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中英语课本剧的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课本剧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2 00:11:32 浏览次数: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人教版必修三《百万英镑》为例,探讨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课本剧;能力培养;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081-04

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底蕴和不同政治思想的人们相处,学会在这个国际化的领域里立足与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旨在强调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充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激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实践和团队合作等方式,逐渐学会语言的运用[1]。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教育家荀子在《儒效篇》中就指出: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其重点在强调学习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注入式”的教学为主,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对较低。然而,课本剧的教学实践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英语学习的真情实景中,深入故事,扮演不同角色,成为语言的参与者和体验者。通过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课本剧学习,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试图从剧前讲解、剧中指导、剧后总结及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课本剧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其首先提出了涵盖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育重组等多个方面的构建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还提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适宜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构建的目标。对于高中英语课本中的某些阅读语篇来说,简单的文本解读,无法充分开发学生丰富的多元智能。在创设课本剧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阅读原著,自编剧本,积极参与和模拟表演等过程,逐步完成了知识的独立思考和有效构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英语课本剧实践,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的乐趣,并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英语课本剧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2]。

(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课程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另外,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本剧的教学实践,从读、编、排、演、评的系列活动中,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调动一切因素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符合新课标理念。

二、教学设计

本文以NSEFC Book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四部分教学材料(Reading【Act1, Scene3】、Using Language【Act1, Scene4】、Reading and Speaking Task【Act2, Scene4】、Writing task)为例,探讨课本剧的教学实践[3]。

(一)教材分析及整合

1.教材分析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经典短片小说,曾被改编为电影,选入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是一部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小说以一对老富翁兄弟荒诞的赌注开场,以落难伦敦,身无分文但机智、诚实的美国商人亨利·亚当斯身携百万大钞的奇特经历为主线,以亨利赢得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为结尾,诙谐幽默且辛辣讽刺地刻画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社会风气[4]。

2.教材整合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为了剧本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及加工。也就是说,把零散的Reading、Using language以及workbook 中Reading and speaking task、续写故事中的Writing task,四部分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续写,然后分组表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基本具有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准确用英语表达其思想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他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也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上也有较强的主动性,有分组讨论话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五个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笔者把这次教学实践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四个:基础性目标,创造性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综合性目标[5]。

1.基础性目标

通过阅读,学生能抓住文章主题,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创造性目标

在达到基础性目标的要求后,通过续写故事以达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和表演剧本,学生感受作者在写作中的语言讽刺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综合性目标

在达到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实践,学生能够自编自演脚本,再现人物性格特征,以培養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策略

本案例采用听说法、交际法、情景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课本剧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课本剧的实施过程

第一部分:剧前指导——准备课本剧

(一)课内指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整合

根据《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是完成课本剧的前提。为了体现课本剧的完整性,将零散的【Act1, Scene3】、【Act1, Scene4】、【Act2, Scene4】和课文续写部分整合为剧情相对比较完整的课本剧,为学生准确理解百万英镑的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人物语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这是英语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2.指导学生阅读并找出戏剧四要素

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试图让学生快速略读课文并找出戏剧四要素:

时间:The summer of 1903

地点:London

人物:Hey、Roderick、Oliver、servant、owner、Portia and so on

事件:Two wealthy brothers made a bet whether with a one million pound note a poor man could survive a month in London

3.人物语言及人物性格特征分析

由于教学内容的体裁是文学名著改编的短剧,人物对话是其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加之语言难度不大,因此整合教学内容后,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词汇、语法的讲解,而是对语言艺术的理解;人物语言特征分析以及幽默諷刺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成为课本剧教学的首要目标。通过欣赏作者的语言艺术,加深对课本剧的理解。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步骤:

(1)分组阅读人物对话

以人物为线索,指定每个小组阅读一个人物的对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剧本中不同人物角色的有关信息。

(2)分析人物对话的内容描写

让学生发现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对话,经过讨论,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角色内容,但因为每个学生掌握的都是单个指定的人物对话信息,教师应及时归纳,让全班学生对每一个角色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课本剧实践打下基础。

(3)分析人物动作、表情的描写

学生通过分析Owner和Hey在文本中的动作描写,感受Hey在出示百万英镑前后Owner的巨大反差。在鲜明的对比中,让学生对Owner和Hey有较深刻的认识。

(4)通过人物对话、表情、动作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分析,思考、讨论,大致能归纳出课本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Hey 作为课本剧的主人公,有penniless ,honest, lucky等性格特点;Owner具有snobbish的性格特征;Portia在这个课本剧呈现出naive, clever的人物性格。

(5)听录音,注重人物对话的语音语调

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Krashen曾说:“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及感受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归纳出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后,通过听录音,模仿其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本剧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为后续课本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6)分角色反复朗读

在分析人物语言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学生大致已熟悉人物角色的个性特征。为了让学生能有效进行课本剧实践,反复诵读人物对话语言是关键,这样可以使书面上的符号语言变成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真实语言。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开始课本剧实践的基本练习。

(二)课外拓展教学内容

1.阅读原著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百万英镑》后,让学生阅读原版英文小说,不仅可以完善教材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剧的深刻理解,为课本剧实践做好铺垫。

2.观看原声电影

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变为电影,马克·吐温的《百万富翁》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观看原声电影提供了便利条件,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创造了学习英语的环境。通过电影可以了解文学作品,视觉的冲击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可以感染学生。在观看电影时,动态的画面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语言、表情、动作的印象。同时,电影中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了拜金主义者的丑态,为后续的课本剧实践起了示范作用。

(三)编脚本

在Reading,Using Language,Reading and Speaking Task三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基本完成了基础性目标的要求。Writing task教学活动重在剧本内容的延伸和创新,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高中生正处于语言积累阶段,通过语言模仿和内容创新,剧后续写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任务中,当Portia得知Hey破产,重新陷入身无分文的境遇时,故事又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呢?根据问题提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编写出不同形式的脚本。

以下是从学生续写中筛选出的符合原文主题的三种结局:

1. Portia leaves Hey without hesitation when Hey becomes poor again. Portia loved Hey, not because Hey was a wise man, but because he was rich. Hey can’t bear this fact and he kills himself at last. It is a tragedy ending.

