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金维良主任医师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经验

金维良主任医师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经验

时间:2022-03-09 08:38:51 浏览次数:

[摘要]金维良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师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中医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水肿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相关,肾虚为本,湿瘀为标;治疗时一定要明确病因、抓住病机,要辨证准确,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切忌根据教科书上的症状描述对号入座、套用证型,避免犯简单而机械的错误。

[关键词]肾性水肿;金维良;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64-03

水腫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局部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肾性水肿是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肾性水肿是临床常见病,病情多虚实夹杂,错综复杂,至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水肿病在《内经》中称为“水”,《灵枢·水胀》篇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指出水肿病的主要症状,并据此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本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本病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在《内经》时代已有明确认识。到《金匮要略》则以“水气病”设立专篇并论及脉证治法,《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风水……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外证腑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篇中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亦有五脏水及水分、气分、血分之分,此皆异流而同源。从其临床表现看,本病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致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肿》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金维良主任医师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师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始终坚持中医诊治理念,而不忘吸取现代医学的优点,特别对中医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拜师学习,现把老师对肾性水肿的诊治特色进行介绍,与同道探讨。

1.辨清肾性水肿

水肿是肾病最常见的症状,很多患者发现肾病就是因为水肿的出现,但很多其他疾病亦可出现水肿表现。《素问·上古天真论》讲“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水热穴论》亦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直接指出了肾与水肿的关系,并且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等等,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即肾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泌器官基本一致。

当然,水肿可以是很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他脏腑损伤亦可造成水肿,而且发病机制不完全一样,金维良老师指出虽然古人不具备现代的医学知识,但一直在努力分清其不同原因所致的各种水肿,因此在从古到今的中医文献中,可以看到水肿包含很多的不同病名、称谓,比如《内经》有:“风水”“石水”“涌水”,《伤寒论》则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应该说现在我们对水肿的认识较前人更进步了,对肾性水肿的诊断更明确了。

金维良老师认为,作为一名现代中医,既要有深厚的中医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西医知识,我们应该辨清肾性水肿,肾病多见水肿,但水肿未必都是肾病,只有诊断正确才能治疗正确。

2.肾性水肿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特点

金维良老师常说肾性水肿更多的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分类的,但是作为中医医生,中医的根本不能丢。中医是联系的、整体的科学,虽然说肾性水肿和肾有直接的关系,但与肺脾三焦亦有相关的联系。因为肺为水上之源,主通调水道,肺虚则宣降失常、水道不利;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能制水则水湿壅盛;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主全身的水液代谢;而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虚则精不能藏、水泛妄行。正如《景岳全书·肿胀》所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为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气受伤,水道不利,而为水肿,现代医学亦认为感染是引起很多肾病的原因,而且很多肾病常因外感而反复。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内蕴都以湿为基础,湿性黏滞,致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致病程较长,发病日久,肺脾肾虚,湿邪停聚,阻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久而导致血瘀,“血不利则为水”,故瘀血内阻亦为导致肾性水肿顽固不愈的重要原因。

再看《素问·百病始生篇》“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滞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灵枢·天年》“五脏皆不坚,……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由此可见,虚亦可致瘀,五脏虚损可以导致痰(湿)阻血瘀。

另外,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虚则五脏六腑皆虚,从而脏腑功能低下,代谢紊乱,致湿致瘀,“血不利则为水”,肾虚是水肿病的根本和关键。

总之,金维良老师认为肾性水肿的发病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本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而以肾虚为根本、关键,湿瘀阻滞为标。第二很多顽固性水肿常伴蛋白尿、血尿。蛋白、血液乃精微物质,“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肺虚卫气不固,精微不能输布;脾虚不能统摄,精微不能运化;肾虚不能藏精,精微从小便而泄,封藏、固涩失调,造成蛋白丢失、血尿难愈。正虚难复,则易感外邪,外邪侵袭,则正气更伤,而且常挟湿邪,以致病情缠绵,更加难愈。第三临床常见很多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阴虚内热的表现。因为激素为阳热之品,易劫阴耗气,易酿生湿热,疾病缠绵,不能不加以重视。

