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松江鲈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

松江鲈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

时间:2022-05-19 12:45:04 浏览次数:

摘要 以山东半岛沿海松江鲈鱼为研究对象,在对松江鲈鱼繁殖生物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人工苗种繁育关键技术,包括亲鱼培育,激素催产与自然受精,采卵、授精与孵化,松江鲈鱼仔稚鱼培育及管理等方面内容,以突破其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为松江鲈鱼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松江鲈鱼;亲鱼培育;人工繁殖

中图分类号 S6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0-0298-02

1 亲鱼培育

由于松江鲈鱼为小型底栖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经常栖息在有微流水、水较深且有隐蔽物的场所。尤其喜欢在石砾或贝壳成堆的地方筑巢,而其产的卵为黏性卵,也需要一定附着基,故要在亲鱼培育池内为其创造人工巢穴。试验中同时放置了几种附着基:瓦片、水泥石凳、牡蛎壳堆及网片。亲鱼暂养环境的水温以自然温度为主,低温天气用加热板加热,保证水温在4 ℃以上,盐度为33~34,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保证光照强度<200 lx,避免光照直射。在亲鱼运入室内水泥池后,为了降低其在运输途中因受伤造成细菌感染的比例,使用盐酸土霉素进行全池泼洒。盐酸土霉素使用前先用水融化并过滤,以达到杀菌消毒效果,连续泼洒3 d,用量为50 g/m3,如用氟苯尼考,用量为5 g/m3,依据水温和鱼体状况酌情延长用药时间。亲鱼在进入繁殖季节后逐渐停止摄食,在培育过程中,投放适量沙蚕、贝肉、鱼糜等于养殖水体中,让亲鱼自由摄食,尽量减少人为扰动;亲鱼培育期间,为保持水质清新,每日要换水30%。后期,还要进行一定的流水刺激。

2 激素催产与自然受精

在亲鱼培育期间,定期检查亲鱼性腺的发育程度,以确定催产时间。松江鲈鱼在室内人工繁殖的条件下,可完全实现自然产卵受精。基于亲鱼个体之间的成熟差异,以及雄性亲鱼较少的现状,考虑到苗种培育的同步性,为便于生产管理,进行了人工催产,并进行了部分亲鱼的人工授精。结果表明2种方法基本没有显著差异。自然产卵:当水温升至5 ℃以上时,适时进行水流的刺激,此时成熟亲鱼可自然产卵。人工催产:使用的催产剂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种配合使用。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法和体腔注射法进行注射催产,注射后将亲鱼放置在产卵池,营造适宜环境条件。

3 采卵、授精与孵化

将自然产出的卵块和经人工催产得到的卵块收起,放入孵化网箱中,网箱规格为1.1 m×1.1 m×0.4 m,内有用60目网片缝制的网袋。将卵块均匀放置于网袋底部,卵块大都粘在牡蛎壳上。在自然水温、光照强度200 lx条件下孵化。孵化池溶氧量要>5 mg/L,每日换水量为50%,以保证水质清新。对于催产或自然发育到Ⅴ期的亲鱼,也可以进行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先在烧杯中盛放100 mL海水,然后挤入2~3尾雄鱼的精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所挤精液中精子的活力。确认精子活力良好后,选取完全成熟的雌鱼挤出鱼卵于牡蛎壳的内面,并尽量平摊,放入一塑料盆内,再尽快将挤入精液的海水滴入鱼卵之上,混合均匀后将鱼卵放置1~2 min,加入海水待15 min后受精卵凝固变硬,经过3~5次洗卵,放入孵化网箱中孵化。

4 松江鲈鱼仔稚鱼培育及管理

4.1 饵料投喂

4.1.1 开口饵料。松江鲈鱼初孵仔鱼全长1.6 mm左右,通体透明,胆囊清晰可见。携带一个较大的卵黄囊,在出膜3~4 d内,靠吸收卵黄囊内的营养物质存活。出膜4~5 d,便开口摄食,此时应投喂适当的开口饵料。因其口裂较大,故开口饵料的选择就较为容易,此次试验所投喂的开口饵料为轮虫。在仔鱼还处于内源性营养阶段,准备好足量的开口饵料以避免开口后饵料短缺。专门设置1个饵料池来培育轮虫,每天在投喂后,注入一定的小球藻以保证轮虫繁殖。投喂一般在日出之前进行。

4.1.2 桡足类及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仔鱼出膜后第10天,因其个体增大,再少量投喂轮虫以保证较小个体摄食的同时,主要投放桡足类及卤虫无节幼体,后期停止轮虫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在去壳后直接投喂即可。此次投喂的桡足类无节幼体,从自然水体中捞获。在投喂前,用清水漂洗,用40目网片滤去杂质及其他生物。

