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京津冀地区大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

对京津冀地区大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

时间:2022-03-22 09:24:44 浏览次数:

[摘 要] “十一五”期间,京津冀区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大企业的发展在规模、效益、优势行业、所有权结构四个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大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内大企业的错位发展,促进区域内大企业形成“竞争+协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 京津冀;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效益;优势行业;所有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2-0013-05

继“珠三角”、“长三角”崛起之后,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重心北移,京津冀区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这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共识。从微观看,区域经济是一系列跨地区经营企业的有机集合,其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企业的行为决定的。企业是区域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细胞,而大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大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京津冀同属环渤海经济圈,三地大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从规模、效益、优势行业及所有权结构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京津冀大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最新中国大型工业企业》[1]和《2005中国大型工业企业》[2]公布的有关数据)的发展,这对大企业的决策、行业决策乃至区域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京津冀大企业发展规模的分析

从发展规模来看,京津冀大企业的发展将会引发大企业个数的增加、大企业销售额和资产总额的持续增长以及大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持续增长。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大企业数为44个,与2002年相比新增7个;资产总额为3 134.19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 300.23亿元,涨幅为71%;平均资产规模为71.23亿元/个,与2002年相比增长21.66;销售额为2 736.41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 541.89亿元,是2002年的1.29倍。2004年天津市大企业数为42个,与2002年相比新增4个;资产总额为1 771.46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38.8亿元,涨幅为9%;平均资产规模为42.18亿元/个,与2002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销售额为2 335.13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 022.32亿元,涨幅为78%。2004年河北省大企业数为117个,与2002年相比新增35个;资产总额为3 816.08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327.92亿元,涨幅为53%;平均资产规模为32.62亿元/个,与2002年相比增长2.28;销售额为3288.16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 793.52亿元,是2002年的1.2倍。从大企业个数和平均资产规模看,京津冀大企业的外在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北京市大企业的个数增加了7个,但平均资产规模与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差异明显加大,表现出“资产膨胀”的特征;天津市大企业的个数和平均资产规模的变化不明显,表现出“维持现状”的特征;河北省大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基本上没有变化,但大企业的个数却有较大的增加,表现出“数量增长”的特征。[3]

此外,从产值指标看,2004年北京市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2 533.57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 350.59亿元,是2002年的1.14倍;工业增加值为651.39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374.36亿元,涨幅为135%。2004年天津市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2 263.68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 065.2亿元,涨幅为89%;工业增加值为594.65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75.35亿元,涨幅为86%。2004年河北省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 204.49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880.47亿元,是2002年的1.42倍;工业增加值为928.5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454.05亿元,涨幅为96%。

通过对京津冀大企业发展规模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各项指标优于天津市,说明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大企业在规模上比天津市的大企业发展的更快。

二、对京津冀大企业发展效益的分析

从发展效益来看,京津冀大企业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发展的质量。这就需要京津冀大企业的发展表现出效益更佳,质量更优,发展更协调的特征来。在这里笔者主要通过财务指标来分析京津冀大企业发展的效益。

(一)对京津冀大企业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分析

从变现能力看,2004年京津冀大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与2002的数据相差不大,基本维持在2002年的水平上。其中,北京市大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04,速动比率为0.76;天津市大型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15,速动比率为0.90;河北省大企业的流动比率为0.98,速动比率为0.71。从偿债能力看,2004年北京市的资产负债率为41.34%,比2002年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10.13,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6.5,是2002年的1.79倍。2004年天津市的资产负债率为53.93%,比2002年下降了不到1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10.41,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7.26,是2002年的2.3倍。2004年河北省的资产负债率为60.45%,比2002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6.23,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41,涨幅为63%。

通过上述对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京津冀大企业变现能力的变化不大,表现为天津市优于北京市、北京市优于河北省的特征;偿债能力的变化比较大,北京市的资产负债率有较大比例下降,同时,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利息保障倍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河北省的变化不显著。

