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手机短信的沟通与传播时代

手机短信的沟通与传播时代

时间:2022-03-15 08:38:39 浏览次数:

摘 要:目前,手机短信的即时性、方便性、私密性、时尚型的特征,使它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很好地融入我们人类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因此,手机短信是能满足现今人类在许多方面沟通所需求的综合性的通讯媒介。结合对手机短信用户的访谈,探讨了手机短信带来什么样的传播与沟通方式,以及其不同于传统媒介那样在政治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传播与交流的环境。

关键词:手机短信;沟通;综合性通讯媒介

中图分类号:TP872 文献标识码:A

SMS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Times

WANG Hui-min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the Faculty of Humanities of nanjing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210024)

Key words:SMS;Communication;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media

历史上大都通过口头语来进行沟通与传播。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却创造出一个单凭“拇指”就可以进行沟通与传播的时代,听起来难免有点闻怪说夸。其实不然,随着科技的渐进,促使人类发明了一种科技化流动性通讯媒介——手机。于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人们发明了短信息,此项功能与手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迅速加强信息的传播功能。手机短信原有的单项功能,导致人类的大拇指运动次数频密的增加,大拇指在运动的同时也造就了人类新的传播交流方式,笔者即称之为“拇指王”时代。拇指的运动也标志着在社会上的身分与地位。

1 手机短信的概念

手机短信是一个怎样的概念?短消息业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是指移动电话伪终端通过GSM网络传输的有限长度的文本信息的服务。从发送方发送发出来的信息(纯文本)被储存在短信息中心,然后再转发到目的用户终端。即时接受方终端由于关机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及时接收信息的时候,系统忍让可以保存信息并存在稍后重新发送。一条短消息可以发送160个英文字符或者70个中文字符。同样,还可以用来发送低于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如手机铃声、开机画面等)。

短消息业务主要包括点到点短消息业务与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其中点到点短消息业务即通过MO(MS发起短消息业务)和MT(MS终止短消息业务)将一条短消息从一个实体发送到指定目的地地址的业务。而短消息中心是独立于GSM网络的一个业务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提交、储存、转发短消息,并完成与PSTN、Internet等网络的互通以实现来自其他SME(Short Message Entity )(如:人工台/自动台咨询平台等)的短消的传递。

如果手机支持EMS(Enhanced Message Service)增强短信业务是SMS的增强版本,是人们在进入21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这项业务的功能是除发送文本外,还可以发简单的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但图像、声音和动画等所占用的字数相差较大。在当时已经有MMS的概念,但由于MMS需要GPRS网络或CDMA 2000 1X(2.5G网络)普及的限制,SMS是作为一个从SMS到MMS过渡的版本而设计。EMS在GSM网络就可以发送,应该说是在2G网络向2.5G网络过渡的一项不错的技术。因此,除了文字的表达,人们亦可通过图像、声音或动画进行表达与沟通。

除外,还有另外一项较为先进的短消息业务是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是指多媒体消息业务这项业务是根据3GPP和WAP论坛的标准制定的。多媒体短信业务是在GPRS网络或cdma2000 1X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用协议为载体传送视频片段、图片、声音和文字。支持语音、因特网浏览、电子邮件、会议电视等多种高速数据业务,实现即时的手机端到端、手机终端到互联网或互联网到手机终端的多媒体信息传送。。

2 对手机短信使用者的访谈

笔者就此次对手机短信使用者进行访谈与探讨,以下为笔者进行访谈后归纳手机短信所能满足受访者的哪一方面的需求。

表1:受访者对于手机短信满足受访者的沟通需求。

如表1所显示,通过访问笔者发觉受访者对短信的评价都趋向于正面的评价,他们一致认为选择利用短信来进行信息沟通是因为短信符合了他们的需要,即,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及时性、沟通的私密性、个性化、经济实惠的沟通渠道、富有娱乐性的沟通。受访者透露发短信的原因之一是考虑到如果打电话给对方可能会打扰到对方,而发短信则没有这一层顾虑。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也曾通过短信或手机E-mail,认识了新的朋友,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进一步的接触。