2. As soon as Portia heard the news, she said that she should borrow some money from her stepfather — Oliver. But they were refused by him.

3. Portia made a big decision and sold all her possessions to help her husband Hey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Portia said to Hey,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Don’t lose heart. I would still love you.” They lead a simple and easy life from then on.

(四)分組排练课本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全体参与,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表演技能等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十人。

1.定角色

(1)人物角色,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毛遂自荐,也可以由本班同学推荐合适人选,也可由教师安排指定。

(2)在选择角色时,还要合理安排男女比例,以免影响整体的课本剧实践。

(3)在定好人物角色后,依据个人能力的高低,在每组中选出一名负责本组课本剧的编导,编导需要及时组织本组演员熟记剧本内容,尽快进入角色,切磋演技,合作互助,组织排练。

2.备服装道具

根据所学内容,每组学生需要准备剧本道具。如:信封、一张支票(假的)、餐具、服装等。

3.拟定评分标准

为了公平公正地评价课本剧实践效果,由学生讨论制定评分标准。具体如下:

评分项目共四项,分别是剧本、演员、语言以及服装道具。第一,结构完整,改编忠于原文,并融入自己见解的剧本,评分标准为40分;第二,在课本剧表演中,各演员能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表演自然大方且符合剧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学生,评分标准为30分;第三,在课本剧表演中,语速适当,声音洪亮,语音语调自然的学生,评分标准为20分;第四,服装道具新颖且有创意的学生,评分标准为10分。

4.指导彩排

利用课余时间,“总导演”(教师)指导彩排(包括剧务、摄像)。根据排练的得失,“观众”及时写出对剧本的修改意见或对演员演技的建议,并通知各组认真研究,重新调整,充实完善,提高课本剧实践活动的质量。

第二部分:剧中指导——欣赏课本剧

美国的艾帕尔·柏拉别思曾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学生对课本剧等表演形式较为喜欢,乐于接受。把英语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选定某节课,邀请几位英语教师和平行班的英语课代表担任评委,各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依据出场顺序,演员正式登台亮相(讲台或舞台),一展风采。在课本剧的实践过程中,演员演得投入,观众观得用心,在学生流利的英语表达中,掌声不断,笑声迭起。

第三部分:剧后指导——评价课本剧

(一)教师指导,评佳选优

表演结束后,需要依据评分项目进行课本剧评价环节,依次评选最佳剧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配角、最佳表演奖、最佳语音奖、最佳编导、最佳旁白等奖项,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每一个参与表演的同学,让每一个人都有成就感。这种美好的体验,会成为学生以后积极参与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指导,写出实践的体会

活动结束后,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喜爱程度,要求每人写出参加活动的感受。代表性的片段如下:

1.“演员”贾丽霞同学在课本剧表演后的体会

活动井然有序地结束了,同学们似乎很兴奋,我也不例外。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运用知识进行课本剧实践的能力,而且激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跨越,改变了以往无趣的教与学模式,使我受益匪浅,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喜欢也是显而易见的,希望老师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2.“观众”马琛同学在课本剧后的体会

当我推开教室门时,我吃惊地望着这块小小的天地,使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那场面虽然没有鲜花陪衬,但能引起同学的共鸣。这是我十年的学习生涯中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用英语主持,用英语表演。虽然这次错失良机,但下次我一定会积极参加,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种英语氛围。

3.主持人张斌同学的感想

这次节目真的很精彩,作为一位主持人,我更是深有感触,虽然我这次主持得并不是太好,但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地练习口语,多听多说,争取下次做一位好的主持人,希望班级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展现自我。

四、教学反思

(一)课本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英语课本剧的教学实践是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课本剧的实践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理解,同时,要大胆尝试,让学生把课本内容转化成表演形式的口头对话,让静态的课本知识变成动态的课本剧表演。此外,进行课本剧表演还需要学生协同合作,相互配合。所以,课本剧实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本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课本剧从编排到表演,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要求人人参与,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该只局限于课本,通过课本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放飞创新意识的翅膀。

(三)课本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美国学者克斯雷指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是角色扮演。”英语课本剧熔古今于一炉,中外于一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合作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成为自己课堂的主人。

(四)课本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将思想教育融会贯通于语言中。学生通过读、编、排、演,能够汲取课本剧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可以分辨是与非,真与假,丑与美,从而提高其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百万英镑》的课外实践,学生看清了拜金主义的丑恶嘴脸,明白了金钱不是万能的道理。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学生投入丰富感情,进而使学生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其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品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未来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础[6]。

结束语

综上可知,英语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新的体验。教学双方各司其职,各就各位,表演者表现了美,创造了美,观看者欣赏了美,感受了美。在课本剧的实践过程中,人人不赋闲,个个担重任,是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全能发展,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教学方法是熔语言、造型、视听、表演艺术于一炉,融训练听说、培养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为一体的“催化剂”和“调味品”,使教者乐于教,学者乐于学,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值得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尹雪娇.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及实践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3]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3(必修模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许洁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戏剧教学设计初探[J].新课程(中),2014(9):107—110.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樊慧.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3):136—138.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 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