(二)对京津冀大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分析

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它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资金周转状况反映企业的营业状况以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产使用效率高。笔者从如下4个方面对京津冀大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1)存货周转率。2004年北京市为8.89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88;2004年天津市为10.52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46;2004年河北省为6.49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75。(2)流动资产周转率。2004年北京市为2.71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54;2004年天津市为2.70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73;2004年河北省为2.11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33。(3)固定资产周转率。2004年北京市为2.30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94;2004年天津市为3.42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67;2004年河北省为1.98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66。(4)总资产周转率。2004年北京市为0.87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22;2004年天津市为1.32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48;2004年河北省为0.86次,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26。

从京津冀大企业反映资产管理水平的指标变化看,2004年三地周转率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天津市4项周转率指标的增长幅度大于北京和河北,继续保持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地位。这表明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天津市最好,北京市其次,河北省最后。

(三)对京津冀大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京津冀大企业获利能力可从如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1)销售利润率。2004年北京市为5.89%,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57个百分点;天津市为7.30%,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4.17个百分点;河北省为7.24%,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45个百分点。(2)销售毛利率。2004年北京市为12.18%,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2004年天津市为14.69%,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68个百分点;2004年河北省为16.30%,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2.58个百分点。(3)成本费用利润率。2004年北京市为6.21%,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82个百分点;2004年天津市为7.90%,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4.63个百分点;2004年河北省为7.79%,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0.56个百分点。(4)资产利润率。2004年北京市为5.15%,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99个百分点;2004年天津市为9.62%,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7.1个百分点;2004年河北省为6.24%,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2.16个百分点。(5)所有者权益利润率。2004年北京市为8.77%,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4.1个百分点;2004年天津市为22.97%,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7.43个百分点;2004年河北省为15.77%,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5.95个百分点。

从京津冀大企业各项获利能力的指标看,销售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存有差异,其中,北京市和河北省呈下降的趋势,而天津市则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增幅不大。其余4项指标,京津冀大企业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涨幅最快的是天津市。2004年天津市在京津冀大企业中获利能力最强,超过了2002年获利能力最强的河北省。

三、对京津冀大企业优势行业布局的分析

通过对京津冀大企业所属行业的销售规模进行统计汇总,找出销售收入位居前10位的行业,以分析其优势行业的分布状况。(1)北京市大企业销售收入位居前10位的行业,按降序排列如下:电力供应(1 563.68亿元),钢压延加工(619亿元),汽车整车制造(462.08亿元),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234.84亿元),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的制造(213.51亿元),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192.78亿元),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164.5亿元),有机化学原料制造(69.69亿元),啤酒制造(67.75亿元),中成药制造(50.11亿元)。(2)天津市大企业销售收入位居前10位的行业,按降序排列如下: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646.76亿元),炼钢(304.55亿元),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的制造(198.06亿元),汽车整车制造(166.12亿元),钢压延加工(129.61亿元),电力供应(110.01亿元),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94.72亿元),通信终端设备制造(93.34亿元),有机化学原料制造(92.33亿元),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91.9亿元)。(3)河北省大企业销售收入位居前10位的行业,按降序排列如下:炼钢(836.81亿元),钢压延加工(697.02亿元),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188.05亿元),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158.29亿元),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94.03亿元),火力发电(81.04亿元),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活动(77.95亿元),建筑装饰及水暖管道零件制造(51.27亿元),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40.94亿元),汽车整车制造(32.38亿元)。(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三地大企业所属优势行业的分布看,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少,优势行业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内部的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和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在京、津两地大企业之间基本实现错位发展,协作的特征比较明显,但竞争优势不明显;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内部的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和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在京、津两地大企业之间实现了错位发展,竞争优势明显;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炼钢和钢压延加工两项,是京津冀大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其中河北省竞争优势明显;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中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的制造虽是京津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汽车整车制造在京津冀大企业竞争实力的配置为:北京>天津>河北,北京市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此外,垄断行业中电力供应和饮料制造业中的啤酒制造,在北京一枝独秀。河北省优势行业主要在能源、资源型方面,如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火力发电等方面,与京津两地的产业衔接不紧密。由此看出,京津冀大企业的行业布局并不合理,影响京津冀区域更好地发展。[4]