3 随着手机短信的特性与人际传播的改变

3.1短信沟通的及时性与主动性

短信的实现是文字的即时通信,如表1所显示其即时性符合了现今“速食社会”所需的便捷性,在笔者看来短信是传统书信媒介的抗衡媒介,其效率更为迅速简便。同样为文字通信,短信与传统书信相比,在满足非正式公函通信需求方面更占优势。例如,当我们决定约会朋友用膳时,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或任何时候,只要在网络服务范围内,传一封这样的短信:“一起吃饭,下午一点老地方见,请回复。”一封简洁的短信,就已经交待了时间地点与目的,这样的沟通方式与以往人们以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在《理解媒介》一书里麦氏提到机器的产生改变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同样的手机短信的诞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人际关系对于整个社会的传播方式,它让我们任何人几乎都有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其实短信极其类似于上世纪曾辉煌一时的遥远通信主流媒介——电报。电报逐渐被遗忘的原因之一是不能让收讯者与发讯者达到即时互通信息。故此电话、传真机的出现与普及几乎完全侵占了电报的市场空间。手机短信在基本的程度上能实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让发讯者与收讯者能打破时间、地点、空间还有政治约束的局限性。

正如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所提出“媒介即是讯息”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媒介仅是为了传播、传达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认为媒介是空洞的,但麦氏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着重大的影响。笔者认为短信的发明已经引领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2短信沟通的私密性

“Communication”这一英文单词可以理解为沟通或者传播、交流、交际、交往。但无论如何,其本质上都涉及信息和行为的交流,进而现今社会对于不同性质的交流以冠于不同的名词,人与人之间为了人际的交流称之为“人际沟通”,而籍凭大众媒介进行交流的则称“大众传播”。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着信息作为思想上的沟通或感情上的进一步交流,是人类群体的开始也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开端。[沟通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来进行理解。狭义的沟通是指通过符号为媒介实现的社会行文的交互作用。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接受的人。而广义的理解是人类的整个社会互动过程中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情绪等信息,而且还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动。中国是自古注重文字的国家,而且利用文字来传情达意也较讲究。加上传统中国文化在与人交际时,一般都具较含蓄不太直接的民族文化心理,即使两个人单独面对面的环境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有些事着实觉得难以启齿。例如在表达歉意或面对尴尬情况下,以发送短信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短信的发送与接受过程涉及的可能只有两个当事人,其私密性甚至优越於电话,短信为人们的人际沟通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正如麦氏的著名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麦氏认为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个别的媒介是人体个别感官的延伸。短信可与外界进行沉默而又有效的沟通。

3.3短信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

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2”(Global Village)的构想,这一词的说法在当时有着相当大的争议,但在今时今日却成了几十亿人的口碑。人类从远古至今经历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而这重新的部落化是更高层次的部落化过程。手机短信的发明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固联网亦有同样的功能,但短信的收讯便捷性比固联网更有优势。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具有流动性同时是双向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在交换信息是在基本的情况下是平等的参与,可以随时随地并无时间上的限制,是由参与者们决定。而且短信发送出去以后一般都会有即时的反馈,虽然现今短信仍然有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例如:使用者不在或对方不在服务范围之内或者已关机,但其机动性还是比较强的。

回顾笔者访谈内容,只要在有手机短信的网络服务范围内,受访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美国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说过距离是由时间和空间决定的,以往区域的距离和时间上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人们的情感表达和精神沟通。如今物质的阻碍不再被视为阻碍物,因为信息可以跨越层层的围墙到达遥远的目的地。而这并非信息的力量所产生的,是因为人类创造新的媒介重新组合了人们交往的社会环境,削弱了有形地点与社会“地点”间曾有过的私密度。这印证了麦氏所说的电子媒介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4 公众的传播权讨论

4.1受众传播权利

手机短信有着时尚性的特质存在,而且使用者大都市平民,所以手机短信所产生的文化传播现象也属于民主化的,也因为其民主化特征,手机短信并不像过往的传播媒介或甚至互联网受到政治势力或上流阶级甚至经济的骚扰或干预,而改变了传播当中的信息。今日传播媒介包括网际网络在内,几乎大都在经济及政治的影响下对其本身的传播都有一定的影响与限制性。但手机短信传播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因为目前为止并没有人进行实际监督管制。

案例:4月1日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逝世

于2003年4月1日20时45分,接收一则短信:“哥哥在6点跳楼自杀身亡!”原以为是愚人节的恶作剧,事后笔者查实于2003年4月1日18时41分,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被发现从香港文华东方酒店24层健身中心的露天平台上坠楼身亡事件。

从以上个案看来,如今受众不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者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工种。当我们把受众看作是社会成员和工种的时候,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包括——传播权。传播权(the right to communicate)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国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的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力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都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利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在这里,理所当然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编辑短信与发送短信过程中,就已经主动掌握了传播的权利。同时短信也可以群发的方式发送,意即已经不是点对点的传播方式,而是点对面的传送他的消息,传播对象不是局限于一人,而是同时向多个受众传递消息。正如美国学者约书亚·梅罗维茨曾提过哈罗德·亚当斯·因尼斯(Harold Adams Innis)认为不能广泛传播的媒介或者需要特殊编码或解码技术的媒介被上流阶级利用的可能性非常大。相反地如果一种媒介很容易被普通人所接触到,它就会民主化。从这一个简单的个案看来,手机短信已经将受众从被动的状态,提升到主动的形态,从而使之成为民主化,我们已经不再只是能从传统的媒介,如报纸或广播等方面才能被动的接受到讯息。

