可以解决目前网络部署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可以灵活解决目前的网络虚拟化和动态业务问题,从而有效推进IPv6的平稳过渡,提升网络安全性。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葛敬国.IPv6过渡机制:研究综述、评价指标与部署考虑[J].软件学报,2014(4):896912.

[2]舒杰.IPv6的过渡技术在终端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4.

[3]IPv6过渡技术介绍[EB/OL].http://net.it168.com/a2014/0228/1597/000001597971.shtml.

[4]Gartner Inc.新兴市场分析:2015年—2016年中国十大技术趋势[EB/OL].[20150828].https:///doc/3120918.

[5]裴海旭,陈鸿文.基于SDN的IPv6过渡技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6(29):5660.

[6]黄志兰,樊勇兵,陈楠.基于OpenFlow SDN的IPv4/IPv6协议转换[J].电信科学,2014(s2):6165.

[8]孙琼,解冲锋,赵慧玲,等.基于SDN架构的IPv6过渡技术设计与实现[J].电信科学,2014(4):16.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黄健)

推荐访问: 新一代 过渡 综述 技术 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