四、对京津冀大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分析

京津冀大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此,笔者拟透过实收资本的构成,探究京津冀大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及股份制改革的力度。京津冀大企业的实收资本构成包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集体资本、外商资本、港澳台资本和个人资本等6项内容,在此,笔者仅对京津冀大企业位居前三项的资本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其余资本计入其他作一个概况分析。

2004年北京市大企业实收资本的总额为1 120.47亿元(见图2、图3),是2002年的1.53倍。其中,国家资本占17.68%,比2002年下降40.07个百分点;法人资本占76.17%,比2002年增长43.56个百分点;外商资本占4.43%,比2002年下降2.32个百分点;其他资本占1.72%,比2002年下降1.17个百分点。从北京市来看,2004年实收资本的总量较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其中,国家资本从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法人资本的实力得到加强且拥有最大控股权,外商资本略有下降。[5]

2004年天津市大企业实收资本的总额为409.17亿元(见图4、图5),与2002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国家资本占14.59%,比2002年下降23.39个百分点;法人资本占58.17%,比2002年下降22.62个百分点;外商资本占25.84,比2002年增长1.36个百分点;其他资本占1.40%,比2002年下降0.59个百分点。从天津市来看,2004年实收资本的总量几乎没有变化,但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三足鼎立”的所有权结构格局虽未打破,但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和外商资本的实力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中,国家资本进一步的减少,法人资本的实力得到加强且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外商资本有小幅增加。

2004年河北省大企业实收资本的总额为700.85亿元(见图6、图7),比2002年增长了34.35%。其中,国家资本占70.23%,比2002年增加8.71个百分点;法人资本占14.72%,比2002年下降15.49个百分点;个人资本占7.59%,比2002年增加4.07个百分点;其他资本占7.46%,比2002年上升2.71个百分点。从河北省来看,实收资本的总量较2002年有所增加,且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发生了实质变化,强化和凸现了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削弱了法人资本的控股地位,导致实收资本构成中“国家资本独大”的特征非常明显。除此之外,个人资本有小幅增加。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02和2004年,北京市和天津市大企业实收资本构成的变化特征比较相似,都表现出国家资本所占比重降低,法人资本所占比重增加且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而河北省大企业实收资本的构成表现异常,与京津大企业实收资本构成的变化特征截然不同,其国家资本的比重不降反升,法人资本的比重进一步降低,河北省大企业实收资本构成的变化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京津冀大企业2002年和2004年的数据分析,从发展规模的特征看,北京市和河北省在大企业个数的增加、大企业销售额和资产总额的持续增长以及大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持续增长等方面均优于天津市,这表明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大企业在规模上比天津市大企业发展的更快。从发展效益的特征看,天津市在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和获利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北京市和河北省,这表明天津市大企业的发展效益好于北京市和河北省大企业的发展效益。从优势行业的布局特征看,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少且优势行业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不合理的行业布局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从所有权结构的特征看,北京市大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减持,天津市大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仍保持“三足鼎立”的格局,河北省大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强化和凸现了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笔者认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京津冀大企业更合理、更协调的发展,需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大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内大企业的错位发展,促进区域内大企业形成“竞争+协作”的良性互动关系。从京津冀大企业的具体发展来看:(1)北京市的大企业需要在现有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大企业的变现能力、资产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要增强获利能力。此外,从所有权结构的调整看,北京市大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只是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减持,与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发展目标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6](2)天津市的大企业在现有发展效益的基础上,应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扩大大企业的规模,这就需要天津市在大企业个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和增加值等方面有所作为。(3)河北省大企业在现有发展规模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河北省大企业的产业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经济效益,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改变“数量增长”的特征;进一步转换大企业经营机制,努力提升大企业的竞争力,改善大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使用效率;结合体制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大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国外资本进入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增强大企业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大型工业企业[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3最新中国大型工业企业[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武义青,王冬年.京津冀大企业:孰优?孰劣?[J].调研内参,2005,(5).

[4]安树伟,张素娥.产业链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J].领导之友,2004,(4).

[5]武义青,王冬年.河北省与江、浙大企业的差异何在[J].河北发展,2005,(3).

[6]王冬年.提升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6).

责任编辑,校对:学诗

推荐访问: 发展状况 京津冀 地区 分析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