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语言学名词》的音韵学术语体系

《语言学名词》的音韵学术语体系

时间:2022-03-16 08:39:47 浏览次数:

摘要:《语言学名词》“音韵学”分支创新性地构建了“总论、音类分析和等韵学、用韵分析和今音学、语音通转和古音学、音类演变和对音”的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融学界共识与理论创新于一体。这为音韵学术语的规范和辞书音韵学术语的编排提供了参考原则:构建层次清晰的音韵学术语体系;实现音韵学术语的科学分类。

关键词:《语言学名词》,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H1;N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2.003

The System of Phonology in Chinese Terms in Linguistics: on Compiling Principles of Phonology Terms in Dictionaries//LI Qiuxia

Abstract: Chinese Terms in Linguistics innovatively constructs a knowledge system of phonology terms, which includes General, Phonetic analysis and rhyme tables, Rhyme analysis and middle Chinese phonology, Tongzhuan and old Chinese phonology, Phonetic change and transcriptions. This book fused simultaneously consensus and innovation, and provided principles for terminology specification and dictionaries to construct a clear phonology system, and to realize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of phonology terms.

Keywords: Chinese Terms in Linguistics, phonology ,term, knowledge system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合作项目“音韵学术语规范问题研究”(L15EYY001)

作者简介:李秋霞(1979—),女,满族,文学博士,鞍山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音韵学研究。通信方式:liqiuxia2003@163.com。

引言

《语言学名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织编写、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项工作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审定和编写专家阵容强大,“每个分支均聘请资深的权威专家为首席或主持,由他们亲自动手或组织其他专家(包括若干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具体操作并进行把关。……其阵容公认为学界的‘一时之选’。”[1]因此极具权威性和科学性,是术语规范的典范之作。本文以其中的音韵学术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其他辞书音韵学术语体系进行比较,发掘《语言学名词》的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特色,希望有助于音韵学学科发展及音韵学辞书的编纂工作

一《语言学名词》的音韵学术语体系

“术语规范的首要任务和首要步骤,是从宏观上对术语按照学科的概念体系进行梳理。这种梳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一,整理术语的目的就是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其二,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哪些术语有问题,并用系统化而非原子化的观念与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语言学名词》正是构建了这样的术语体系:总论、音类分析和等韵学、用韵分析和今音学、语音通转和古音学、音类演变和对音。

“总论”收录了音韵学各历史发展阶段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如“音韵学、古音构拟、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北音”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目了解音韵学研究的大致范围及其发展历程。“音类分析和等韵学”收录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术语和等韵学方面的术语,如“全清、双声、阴声韵、四声、五音、十六摄、等、独韵、弇侈、洪细、等韵学、切韵学、等韵图、门法、类隔”等。“用韵分析和今音学”收录诗词用韵方面的术语,如“叶音、韵脚、诗韵、词韵、曲韵”等和音韵学研究方法的部分术语,如“反切系联法、正例、变例”等。“语音通转和古音学”主要收录语音通转方面的术语和古音学资料的部分术语,如“正对转、次对转、旁转、谐声、谐声系统”等。“音类演变和对音”收录一些音变学说和对音资料方面的术语,如“喻三归匣、浊音清化、入派三声、梵汉对音、藏汉对音、日汉对音”等。

较以往收录音韵學术语的辞书而言,这一术语框架体系十分新颖。其最大特色就是在保持术语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又结合音韵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而新设了“音类分析”“用韵分析”“语音通转”“音类演变”主题。这既有益于读者了解音韵学各发展阶段的研究重点,把握各术语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又凸显了各个发展阶段音韵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音韵学术语规范工作开拓了新的局面。

二国内辞书的音韵学术语体系

据笔者统计,国内收录音韵学术语的工具书共31部,包括专科辞典、知识手册、百科全书等。如果将有序(笔顺或音序除外)的音韵学术语词目表视为术语体系的直观反映,则纳入本文研究范畴的辞书共有15部。详见表1。

表1设立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辞书(15部)

编号书名出版时间术语词目表名称词目表术语编排顺序

1《语言文字学名词解释》1978.4音韵学词目意义关系

2《辞海·语言学分册》1987.3音韵学词目意义关系

3《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88.2汉语音韵学学科体系

4《古代汉语知识辞典》1988.7音韵词目意义关系

5《古汉语知识辞典》1988.11音韵学内容

6《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1991.3音韵学学科体系框架

7《古代汉语教学辞典》1991.6音韵学词目意义关系

8《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1993.3音韵学内容内在体系排列

9《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94.6音韵学词目意义关系

10《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1996.10音韵学以类相从

11《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1999.2汉语音韵学学科体系框架

12《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2001.10汉语音韵学词目意义关系

13《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2008.5音韵学知识顺序

14《大辞海·语言学卷》2003.12音韵学词目意义关系

15《语言学名词》2011.5音韵学知识体系

关于“词目表术语编排顺序”,有的依据辞书的编纂体例说明,有的依据词目表术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上述辞书可再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将术语按照词目意义之间的关系编排。包括《语言文字学名词解释》(商务印书馆,1978)、《辞海·语言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古代汉语知识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古代汉语教学辞典》(岳麓书社,1991)、《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四川辞书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中华书局,1996)、《语言文字学常用辞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大辞海·语言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这8部辞书的术语词目表均可分为几个部分,内涵关联度较高的术语集中编排,以类相从,形成多个术语组,但各术语组之间并未构成特定的逻辑关系。