4.1.3 卤虫的投喂。仔鱼出膜30 d后,主要饵料改为卤虫。同样因个体大小差异,在饵料改换的前期,补投桡足类或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饵料生物,所以在投喂卤虫的阶段,仔稚鱼的生长也达到了一定高峰,摄食量逐渐增加,日平均投喂3次,早、中、晚各投喂1次,以保证松江鲈鱼的生长需要。

4.1.4 鱼糜、蛤蜊的投喂。幼鱼期投喂的饵料为鱼糜或蛤蜊。将蛤蜊去壳,洗净切碎后投喂,将鱼去皮剁碎制成鱼糜后投喂。

4.2 培育环境及水质管理

育苗车间有沉淀池、海水砂滤池、泵房、鼓风机、显微镜、解剖镜等配套设施。另外,有配套的饵料培养车间,包括所需的单胞藻培养池、轮虫培养池和孵化卤虫卵所用的玻璃钢桶等。初孵仔鱼培养早期,网箱规格为0.3 m×0.3 m×0.4 m,后期则改换为1.1 m×1.1 m×0.4 m的网箱。幼鱼期,将部分鱼苗倒入水泥池,池中放置有各种附着基供其栖息,主要有水泥石凳、瓦片、波纹板及网片等。光照<500 lx、自然温度下培育,保证池水溶氧量>5 mg/L。松江鲈仔稚鱼培育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新水质,若水质不好很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而导致鱼大量死亡。为了在整个仔稚幼鱼培育过程中保证水质的清新,需每日换水,换水量为30%~50%。同时定期清底,排除残饵、排泄物等污物。适时倒池,防止病患的发生。在投喂鱼糜期间,水面会漂浮大量油脂,影响水质及溶氧,故应在水面设置集污器,清涂水面的污物,避免水面的通透性降低造成气体交换不畅。

4.3 注意事项

松江鲈鱼为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较为凶猛。在此次人工繁殖过程中发现,仔鱼在饲养过程中大小会逐渐出现明显差别,大鱼吃小鱼的现象时有发生。故在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时分池,将大小规格不同的鱼挑出分开饲养,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今后的人工繁殖过程中,还需选择更有利于生产的饵料来驯化其摄食。如在早期投喂桡足类或卤虫无节幼体时,可选择冰冻的生物饵料,经过长期驯化投喂,使其形成摄食死饵的生活习性,这样既可减少大量的人力,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5 小结

(1)饲料是松江鲈鱼饲养的关键,野生松江鲈鱼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虾等。研究中前期所用饲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等,后期改换为鱼糜等非活体饵料。但研究发现,人工培育的个体要远远小于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野生个体。因此,在今后的人工繁殖培育过程中,还需进行相关的营养研究,研制出适合松江鲈鱼摄食、利于其个体生长、并能使生产利益最大化的颗粒饲料。

(2)养殖方式。曾有研究者提出,幼鱼期采用松江鲈鱼和抱卵青虾混养的方法,较为理想,因其形成了一个虾料养虾、大虾繁殖小虾、松江鲈摄食小虾的食物链。由于青虾的不同步繁殖,可以使松江鲈有着连续不断的鲜活饵料[1]。但该模式的具体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养殖水体。松江鲈鱼为降海洄游性鱼类,自然环境中,在淡水中育肥,洄游到海水中产卵繁殖[2-3]。郑春波等[4]的研究表明,在人工培养的过程中,松江鲈鱼既可淡水养殖,也可海水养殖,既可单养,也可与其他种类混养。淡水养殖的时候,需要进行逐步淡化,分3~4次驯化最后变为纯淡水。许多鱼类的仔鱼培育期,都在绿水环境中培养,所谓绿水即在水中注入单胞藻,在培养鱼苗的同时,投入轮虫,轮虫靠摄食单胞藻繁殖,满足鱼类摄食。因松江鲈鱼仔鱼口裂较大,对开口饵料的选择也就相对简单,故该研究未采用绿水培育。

6 参考文献

[1] 方卫星,戚卫东.四鳃鲈人工养殖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1997(3):40.

[2] 伍献文.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3] 邵炳绪,唐子英,孙帼英.松江鲈鱼繁殖习性的调查研究[J].水产学报,1980,4(1):81-86.

[4] 郑春波,王华东,孙文科.松江鲈鱼池塘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4,21(3):27.

推荐访问: 松江 鲈鱼 繁殖 关键技术