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赵伊君:“神光利剑”第一人

赵伊君:“神光利剑”第一人

时间:2022-03-19 12:16:33 浏览次数:

zoޛ)j馝MNu}?_w]u}߿_x]5iv_xr'?iuuo?_xi}_yiiivӭ?5}ơ审查。

那是一段非人的日子。一间窗户上蒙着厚棉、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囚室几乎使赵伊君与世隔绝。无休止的严酷审讯、饥饿煎熬、人格侮辱、肉体折磨,让他失去了往日的清醒和理性。但无论怎样,一个信念是坚不可摧的,那就是:“我不是特务,必须要活着出去,总有一天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

把问题想透彻了,赵伊君一阵轻松。他决定抛开一切思想包袱,在应付审讯的同时,潜心钻研自己的火球物理基础理论,过一种能够自我愉悦的“囚徒”生活。

思路清晰了,赵伊君立即着手钻研如何借助群论数学方法,编制研究火球原子分子物理结构的计算程序。囚室里没有桌子和床,地板上只有一张褥子,每天只送两个窝头和一杯水,赵伊君就盘腿坐在地板上,趴着身子用写交代材料的纸张,凭着记忆推演有关的定理和公式。

让他感到一丝慰藉的是,看管人员中有两个原子工程系的学员,有时会趁机偷偷和他聊上两句,问一些关心的问题:“现在停课了,为了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应该补习哪些课程?”“以后要去工作的基地是个什么样的单位?”对于他们的问题,赵伊君总是耐心地解答。每当这个时候,赵伊君的心情最为舒畅。因为从学员的眼神中,他看到对知识的崇拜,对老师的尊敬,看到了人心向背,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自己的光明,无形中增添了在困境中把科学研究坚持搞下去的信心和力量。时间久了,这些学员也大体知道他每天在画画写写些什么。内心佩服的同时,有时也行个方便,悄悄给他多递几张稿纸。

8个月后,“潜伏特务”的罪名不攻自破,赵伊君重获自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整整一个月时间,把囚室里用群论方法编制研究火球原子分子物理结构计算程序的思考成果整理出来,写了满满3个笔记本。这些成果为他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铸就大国利剑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核试验方式由大气层转入地下,赵伊君所在的光辐射测试专业前途黯淡,研究方向面临再一次调整。赵伊君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调整方向了,自从进入军事工程学院与国防科技事业结缘以来,他一开始搞海军炮光学仪器教学,不久转向海军炮射击指挥仪,继而参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研制,后来又从事核试验光辐射测试分析,每一次都是跨学科的大转行。在赵伊君看来,频繁的转行是一般科技工作者的忌讳,但对国防科技工作者来讲,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军事技术发展迅猛,国防科技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紧跟前沿的意识,做好随时把自己熟悉的东西扔掉,重新起步学习新知识的思想准备,所以他能够平静面对并凭着厚实的基础理论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一次又一次不自由的转行。

赵伊君和同事们讨论新的研究方向时,把目光瞄准了强激光技术。这不仅是因为激光与核爆炸光辐射都是强光,还在于强激光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认准了这一目标,赵伊君在强激光技术领域一干就是40余年。

在“文革”动荡的岁月中,赵伊君和同事们多方收集激光研究的前沿动态,四处购置设备,自己动手搞加工、做试验,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从擅长的理论入手探索激光破坏机理,在看不到新文献的情况下,在国内首次提出固体层裂破坏理论,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和同事们还参与到640-3研制激光反导武器的国家任务中。

20世纪80年代初,赵伊君吸取640-3工程下马的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综合大量国际科技信息,独辟蹊径,大胆提出了我国研制某高能激光系统的新理论。经过多次验证,这一理论获得肯定。1984年,为增强国家战略威慑能力,国防科工委召开激光工作会议。这是我国再次启动激光工程研究的起点,随后确定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主体抓总,赵伊君任组长。

从此,赵伊君成为这一研究团队的灵魂,创造了由高等院校抓总做工程,将全国多个不同隶属关系、具备强劲科研实力的单位捆在一起,一干就是30年的奇迹。他们经过概念研究——单元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大型综合试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获得了重要成果。赵伊君还提出了研制高技术装置的样机发展战略,获得总装备部领导的采纳,对推动我国新概念尖端技术及其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4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视察该项目时题词“神光利剑”。从此,赵伊君被同事们戏称为“神光利剑第一人”。

历经多年的耕耘奋斗,赵伊君开创的激光事业进入了辉煌时期,他个人也迎来了收获季节。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赵伊君不仅科学研究成果卓著,而且为国防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年轻科技人才。他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满腔热情。学生入门后,他一个一个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有的思维敏捷,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团结协作精神强,他就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的指挥管理能力;有的宏观思维,善于发现和凝练科学问题,他就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的谋划、策划能力;有的理论根底厚实,能吃苦、敢创新,他就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他的科研攻关能力;有的热爱教学,表达能力强,他就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

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赵伊君的苦心培育,换来了春色满园,桃李芬芳。他苦心调教出来的几十名博士和硕士,个个成长成才,有的已是国防科研重大项目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有的是国家“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有的已成长为我国强激光工程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苍龙日暮还兴雨,老树春深更着花。”讲课、带学生、做咨询、开专家组会议、组织大型试验……年逾八旬的赵伊君不知老之将至,仍不懈地忙碌着、思索着,宛如一匹永远不知疲倦的老马,在国防科技的广阔天地奋蹄驰骋,永远向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恪守的人生信条:“一个国防科技工作者,就像一名奧林匹克运动员,他的使命只有一种,那就是:瞄准前沿,拼搏,再拼搏;冲刺,再冲刺;超越,再超越!”

赵伊君,就像一柄“神光利剑”。

推荐访问: 利剑 第一人 神光 赵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