4.2手机短信促使“意见领袖”与“二级传播”现象的发生

但短信的信息传播为人们带来了优越的好处,在另一边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当人们收到最新的消息,有关自己圈子的消息或是收到和自己的朋友有密切关系的消息,在某些程度上可能会有充当“意见领袖4”的欲望,造就了“二级传播5”现象。

案例1:“2004年12月槟城遭海啸”与“比尔盖兹逝世!”

“槟城遭海啸袭击!”另一则短信内容却是:“海神发怒!阿拉生气惩罚世人,两个月后必定海啸重演!”槟城遭海啸袭击确实是事实,但海神发怒、阿拉生气了要惩罚世人这一说法就实在无从考究。

同样类似的传闻如“比尔盖兹逝世!”本文章的受访对象也曾收过这样的“假新闻”。流言与谣言是一种传播的过程,某些消息一旦流入大众媒介,它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的信息的传播运转。这一消息在运转的过程经过信息持有者编码、解释、传递在传送到信息接受者处,信息接受者有间受到的信息译码、加工、解释再转送给其他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信息传递链条。显然信息经过不断的“改造”、“加工”、“补充”,流言和谣言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滋长繁衍。当社会上酝酿着某种重大变故时、人们会对事情产生极力地产生种种的揣测,导致一些无根据、不确切的消息传播面不断扩散,流言与谣言也就容易开始起传播的运作。就如以上这两个案例,在还未能考核查实事实真相前,假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了,

除了一些“假新闻”、破坏性的信息等,现今的手机短信还出现了“黄色短信时期”,一些无良的信息服务商,制造了许多黄色短信流传于市面上,而这对于思想的发育还未健全的青少年来说对其身心和人格发展有一定性的危害,严重者可能导致社会的犯罪。一如麦氏所认为现代的科技的产品本身无所谓好坏,决定他们的价值是在于使用者与使用的方法。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任何媒介都有力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人的身上,而认清事实的唯一认清事实的有效办法就是:“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施放出来一样。”

案例2:正式媒体公开报道SARS前,手机短信已引发群体恐慌的食品抢购浪潮。

在SARS事件发生初期,正式的传统媒体选择了沉默的时候,手机短信在广州已经引发群体恐慌的食品抢购浪潮,当时甚至有短信息指出,只要喝白米醋就能解决肺痨等等的流言与消息,导致在世界各地谣言四起,最终中国政府在群众压力下,才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正式对外宣布有关SARS的事情。在正式媒体报道后,手机短信爆发出更多关于SARS的事情,更迅速的传递到世界各地。

让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时尚流行的定律在传统的社会里往往会出现“上行下效”的现象,上层社会往往是走在前端,有着带领整体社会前进的趋势,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时尚传播的规律也逆行而走,也出现了“下行上效”局面。7手机短信有着时尚性的特质存在,所以手机短信所产生的文化传播现象也属于民主化的,也因为其民主化特征手机短信并不像过往或甚至互联网受到政治势力或上流阶级甚至经济的骚扰或干预,而改变了传播当中的信息。如同以上的案例为例,如果不是在手机短信的传递之下,有关政府未必会受到其他各方面的群众压力与指责,更不会开诚公布的道歉对于压制消息的事情,这就是一种“下行上效”的局面。

5 结束语

如果说:“复印技术使人人成为出版人”或者说“电力使我们大家成为天使”,那笔者认为手机短信或许造就了人们成为沉默的发言者。在积极的角度看来,人们言论的自由度是大大的提升了,籍此看来笔者认为在中国及一些半民主自由的亚洲国家的政治对于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管制得力量会逐渐削弱,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瓦解了政治在传统媒介一直以来所施压的力量。而在欧美一些传播业发达的国家,其传播信息的过程在某一程度上往往会受到一些来自经济上的影响,笔者认为手机短信到目前为止暂时仍不会受经济的影响而改变了其传播信息的内容。同时,笔者认为如果手机短信的传播若能维持正面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利于未来的传播事业,使之能有比目前更好的正面发展趋势与空间。短消息传播无论在发展技术或传播空间上,仍有莫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应该更好的去善用它及发展它,让我们期待明天不一样的短信沟通技术与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保罗·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保罗·利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约书亚·罗梅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 手机短信 沟通 传播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