第二类,将术语按照某种知识体系编排。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古汉语知识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青岛出版社,1993)、《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学苑出版社,1999)、《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语言学名词》(商务印书馆,2011)。这7部辞书的术语词目表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音韵学学科的知识顺序或者内在体系。特别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与《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均为冯蒸先生编写,术语知识体系相同)和《语言学名词》。三者的术语词目表各具特色,所构建的术语知识体系均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是术语编排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汉语音韵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汉语音韵学”由俞敏先生主编。共收录74条音韵学术语,按照“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的框架编排[3]。总论性词目“汉语音韵学”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材料和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帮助读者了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情况。“古音学”收录术语11条,“今音学”收录术语16条,“等韵学”收录术语36条,“北音学”收录术语10条。词目虽少,但“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概念体系的创立在音韵学辞典编纂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很多辞书所继承,对音韵学教材编写和学科理论研究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是《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的一个分卷,由冯蒸先生主编,收录音韵学术语、理论和学说近750条。包括总论、分论、方法论三大部分,各部分下再分小类和子类。该音韵学术语体系依托冯蒸先生1988年提出的“汉语音韵学学科分类体系框架表”构建[4],是融音韵学理论、研究方法、音韵学史、研究资料等于一体的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总论”囊括汉语音韵学学科性质及其研究范围的术语,如“汉语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分论”包括“音理篇、音史篇、资料篇、音韵学史篇”四个部分。“方法论”包括“音韵哲学方法论、音韵逻辑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三个分支。其术语体系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汉语音韵学”有很大不同。首先,“总论”和“方法论”单独设立,分别注重对音韵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阐释;其次,将音韵学不同发展阶段的术语按照概念性质重新分类,尤其是集中收录了一批音变类词目。

音韵学术语体系应该符合音韵学教学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现状,体现音韵学理论和应用对于学科体系的价值。以上三部辞书的术语体系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音韵学研究的范围和主要内容,格局清晰,体系完整,集共识与创新于一体,其编纂理念值得继承和发扬。

三对辭书编排音韵学术语的启示

专科辞书在编制音韵学术语词目表时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术语分类依据明确

在设立词目表的辞书中,《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语言文字词典》《语言学名词》的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最为完整和清晰。《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首次设立“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北音学”的术语知识体系。在其影响下,《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和《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也探索出新的框架体系,按照“总论”“分论”“方法论”分为42个小类,且下再设子类,层层深入。《语言学名词》亦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术语分为“总论”“音类分析和等韵学”“用韵分析和今音学”“语音通转和古音学”“音类演变和对音”五部分,在尊重学界共识性观点的同时,理清了音韵学的重要概念并构建了新的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体现出术语规范工作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这部具有法定意义的官修辞书,也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音韵学术语知识体系要有明确的分类依据,突出单个术语之于全部术语的价值和地位,而不是简单的术语集合。

(二)术语知识层次清晰

在实现术语分类的基础上,词目表还应体现术语概念的层次性。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词目表都采用首行缩进的排版方式来彰显术语之间的层次关系。《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汉语音韵学”术语词目表的“今音学”部分“《切韵》音”下收录“声类、韵类、四声”等术语;“声类”下又设“声纽”,“韵类”下又设“韵目”,“四声”下又设“平仄”。《中国语言学大辞典·音韵学卷》和《语言文字词典·音韵学卷》的“分论”部分下设“音理篇”“音史篇”“资料篇”“音韵学史篇”,“音理篇”又分“音韵构造理论”“音韵对应理论”“音韵演变理论”“古音拟测理论”;“音史篇”又分“历代共时音系”和“历时演变”;“资料篇”又分为“书面文献资料”和“活语言资料”;“音韵学史篇”又分“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大部分。《中华小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音韵学”词目表中,“舌音”下又设“舌头音”“舌上音”,“喉音”下又设“深喉”“浅喉”,“齿音”下又设“齿头”“正齿”等。

術语词目表的层次性也是术语系统性的体现,“纲—目—子目”的结构层次有益于体现术语之间的衍生或流变关系,便于读者把握术语之间的关联性和从属关系。

四结语

音韵学术语规范化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和音韵学知识普及的需求,尤其是某些辞书对个别音韵学术语的阐释,或缺乏理据,或肆意抄袭。“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既是对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5]所以,未来音韵学辞书应在《语言学名词》“权威性、可接受性、科学性、适用性”理念的指导下,以探索和完善学科体系、推进学科发展为远大目标,构建层次清晰、结构严整、分类科学的音韵学术语体系。

参考文献

[1] 董琨.关于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的体会[J]. 中国科技术语,2010(2):7-8.

[2] 李宇明.术语论[J].语言科学,2003(2):3-12.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4] 冯蒸.关于《汉语音韵学辞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2):37-43.

[5] 杜占元.开幕词[J].中国科技术语,2016(1):6-7.

推荐访问: 音韵学 语言学 术语 名词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