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今日中国大学教育之是与非

今日中国大学教育之是与非

时间:2022-03-15 09:36:54 浏览次数:

毫无疑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今天的中国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教育时代。在精英教育时代,人们对大学的关注,更多的是外部的。是站在城外看城内的风景;而在大众教育时代。大学已不再是炫目的风景线,民众有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开始关注大学城内的风景;关注所接受教育的质量。本期所发表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就是一部全面展示中国大学教育尴尬现状、唤起无数莘莘学子反省自身所处教育生态环境、满足社会民众高等教育知情权的作品。作者从教育热点入手。充分而立体地展示了来自大学教育前线的第一手信息与资料,系统地反映了民众所关心的大学教育质量问题、科研质量问题、未来发展走向问题、中国大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读来发人深思。

第一章 一百分上天堂,

九十九分下地狱

令人窒患的不是考试,而是一次考试对命运的决定作用。一分之差,天壤之别。有的学生痛心疾首之余,放弃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用一年时间再去复习攻读;有的学生带着失望和沮丧,开始大学之旅;当然也有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四年之后的另一次人生选择——“考研”上,高考失败了,考研从头再来!

是高考试卷出了问题,还是高考出了问题?

2003年的高考,最引人注目的一桩新闻,是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的一道分值为5分的选择题,被许多老师和学生质疑为错题。后经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给出了“不是错题”的结论。但是在当年11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会议”上,难得聚首的12名院士在会议之余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包括1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2位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专家们,对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的这道选择题给出了一个集体“答案”——这是一道必须纠正的错题。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有时1分都一性命攸关,更何况这是5分!一个江苏考生说,像这样与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高考试卷出现错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他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太烦太累,即使教育部门承认是错题又能怎样呢?少1分未被录取的,难道能就此迈进大学校园?而因错得“福”已被录取的,又难道会被坚决退回?

高考在中国社会居然扮演着“社会分工”的重要角色。属于笔者的那场高考已经过去14年了,但我仍清晰地感受到,是高考让人生的道路如此不同。是的,我应该感谢高考,如果没有高考,也许至今我仍在那个偏僻的山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开垦着农田。冬天的时候,裹着一身油亮的军大衣,蹲在门槛上大口地喝着稀粥。我的小学同学军就是这个模样,读完小学就回家务农了,他没办法走出那个山沟,尽管交不起两个女儿的学费。可还计划再添一个儿子。

高中同学叶,现在在广州打工。每次他送货路过中山大学那个仿古的大门,就会给我打个电话。而电话里每次都会留下一句:“要是当年多考1分,我也是大学生啦!会像你一样,坐在OFFICE里,不再这样风餐露宿。”叶的家庭条件很差,但他勤奋刻苦,成绩一直不错,只是高考发挥失常。平时居班级前十名的他,关键时刻分数却比录取线低了1分!他好希望重读一年,可是他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却被查出患了肝癌。一个为供他上学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现在更需要他去支撑。当我开始大学之旅时,叶也上了南下的火车,决定去打工……

你不得不相信,这就是命运!一分之差的人生悲欢。

叶说,他是命运的弃儿。

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有多少像叶这样的青年?

因此,我们很难去追踪某一个体在所谓“错题”事件后可能遭遇的多舛命运,我们甚至没有勇气去进行这样的“追踪”。

中国教育现在不仅需要纠正一道错题的勇气,更要面对一个必须进行改革的体系。

我国高考的录取原则很“简单”——先分数优先,接着志愿优先,再分数优先。先划出各批次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只有达到这一录取分数线。才能进入这类学校的录取视野,这是分数优先。批次录取线是很多学生的“生死关口”,一分之差,可以决定你是进重点一本,还是一般二本;可以决定你是进本科院校,还是落入第三批高职高专。同一批次学校则实行志愿优先录取原则,学校按照学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依次录取,先满足第一志愿学生的要求,只有当第一志愿学生未招满时,才进行第二志愿录取,并以此类推,这是志愿优先。而在填报同一志愿的学生中。学校又按照分数高低进行录取。直到录满为止,最低的录取分数,就是录取分数线。这又是分数优先。

这“简单”的录取原则,在老百姓看来却十分复杂——明明离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差1分,北京大学不录取,为什么不能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不是要比北京大学低吗?“呵呵,你想得美!”主管招生工作的官员会告诉你,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志愿早就招满了,第二志愿提都不用提。

一分之差,天壤之别。有的学生痛心疾首之余,放弃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用一年时间再去复习攻读;有的学生带着失望和沮丧。开始大学之旅:当然也有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四年之后的另一次人生选择——“考研”上,高考失败了,考研从头再来在中国,关于高考制度的争论。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提起高考,很多人会从不同角度编排它的不是。但事实上,高考制度也许是我国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考分面前人人平等的操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类腐败现象。有人说,恢复高考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大成绩,大批优秀人才通过高考步入大学求知成才,如果没有高考制度,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态势。

高考制度本身没有错。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之一,是高考的考试体系。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怎样考试?考些什么?通过考试希望评价什么?这才是关键。二十多年来的高考,基本上把着眼点放在考察记忆能力与运算能力上,于是学生们一遍一遍地背诵。反反复复地练习,最终成了应试的高手,却往往因高分低能而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

问题之二,是高考的“等第”录取原则。我国高考制度中的填报志愿一环,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考生之间难以知悉对方的意愿,即便知道了自己的考试分数再填报志愿,也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填报这所学校的学生人数、这些学生的考分情况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考分高者大多流向这所学校,就会导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增高;反过来,即便这所学校是著名学府,如果很多高分考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报的话,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就有可能大大低于名气远不及自身的学校。虽然多年来的高校录取规律显示,强校恒强,也就是说好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较高,但是填报志愿“失误”的事情却也屡屡发生,着实折磨着莘莘学子。

从高考志愿表上众多的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上看,学生们很难想到,自己的选择空间其实很小很小,有时第一志愿填报出了差错,就会使整个结

推荐访问: 与非 中国大学 今日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