3.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策略

关于肾陛水肿的中医治疗,金维良老师指出应当紧抓病因病机,即所谓“谨守病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必须辨证准确,而辨证的准确在于详细询问患者发病原因、发病过程、临床主要表现,然后结合舌脉,整个的、思辨的悟析出其病理机制,才能够准确的、无误的处方用药,切忌根据教科书上的症状描述对号入座、套用证型,避免犯簡单而机械的错误。根据肾虚为本,湿瘀为标的疾病特点,提出“益肾解毒”之法治疗肾性水肿的原则,毒即湿和瘀,在补益肺脾肾的同时,注意痰湿瘀血的清除;临床常用六味地黄汤为底,配伍丹参、白茅根、枸杞子、沙苑子、金樱子等药物,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中医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因此,在临床上不可拘泥于一证一方,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治水肿须分阴阳,因风邪湿热者为阳水,因肺脾肾虚者为阴水,湿热壅滞属阳,浊气凝滞属阴。标本、缓急有所不同,故治疗亦应略有差异,在益肾解毒的基础上,可加用发汗、利尿、健脾、温肾等品。

第二、针对很多慢性肾病所致的顽固性水肿伴有蛋白尿、血尿的情况,坚持从虚进行论治,以益肾为主,在益肾的基础上加补肺健脾之品。可选用玉屏风、补中益气汤等方,临证常用生黄芪、白术、山药、茯苓、金樱子、莲须、芡实、沙苑子、枸杞子、覆盆子等药物。特别是黄芪重用有增加尿量,显著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与现代药理研究一致,为临床常用之品。对于伴有尿血者,常喜用白茅根、仙鹤草、茜草、血余炭等药物以止血而不留瘀。

第三、临床长期应用激素而致阴虚内热者,则予益肾解毒合剂。益肾解毒合剂是金维良老师经多年临床验证而创制的自制制剂,已在我院应用了十余年,该合剂由生地、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萸肉、黄芪、白术、防风、石韦、蝉蜕、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丹参、红花、赤芍、公英、黄芩、薏苡仁、白茅根等20余位中药组成,该方宗景岳“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唯下焦之真气得行始能传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之意,故以六味地黄汤为底,配伍白术、黄芪则能补益脾肾,化气行水,补肾不忘补脾,补脾不忘补肾,且水最畏土,健脾以制水,则肿得消;因慢性肾病常因外感而复发,故用黄芪、白术、防风、蝉蜕益气固表、防外感而反复;而防风、蝉蜕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公英、石韦、白茅根等则能增强清热解毒药对肾络热毒的透泄作用;白术、山药、薏苡仁健脾渗湿,配合黄芪固护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血不利则为水,久病必有瘀,故用丹参、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肾循环;因患者常有长期应用激素或应用辛燥之品而致阴虚内热、湿瘀阻滞,故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茅根、公英等滋阴清热解毒,清除湿瘀。总之本合剂能够起到益肾养阴、清热利湿之效,对肾性水肿肾阴亏虚、特别是慢性肾病应用激素后导致的阴虚内热者疗效显著。

第四、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因此对于水肿反复难消者,常在辨证的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之品,如泽兰、益母草、丹参、赤芍、红花等,取血行水亦行之意。但应当明了,久病人络出现气血不通、瘀血内阻时未必会出现像教科书上所描述的诸如腰部刺痛、尿血、皮肤瘀斑等表现,中医所谓“神而明之,存乎一心”,不可拘泥。

第五、治疗肾性水肿强调平补平泻,扶正祛邪,调理脏腑。但对于肾阳亏虚者,只要辨证准确,就应该大胆使用附子、干姜、桂枝等温阳益肾之品,切不可惧其温热峻猛之性而不敢用。

第六、临床可见慢性肾病患者常因外感等而致水肿反复发作,作为医生不可不防,这也正是体现中医“治未病”优势的地方。我们常讲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对于这类患者一定要扶助其正气,主要是补益肺脾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根据其体质,或补肾为主,兼顾肺脾;或补脾为主,兼顾肺肾;或补肺为主,兼顾脾肾,用药方能分清主次。同时,强调饮食起居的调护,“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总之,治疗肾性水肿,一定要“辨在络在经,在腑在脏,又须察虚实,然后再辨其因寒因热、因湿因痰、因气因血、因滞因积,审而治之”。做医生,在学术上就要精益求精,提高业务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推荐访问: 主任医师 水肿 临床 治疗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